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肠道间质瘤CD117、CD34和DOG1免疫组化染色的最适修复方法被引量:5
- 2018年
- 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是一种通过利用已知抗原或抗体来特异性标记待测组织中蛋白的方法,是目前病理诊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种常发生于胃肠道的间叶源性肿瘤[1]。近年来发现,联合应用CD117、CD34和DOG1等一系列抗体的免疫组化检测,在GIST的诊断和用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2-5]。由于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后组织中抗原决定簇存在一定程度的交联封闭,因此组织中的抗原不能与目标抗体进行有效结合,影响免疫组化的染色结果,导致结果不稳定[6-7]。
- 何姣罗启翅刘汝艺夏涌然梁鹏李林丰刘智夏勤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抗原修复CD117CD34DOG1
- 经典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11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鉴别诊断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经典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临床病理特征,讨论其他变异型及相关易混淆的软组织肿瘤的诊断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分析11例经典型DFSP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化标记等要素,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经典型DFSP病变位于真皮、皮下组织内,呈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呈特征性席纹状或车辐状排列,免疫组化示CD34和Vimentin弥漫阳性,S-100和SMA均为阴性。结论:经典型DFSP形态较典型,免疫组化结果较特异,但有时易与其他纤维组织细胞软组织肿瘤相混淆,镜下应辨别其组织学特点,借助免疫组化检测手段,可以明确经典型DFSP的诊断。
- 刘禄杨娜罗启翅刘智何姣李林丰夏勤秦海银
- 关键词: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病理特征
- 病理科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与自身防护
- 2016年
- 病理科在医院中属于重要的特殊科室,也是接触人体组织和器官最多的科室之一。由于工作环境复杂,病理工作者长期暴露在包括具有感染性的人体组织、有毒化学试剂、锐器和噪声等危险中,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病理诊断常被认为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足见其在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而在院内感染控制和职业防护方面,病理工作者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 何姣夏勤刘智李林丰秦海银罗启翅张素琼
- 关键词:病理
- 皮肤鳞状细胞癌中HIF-1α和Glut-1蛋白表达与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表达与患者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3例手术的SCC患者癌组织作为观察组、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HIF-1α和Glut-1蛋白表达,比较2组组织中HIF-1α和Glut-1蛋白阳性表达情况,分析HIF-1α和Glut-1表达在皮肤SCC中的相互关系,分析HIF-1α和Glut-1表达与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SCC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HIF-1α和Glut-1阳性表达率分别(77.8%、71.4%)明显高于对照组(11.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IF-1α与Glut-1在皮肤SCC中的表达明显相关(r=0.507,P<0.001);不同年龄、性别SCC组织中HIF-1α和Glut-1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Glut-1的表达在高、中、低分化的SCC组织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ut-1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r=-0.358,P=0.042)。结论皮肤SCC中HIF-1α和Glut-1呈高表达,且与分化程度有关,Glut-1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
- 何姣叶川杨玲刘智陈茂山程双华何正乐
- 关键词:皮肤鳞状细胞癌缺氧诱导因子-1Α葡萄糖转运蛋白-1病理特征
- 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癌变临床病理及基因检测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卵巢成熟型囊性畸胎瘤恶性病变患者的临床病例特征与基因检测结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至2017年收治的8例卵巢成熟型囊性畸胎瘤恶性病变患者,对患者的临床病理检查结果与血清基因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8例患者均为单侧卵巢病变,下腹部疼痛的患者为3例。肿瘤最大径在10 cm以上的患者3例。8例患者中鳞癌3例,腺癌5例。鳞癌影像学检查囊壁存在部分厚度增加,腺癌存在附壁乳头组织,免疫组化检查结果中鳞癌P63与CK5/6为阳性,腺癌Villin、CK20、CDX2为阳性。基因检测发现肠状腺癌恶性病变患者存在KRAS基因突变。结论通过临床检查、超声影像学检查以及血清肿瘤标记因子可以诊断部分卵巢成熟型囊性畸胎瘤恶性病变,KRAS基因突变检查可以辅助诊断是否存在恶性肿瘤病变。
- 刘智李林丰刘祿何姣夏勤
- 关键词: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癌变临床病理基因检测
-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 2021年
