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少华

作品数:19 被引量:222H指数:8
供职机构: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审计
  • 6篇企业
  • 5篇金融
  • 5篇金融化
  • 3篇审计结果
  • 3篇实证
  • 3篇跨国数据
  • 2篇动机
  • 2篇独立性
  • 2篇信息质量
  • 2篇盈余
  • 2篇盈余持续性
  • 2篇政府
  • 2篇融资
  • 2篇审计机关
  • 2篇实证分析
  • 2篇主动性
  • 2篇公众
  • 2篇公众参与
  • 2篇国家审计

机构

  • 17篇山西财经大学
  • 4篇北京理工大学
  • 2篇北京工商大学

作者

  • 17篇王少华
  • 6篇吴秋生
  • 1篇谢志华
  • 1篇陈宋生
  • 1篇郭伟
  • 1篇毛敏

传媒

  • 4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科学决策
  • 1篇会计之友
  • 1篇审计与经济研...
  • 1篇江西财经大学...
  • 1篇会计研究
  • 1篇外国经济与管...
  • 1篇当代财经
  • 1篇财经科学
  • 1篇中央财经大学...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审计观察
  • 1篇社会科学文摘
  • 1篇财会通讯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实体企业金融化适度性的甄别模型构建与运用被引量:14
2020年
企业适度金融化是维持利润增长的同时实现企业长期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从股东价值最大化视角对企业金融化适度性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构建科学、合理的模型对中国实体企业金融化的适度性进行甄别。结果发现:从2008—2017年,中国实体企业的金融化行为不断深化,整体上已呈现出过度金融化的特征;且过度金融化企业占比接近一半,其中2008年过度金融化企业占比最高,2013年开始有所下降。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从未过度金融化转向过度金融化以后,企业的金融资产规模会显著增大;同时,过度金融化会降低企业主业利润占比,增加金融渠道获利,减少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投资,降低全要素生产率,阻碍企业发展;而未过度金融化则会提升主业利润占比,促进固定资产投资,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助力企业发展。研究结论为金融化的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测度方法,对科学甄别和有效监管企业过度金融化,防止实体经济脱实向虚具有重要意义。
王少华郭伟黄贤环
关键词: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股东价值最大化
谁更过度金融化:业绩上升企业还是业绩下滑企业?被引量:71
2019年
立足于我国无论高业绩实体企业还是低业绩实体企业都呈现金融化趋势的现状,文章采用2008—2016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从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视角,运用OLS方法拟合出样本公司各期最优金融化水平,进而得出样本企业过度金融化水平,并实证研究了业绩上升企业与业绩下滑企业过度金融化行为的异质性。研究发现:相对于业绩下滑企业,业绩上升企业更可能出现过度金融化行为,且考虑内生性问题、替换关键变量和改变研究区间后依然得到稳健结论。通过机制检验发现,这种行为差异主要是因为业绩上升企业面临更低的融资约束和财务风险。这一研究结论有助于更加合理地区别对待实体企业金融化行为,同时为分类监管和有效预防"过度金融化"和"脱实向虚"行为提供必要的微观层面证据。
黄贤环王瑶王少华
关键词:金融化业绩融资约束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实体企业金融化如何助力创新——基于金融化适度性的视角被引量:1
2020年
引言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要把高质量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要实现创新驱动实体经济发展。可见,实体经济的"脱实向虚"和创新驱动是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话题。实体经济的"脱实向虚"在微观上表现为企业的金融化行为,创新驱动则表现为企业创新。
王少华上官泽明吴秋生
关键词:金融化发展着力点
助力还是阻力?“碳达峰”压力与企业盈余持续性被引量:1
2023年
本文选取各省碳排放数据,以2015—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地区“碳达峰”压力对属地企业盈余持续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地区“碳达峰”压力与企业盈余持续性显著正相关,即地区“碳达峰”压力越大,企业盈余持续性越高。机制检验发现,“碳达峰”压力会通过影响企业的资源获取与绿色创新行为,即通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强绿色创新水平,促进企业盈余持续性的提升。进一步情境异质性分析发现,从资源获取角度,在政府补助较高和绿色金融发展较好的地区,企业获取资源相对便利,“碳达峰”压力对企业盈余持续性的提升效果更好;从绿色创新角度,处于政策不确定性低和高科技行业中的企业,其开展绿色创新活动的环境与能力相对较好,“碳达峰”压力对盈余持续性的提升效果也更好;从行业和地区特征角度,处于重污染行业和地区碳排放量较高的企业,其能感受到较大的“碳达峰”压力进而采取有力措施,“碳达峰”压力对盈余持续性的提升效果也更好。研究结论有助于拓展宏观政策环境与微观企业行为的研究范畴,使政府和企业深入理解“碳达峰”目标实施与企业盈余持续性的关系,对于政府进一步推进政策实施、引导企业碳减排、提升企业盈余持续性有重要意义。
王少华张雯菁
关键词:盈余持续性融资成本
审计结果公开对政府绩效影响的研究——基于跨国数据的经验证据被引量:7
2019年
