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在明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叠层石
  • 1篇定年
  • 1篇新元古代
  • 1篇亚组
  • 1篇氧同位素
  • 1篇元古代
  • 1篇三叠
  • 1篇三叠纪
  • 1篇三叠系
  • 1篇四川盆地
  • 1篇碳氧同位素
  • 1篇同位素
  • 1篇盆地
  • 1篇锆石
  • 1篇锆石U-PB...
  • 1篇雾迷山组
  • 1篇绿豆岩
  • 1篇古地理

机构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四川省地质矿...

作者

  • 3篇张在明
  • 2篇蒋子堃
  • 2篇刘本培
  • 1篇王训练
  • 1篇刘喜方
  • 1篇王振涛
  • 1篇叶群芳

传媒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古生物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渝北温泉镇地区三叠系“绿豆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7
2020年
华南地区三叠系广泛分布蚀变火山灰(俗称"绿豆岩")。对渝北温泉镇地区平洪村剖面与谢家槽剖面的"绿豆岩"进行矿物学、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U-Pb测年及地球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矿物组成均以石英和碱性长石为主,此外还含有伊利石、蒙脱石等黏土矿物。锆石岩相学、Th/U比值及锆石REE配分模式都显示典型的岩浆成因锆石特征,但样品和锆石的地球化学特征明显不同。锆石U-Pb测年结果揭示平洪村样品的形成年龄为(247.2±0.59) Ma(MSWD=2.3,n=30),与早、中三叠世的界线年龄(247.2 Ma)高度吻合,其锆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板内成因,推测是在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主要活动期之后板内火山活动过程中形成的。谢家槽剖面样品年龄为(225.9±1.4) Ma(MSWD=1.6,n=29),锆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浆弧成因,结合区域地质演化特征分析,特别是研究区北部(华北南缘)同时期火山灰的发现,认为谢家槽剖面"绿豆岩"很可能是勉略洋闭合过程中的产物。
鞠鹏程王训练王振涛刘喜方仲佳爱张在明
关键词:四川盆地绿豆岩三叠纪锆石U-PB定年
京西雾迷山组第4段强迫型海退过程中的层序旋回特征及其构造古地理意义被引量:1
2017年
燕辽地区雾迷山组下、中部主体属海进阶段的层序旋回,以发育对称型相序组构为特征,但上部表现为强迫型海退过程,层序旋回特征未有精细的研究。为此,笔者等选择京西永定河庄户洼剖面的雾迷山组第4段开展系统的沉积微相、沉积相序和层序地层学、化学地层学研究,用以恢复沉积相和划分副层序类型,并通过碳、氧同位素组成和相关数据分析的方法验证古环境的演变过程。庄户洼剖面中共识别出九种岩相,不同岩相反映了特定的水深、地形和生物条件,其δ^(13)C值和δ^(18)O值也会有相应的体现。一般情况下,古温度T值增大,δ18 O值和古盐度Z值减小,反映海平面上升;反之则指示海平面下降。研究表明,强迫型海退过程中的层序旋回为不对称相序组构,从潮上带至潮下带其副层序结构由复杂趋于简单,微层序的主要叠加方式也由1∶4向1∶2演变。因此,雾迷山组第4段层序旋回的相序组构与典型的"雾迷山组旋回"差异巨大,这可能与华北古陆北缘中元古代的构造演化转折相关。
陆晨明刘本培蒋子堃张在明叶群芳
关键词:碳氧同位素
锥叠层石向阳性探讨被引量:2
2015年
锥叠层石(Conophyton),前人已经作出了良好的古生物学、地层学、古生态学、沉积学和古地磁学研究成果。本文在此基础上对Conophyton的向阳性判别标志开展探讨。初步认为:锥叠层石的高峰型和低峰型两种形态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相互垂直的组合关系,高峰型锥叠层石两翼的藻席发育或藻丝体密度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对称性。这种现象似乎与锥叠层石生活的弱动力水流环境而又具有较强趋光性能力有关。通过野外定向标本采集和室内薄片观察,获得新元古代九顶山组锥叠层石的古向阳性方向为现今地理坐标的NE45°。
张在明刘本培蒋子堃邓怀林
关键词:新元古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