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旭
- 作品数:3 被引量:24H指数:2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闭环通气模式与自主呼吸实验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脱机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比较闭环通气模式适应性支持通气(ASV)与自主呼吸实验(SBT)两种脱机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脱机的疗效。方法将60例需要接受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纳入观察。按随机数字法分为ASV组(30例)和SBT组(30例)进行脱机,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入重症医学科时急性生理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及脱机前机械通气时间、血气分析等指标。两组患者除撤机方法不同外,其他处理均相同,统计两组患者的脱机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成功率、再插管率以及ICU住院时间、住ICU病死率。脱机成功标准为脱机拔管48 h以上未再进行机械通气。结果 ASV组的脱机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少于SBT组(P=0.000 1、P=0.000 5),但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与SBT组比较无差异(P=0.283)。脱机成功率及脱机48 h后接受无创通气率两组间无差异(P=0.222、P=0.765),再插管率两组间无差异(P=0.687)。重症医学科住院病死率和总住院病死率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553、0.640)。结论可以通过闭环通气模式对COPD患者进行脱机,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可能略优于自主呼吸实验法,但仍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对照研究加以验证。
- 费东生潘道卓宋文雨于晓提杨锁柱韩旭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适应性支持通气脱机
- 不同闭环通气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脱机影响的比较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比较闭环通气模式适应性支持通气(ASV)与指令分钟通气(MMV)两种通气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机撤离的效果。方法 60例接受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ASV组(30例)和MMV组(30例)进行脱机,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入重症医学科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以及脱机前机械通气时间、血气分析等数据。两组患者除脱机时机械通气模式不同外,其他处理均相同,统计两组患者的脱机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成功率、再插管率以及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住重症医学科病死率。脱机成功标准为脱机拔管48 h以上未再进行机械通气。结果 ASV组的脱机时间少于MMV组(P=0.000 1)、ASV组的总机械通气时间少于MMV组(P=0.029),但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ASV组与MMV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7)。脱机成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6),脱机48 h后接受无创通气比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4),再插管率两组间无差异(P=0.640)。重症医学科住院病死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3)。结论通过闭环通气模式对COPD患者进行脱机,适应性支持通气与指令分钟通气相比,可以显著缩短脱机时间,但仍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对照研究加以验证。
- 费东生杨锁柱潘道卓于晓提宋文雨韩旭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适应性支持通气脱机
- 机械辅助排痰结合体位引流对患者机械通气期间治疗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7年
- 目的探讨机械辅助排痰结合体位引流与常规叩背吸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患者机械通气脱机的影响。方法60例需要接受机械通气的AECOPD患者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机械辅助排痰结合体位引流组(治疗组,30例)和常规叩背吸痰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使用机械排痰机结合体位引流治疗,对照组采用人工叩背结合体位引流。分别记录两组年龄、性别、既往基础疾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以及脱机前机械通气时间等指标。两组患者除排痰方法不同外,其他处理均相同,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排痰量、氧分压(Pa O_2)、二氧化碳分压(Pa CO_2)、气道阻力、总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气道阻力降低、机械通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从分组到通过SBT的机械通气时间和总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01),气道阻力降低优于对照组(P=0.01);Pa O_2及Pa CO_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34、P=0.073),脱机成功率、脱机48 h后接受无创通气比率及再插管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317、P=0.717、P=0.687),住院病死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640)。结论机械辅助排痰结合体位引流有助于AECOPD患者机械通气的脱机。
- 宋文雨潘道卓杨锁柱于晓提韩旭费东生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机械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