- 目的:探讨淋巴瘤样丘疹病(lymphomatoid papulosis,LyP)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及其预后。方法:收集遂宁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3例LyP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躯干、四肢单发或多发的红棕色丘疹或结节。显微镜下可见真皮及皮下脂肪组织中数量不等的中等大小的异型淋巴样细胞分别以带状、片状或弥漫性的方式浸润,部分瘤细胞核大,不规则,胞浆空亮、淡染,异型性大,均可见核分裂。肿瘤细胞CD30、CD3及CD8表达均阳性。3例LyP的EBER1/2原位杂交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其中2例基因重排检测查见TCRγ基因克隆性扩增峰。结论:LyP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自愈性皮肤疾病,其临床表现为良性但组织学表现为恶性,属于CD30+T细胞淋巴增生性疾病的范畴。预后较好,一般无须治疗。
- 李媛罗启翅何姣崔丽娟简苗苗孔鑫
- 关键词:淋巴瘤样丘疹病免疫表型病理学特征
- 腹外型韧带样纤维瘤病临床病理分析
- 2022年
- 目的 探讨腹外型韧带样纤维瘤病(desmoid-type fibromatoses, DTF)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切除诊断为腹外型DTF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6例中男性8例,女性8例,年龄15~74岁,中位年龄49岁。发生于四肢7例、头颈部3例、肩胛带2例、髋部2例、胸背部1例、乳腺1例。镜检:肿瘤由增生的纤细梭形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及数量不等的胶原纤维组成,瘤细胞排列成束状、波浪状、交织状,细胞无明显异型性,核分裂象罕见。免疫组化:瘤细胞胞质表达Vimentin、SMA,细胞核表达β-catenin,部分病例灶性表达CD68、S-100,不表达CK-Pan、EMA、Desmin、CD34、Myogenin、STAT6、CD99,Ki-67增殖指数很低。手术切除后随访6~79个月,仅1例复发。结论 DTF是一种罕见的局部侵袭性软组织中间型肿瘤,腹外型发病部位较多,尤其好发于四肢、头颈部和肩胛带,临床多表现为肌肉组织内或与肌肉相邻的实性占位,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但需与多种良恶性梭形细胞病变鉴别,最终诊断依赖病理学检查及基因检测,免疫组化细胞核表达β-catenin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手术切除效果好。
- 杨玲赵云飞黄亚兰刘智何姣
- 关键词:复发临床病理Β-CATENIN
- 乳腺癌组织中miR-502和HDAC3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miR-502和HDAC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集76例乳腺癌患者癌旁组织及癌组织标本,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组织中miR-502、HDAC3 mRNA的表达,并绘制溶解曲线。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织标本中HDAC3阳性表达率及蛋白表达,并对乳腺癌组织中miR-502与HDAC3的相关性及靶向关系进行分析验证。分析miR-502、HDAC3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效能及生存情况之间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iR-502呈低表达水平,而HDAC3呈高表达水平(P<0.05),且二者水平在乳腺癌组织中呈负相关(P<0.05),HDAC3是miR-502的靶基因。miR-502、HDAC3相对表达水平与TNM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及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达情况有关(P<0.05)。乳腺癌组织中miR-502、HDAC3二者联合诊断效能高于miR-502、HDAC3单一诊断效能。miR-502高表达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高于低表达组(P<0.05);HDAC3高表达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低于低表达组(P<0.05)。结论miR-502、HDAC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患者病情发展及预后相关,可作为早期诊断乳腺癌的生物学指标。
- 赵云飞何姣杨玲刘智罗启翅陈茂山
- 关键词:乳腺癌
- 乳腺伴极性翻转的高细胞癌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一例被引量:2
- 2021年
- 乳腺伴极性翻转的高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浸润性癌,此肿瘤在第5版WHO乳腺肿瘤分类中首次纳入,其细胞形态与高细胞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类似。该文报道1例患者乳腺伴极性翻转的高细胞癌和甲状腺经典型乳头状癌同时发生,此种情况更为罕见。正确的诊断可以避免临床过度治疗,主要从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遗传学特征进行鉴别。
- 崔丽娟赵云飞何姣赖柏安何正乐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癌浸润性癌组织形态学遗传学特征
- 地级市分子病理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 2024年
- 目的:建立一套适合地级市分子病理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方法:结合实验室实际情况,从人员管理、实验室设施环境、检测过程、质量体系的建立和室间质量评价五个方面着手,建立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结果:建立了一套适合本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结论:完善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可促进分子病理诊断的良性发展,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准确可靠的分子病理诊断依据。
- 何姣何正乐叶川
- 关键词:分子病理实验室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