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鲁钰锋

作品数:7 被引量:204H指数:5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篇地理
  • 1篇新经济
  • 1篇信息化
  • 1篇业务流程重组
  • 1篇越中
  • 1篇征管
  • 1篇中等收入陷阱
  • 1篇中国经济
  • 1篇中国经济地理
  • 1篇数字鸿沟
  • 1篇税收
  • 1篇税收征管
  • 1篇税务
  • 1篇主义
  • 1篇逻辑
  • 1篇结构性改革
  • 1篇金税
  • 1篇经济地理
  • 1篇经济增长
  • 1篇竞争优势

机构

  • 7篇清华大学

作者

  • 7篇鲁钰锋
  • 5篇胡鞍钢
  • 4篇周绍杰
  • 1篇王蔚
  • 1篇杨竺松
  • 1篇任皓

传媒

  • 2篇国家行政学院...
  • 1篇经济地理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济南大学学报...
  • 1篇国际税收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中国与世界:开启“共赢主义”时代被引量:4
2017年
合作共赢是当今时代的必然选择,世界进入共赢时代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共赢主义"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核心思想。中国倡导共赢主义具备理论和实践两层面理由:理论层面,共赢主义相比以往的殖民主义时代、帝国主义时代和霸权主义时代,具有公正性、平等性、包容性、和谐性、可持续性。实践层面,中国的和平崛起打破了以往各个时代"国强必霸"的规律并且极有可能开创中国引领的共赢主义时代,迎来全球各国人民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美好局面。中国倡导共赢主义有其自身优势:首先,共赢主义集新中国历届领导人外交思想与开放发展思想之大成。其次,共赢主义集中华传统思想精髓之大成。再次,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利益相关者。共赢主义,其核心目标和宗旨是团结全世界各国人民一起共同打造"大同世界";其内涵是推动新的国际治理体系建设,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其具体内容包括: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积极主动参与全球经济事务和政治事务治理;中国带头建立开放型经济,让世界分享中国机遇;全面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建立更加公平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共同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共同应对全球非传统安全挑战;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推动各种文明交流互鉴,实现人类文明共同进步,这同时也是共赢主义的文化内核。
胡鞍钢鲁钰锋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基于五大发展理念视角被引量:24
2016年
"十二五"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率下行,中国是否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判断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关键词。"十三五"时期,中国的核心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也要为2025年左右实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发展阶段奠定发展基础。根据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我们识别出影响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五大挑战,即全要素生产率挑战、城镇化挑战、生态环境挑战、被动依附型挑战和不平等挑战。而实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就是成功应对上述五大挑战的战略指引和基本途径,是实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因此,特别强调,切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避免政治上犯"颠覆性错误",构筑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是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政治条件。
胡鞍钢任皓鲁钰锋周绍杰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
互联网+智慧税务:趋势、规律和建议被引量:12
2017年
在国家税务总局提出构建税收现代化的六大体系中,"互联网+"和大数据治理是其中的重要支撑。在金税三期工程和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广的大背景之下,本文从国际趋势、发展规律和创新举措三个方面,对未来税务发展战略布局和实施策略进行了阐述,进一步提出"互联网+智慧税务"是推进税收管理和服务创新的手段,对我国税务管理进入"后金税三期时代"的信息化建设提出政策建议。
鲁钰锋
中国开创“新经济”——从缩小“数字鸿沟”到收获“数字红利”被引量:119
2016年
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是引领"新常态"的必然选择。以互联网蓬勃发展为代表的"新经济"就是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重要新动力之一。2000年以来,中国积极地开创"新经济",战略性地把"数字革命"转化为"数字机遇",成功地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以及我国城乡之间的两大"数字鸿沟",并不断收获"数字红利"。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充分结合是中国能够缩小"数字鸿沟"、收获"数字红利"的原因所在。中国拥有发展新经济的巨大空间和前景,但需要克服三大挑战。中国继续开创新经济,应当充分利用中国发展新经济的战略优势、规模优势,积极构筑全球新经济发展的先发优势、竞争优势,主动抢占"数字革命"制高点,积极引领全球"数字革命";充分发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合力之手,创新和放大"数字红利",推进"新经济"规范、持续地快速发展,发挥新经济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潜力;进一步缩小内部"数字鸿沟",为互联网弱势群体创造"数字红利"。
胡鞍钢王蔚周绍杰鲁钰锋
关键词:新经济数字鸿沟
重塑中国经济地理:从1.0版到4.0版被引量:32
2015年
以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重塑世界经济地理》的"密度—距离—分割"描述经济地理的框架,结合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分析中国建国以来区域发展战略的四个版本:计划经济体制下基于地区均衡发展战略的1.0版本(1949—1978年);旨在效率优先的东部优先发展战略的2.0版本(1979—1998年);旨在缩小地区差距的平衡发展战略的3.0版本(1999—2014年);区域协调发展的4.0版本(2014年以后)。基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1.0版本到3.0版本的转换逻辑和阶段性特征,从地区差距的角度评价了区域发展战略对重塑中国经济地理的影响。2014年以后,党中央先后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三大支撑带",形成中国区域发展战略4.0版本,是中国未来长期的区域发展战略。它不仅有利于在已取得的缩小地区差距的成就基础上,推动区域经济板块的协调发展,也将通过"一带一路"战略重塑世界经济地理,创新国际发展模式,构建面向未来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胡鞍钢周绍杰鲁钰锋地力夏提.吾布力
关键词:经济地理
基于优势竞争资源的税收征管战略框架研究及其信息化实施策略
鲁钰锋
关键词:竞争优势税收征管业务流程重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大逻辑被引量:13
2016年
国家"十三五"规划首次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五年规划的主线,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引领新常态的主线。本文从历史视角、理论视角和当前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阐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大逻辑。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改革都体现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征;从理论逻辑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现了中国推进经济改革的自主性和自觉性,而非"里根经济学"的"中国版";从现实逻辑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必然选择,对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有决定性意义。
胡鞍钢鲁钰锋周绍杰杨竺松
关键词:经济增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