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军

作品数:5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理学

主题

  • 3篇合金
  • 3篇CO
  • 2篇合金表面
  • 2篇NI
  • 1篇低维
  • 1篇电子结构
  • 1篇一氧化碳
  • 1篇有序合金
  • 1篇原子
  • 1篇束线
  • 1篇碳60
  • 1篇镍铝合金
  • 1篇子结构
  • 1篇铝合金
  • 1篇光电子谱
  • 1篇光电子谱法
  • 1篇
  • 1篇A1
  • 1篇AL
  • 1篇BSRF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北京大学
  • 2篇烟台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5篇姚军
  • 3篇刘凤琴
  • 3篇吕斯骅
  • 3篇吴思诚
  • 1篇洗鼎昌
  • 1篇王祖铨
  • 1篇荀坤
  • 1篇刘国良
  • 1篇韩汝珊
  • 1篇朱立

传媒

  • 2篇中国科学(A...
  • 1篇物理学报
  • 1篇第一次两岸同...

年份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低维C_(60)系统电子结构的研究被引量:1
1994年
本文利用X射线和紫外光电子能谱研究了金属锡衬底上沉积的C_(60)薄膜的电子结构,对于亚单层的C_(60)薄膜,来自C_(60)价带顶部占有的分子轨道(π_(5u和π_(4g))的两个价带峰的宽度与固体C_(60)的谱相比增加了0.3eV,实验结果的分析表明:电子在上述两个π带中的公有化运动是很弱的,固体C_(60)应该被看作是强相关的电子体系,对于厚度接近一个单层的C_(60)薄膜,C 1s芯能级谱的结果表明在低于C 1s主峰22eV处出现了一个很宽的能量损失峰,实验表明该峰可能是来自二维C_(60)薄膜的等离子体损失峰,固体C_(60)中位于C 1s主峰以下28eV处的等离子体损失峰只是在C_(60)薄膜的覆盖度大于两个单层之后才被观察到,这表明上述损失峰并非来自单个C_(60)分子而是来自固体C_(60)。
荀坤吴思诚姚军邓俊琢刘凤琴吕斯骅王祖铨韩汝珊
关键词:低维电子结构碳60
微量氧污染的Ni{001}c(2×2)-Al有序合金表面上CO的分解吸附
1991年
本文用真空热蒸镀的方法得到了表面处有微量氧污染的有序表面合金,并用AES,LEED和HREELS研究了CO在该合金表面上的吸附。合金在52,75和105meV处产生三个振动峰,它们分别对应于表面上和表面Al原子以下的Al和氧原子之间的伸缩振动,在室温和低温下(135K),CO分子直立吸附在合金表面Ni原子顶位和最近邻的两个Ni原子桥位上并在250meV 和222meV处产生相应的损失峰。CO暴露量太子2.0L以后,105meV的损失峰强度随CO暴露量的增加有明显的增加,这是由于吸附在表面的CO有部分分解,分解后的氧原子和Al原子结合优先占据表面以下的位置,CO的分解速率与氧污染的多少有关,氧原子越多,分解速率越快。据我们所知,这是第一次在室温下观察到在Ni-Al合金表面上CO的分解。
姚军朱立吕斯骅吴思诚洗鼎昌
关键词:镍铝合金CO
CO在表面有序合金Cu{001}c(2×2)-Pd上的吸附
1992年
用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研究CO在有序表面合金Cu{001}c(2×2)-Pd上的吸附位置,在240K,CO仅直立地吸附在Pd原子的顶位;在135K,低覆盖度时,CO仅直立地吸附于Pd原子顶住,覆盖度增加后,CO同时直立地也吸附于Pd和Cu原子的顶位。
吕斯骅刘国良姚军刘凤琴吴思诚
关键词:原子一氧化碳
Ni{001}1c(2×2)-A1合金表面上CO的分解吸附
姚军
关键词:合金表面
BSRF 4B9B束线与光电子能谱实验站
刘凤琴姚军
关键词:束线光电子谱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