通过选取2008年、2010年、2012年和2015年99个国家的数据,研究了审计结果公开对政府绩效的提升作用及实现路径。研究发现:审计结果公开的及时性、全面性、清晰性和整改回应性质量特征可以有效提升政府绩效。进一步研究发现:不论是在何种审计体制的国家,审计结果公开质量都能有效提升政府绩效;而在权力距离大、男性主义强文化的国家,审计结果公开对政府绩效的提升作用更显著;在实现路径上,审计结果公开质量可以通过提高立法监督能力和公众参与程度来有效提升政府绩效。
上官泽明王少华吴秋生
关键词:审计结果公开政府绩效信息机制公众参与
党组织治理参与程度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基于国有企业的实证分析被引量:41
2018年
本文以2012~2014年中国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党组织治理参与程度与内部控制有效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党组织治理参与程度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呈倒U型关系,党组织参与董事会治理程度与内部控制有效性也呈倒U型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与低资本混合度的国有企业相比,高资本混合度的国有企业党组织治理参与程度与内部控制有效性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同时,与地方国有企业相比,中央企业的党组织治理参与程度与内部控制有效性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
吴秋生王少华
关键词:国有企业党组织
共同富裕目标下“善行义举”带来了持续的业绩回报吗?——基于捐赠动机带来的资源差异检验
2023年
企业积极捐赠不仅能有效发挥第三次分配重要作用,还能对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以2008年至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企业捐赠对其盈余持续性的影响。结果发现:(1)企业捐赠与企业盈余持续性显著正相关,即当企业参与捐赠并且捐赠越多时,能增加政府补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强企业创新水平和稳定客户关系,为企业带来政治资源、资金资源、创新资源和客户资源,进而提升企业盈余持续性。(2)出于不同动机的捐赠行为虽均能为企业带来资源,但仍有所差异,与利己动机的捐赠相比,利他动机或战略动机的捐赠有利于企业更好地获取各种资源从而提升企业盈余持续性。(3)异质性分析发现,从资源禀赋角度看,处于“胡焕庸线”以东地区的企业捐赠对盈余持续性的提升效果更好;从资源依赖角度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企业捐赠对盈余持续性的提升效果也更好。研究结论有利于企业从资源获取视角明晰不同捐赠动机所带来的资源差异,激发企业参与社会资源与财富第三次分配的积极性,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王少华张雯菁高明敏
关键词:企业捐赠盈余持续性资源获取
财政审计结果抑制预算机会主义行为的作用机制--基于各国最高审计机关的经验证据被引量:8
2020年
通过选取2008年、2010年、2012年和2015年的跨国数据,研究各国最高审计机关的财政审计结果抑制政府预算机会主义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财政审计结果的及时性、完整性、可理解性和整改回应性等质量,可以发挥信息鉴定作用,直接抑制预算机会主义行为;(2)财政审计结果可以发挥信号传递作用,向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反馈信息,通过提高立法监督能力和公众参与程度间接抑制预算机会主义行为;(3)在腐败控制能力较强的国家,财政审计结果可以同时发挥信息鉴定作用和信号传递作用来抑制预算机会主义行为,而在腐败控制能力较弱的国家,财政审计结果通过发挥信息鉴定作用直接抑制预算机会主义行为的效果更显著,通过信号传递作用抑制预算机会主义行为的机制则受到限制。研究结论对于在当前反腐败呈高压态势的环境下,审计机关坚持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下,继续全面提高财政审计结果质量,做好向人大汇报和社会公布工作,有效抑制预算机会主义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上官泽明王少华谢志华
关键词:国家审计政府审计
审计监督、公众参与和预算透明度——基于跨国数据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以在2012年、2015年连续两次参加国际预算合作组织(IBP)开展的《开放预算调查》的201个国家为样本,运用混合OLS回归,研究审计监督、公众参与以及两者互动对预算透明度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国家审计通过加强独立性、提高审计结果公告能力,可以提高预算透明度;社会公众通过提升参与预算的层次性和实质性,也可以有效提高预算透明度;审计监督与公众参与的互动机制主要表现为审计立项对公众建议的接受度、审计结果对公众阅读的方便度,它们对政府预算透明度的提高都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研究结论对于加强审计机关自身能力建设,完善审计监督和公众参与的互动机制,不断提高政府预算透明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王少华上官泽明吴秋生
关键词:审计监督公众参与预算透明度互动机制
财政透明能助力企业“脱虚向实”吗?——基于稳预期和政企合作的视角被引量:8
2022年
财政透明是影响经济发展预期的重要原因,也是引导企业“脱虚向实”的重要前提。文章选取全国地级市财政透明得分数据,以2013-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地级市财政透明度对属地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机制及其经济后果。结果发现:财政透明度每变动一个单位,会引起当地企业减持0.54%的金融资产,且财政透明不仅能降低财政政策不确定性,通过稳定企业业绩预期抑制企业金融化;还能缓解政企间信息不对称,通过增加政企间项目合作抑制企业金融化。研究结论对推进政府进一步财政公开、遏制企业“脱实向虚”、引导企业回归主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王少华张宇茹陈宋生
关键词:财政透明度政企合作主业发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