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宇

作品数:14 被引量:68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肝炎防治基金天津市青年科学基金天津市教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慢性
  • 3篇核苷
  • 3篇肝炎
  • 3篇HBV
  • 3篇病毒
  • 2篇血清
  • 2篇细胞
  • 2篇慢性乙型
  • 2篇慢性乙型肝炎
  • 2篇类似物
  • 2篇核苷(酸)类...
  • 2篇肝病
  • 2篇肝硬化
  • 2篇肝硬化患者
  • 2篇肝脏
  • 2篇感染者
  • 2篇RNA
  • 2篇测序

机构

  • 14篇天津市第二人...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南开大学
  • 2篇天津市第一中...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疾病预...

作者

  • 14篇曹宇
  • 6篇蒋贝
  • 4篇苏瑞
  • 4篇郭雅雯
  • 3篇王春妍
  • 3篇姚升娟
  • 2篇郭远强
  • 2篇陆伟
  • 2篇徐健
  • 2篇李嘉
  • 2篇张晨
  • 2篇文君
  • 2篇何其顺
  • 1篇宓余强
  • 1篇赵洁
  • 1篇李晓燕
  • 1篇雷金艳
  • 1篇倪红艳
  • 1篇王晓楠
  • 1篇沈文

传媒

  • 4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医疗装备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肝脏
  • 1篇国际医学放射...
  • 1篇医学信息
  • 1篇首都食品与医...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延时扫描对肝硬化患者肝脏增强CT检查中动脉期时相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延时扫描对肝硬化患者肝脏增强CT检查中动脉期时相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确诊为肝硬化且疑有门脉高压征象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A组延时5 s、B组延时12s、C组延时14s、D组延时16s、E组延时18s,每组40例。均使用自动追踪触发扫描技术,选取膈顶上2 cm水平的降主动脉为监测点,门静脉期均于动脉期结束后48 s进行扫描,比较五组动脉期图像和门脉期图像评分、动脉期(肝固有动脉、肝实质、门静脉主干)和门静脉期(肝实质)强化CT值。结果B、C、D、E组动脉期图像和门脉期图像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E组动脉期图像和门脉期图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E组动脉期中肝固有动脉、肝实质、门静脉主干CT值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组动脉期中肝固有动脉、肝实质、门静脉主干及门静脉期中肝实质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腹部增强CT扫描中,利用自动追踪触发扫描技术,触发阈值达到120 HU后,延时12~18 s进行扫描,可获得满意且更利于诊断的动脉期图像。
曹宇何其顺郭雅雯王新宇姚升娟张晨
关键词:肝硬化动脉期
硫代乙酰胺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肠道菌群的变化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硫代乙酰胺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肠道菌群结构、丰度与多样性的变化。方法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及正常对照组,造模组大鼠皮下注射硫代乙酰胺600 mg/kg,48小时后造模完成。大鼠经麻醉后,留取肝脏组织进行肝脏病理检测,留取回肠粪便进行肠道菌群16S rDNA测序分析。结果造模组大鼠肠道菌群丰度及多样性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门水平上,两组的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造模组中依次占61.25%、32.48%,对照组分别占72.50%、25.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菌群构成差异分析,造模组变形菌门、疣微菌门菌群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属水平肠道菌群构成差异分析,造模组埃希菌属、阿克曼属、罗马尼亚梭菌属、真菌属及严格梭菌属丰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乳杆菌属丰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硫代乙酰胺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存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变形菌门、埃希菌属丰度升高,乳杆菌属丰度明显下降,存在肠道菌群结构失衡。
王春妍曹宇郭远强赵黎莉冯雪文君李嘉
关键词:硫代乙酰胺急性肝损伤肠道菌群高通量测序
新型HBV血清学标志物的潜在临床价值被引量:2
2020年
在我国,慢性乙型肝炎(CHB)及其所导致的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仍是严重影响人群健康的重大疾病。很多患者经治疗虽然检测不到血清HBV DNA,但也会出现肝脏疾病的进展,因此,应该寻找除HBV DNA、HBsAg定量之外的新型血清学标志物,有利于CHB抗病毒药物及方式的选择、疗效监测随访、疗效预测以及预测停药后病毒学反弹风险等。现重点阐述HBV核心相关抗原、HBV RNA、抗-HBc这三种新型有望应用于临床实践的血清学标志物。
蒋贝吕菲南郑晓雅曹宇宓余强
关键词:标志物
MRI联合血清miR-204水平对原发性肝癌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后疗效及复发的预测价值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探讨MRI联合血清微小RNA(micro RNA,miR)-204水平对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RFA)术后疗效及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于本院行RFA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RFA术前一周内对研究对象行MRI检查,记录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采用定量实时聚合酶联反应法测定血清中miR-204的相对表达量;于RFA术后1个月再次进行MRI检查以判断病灶消融情况。对完全消融的患者定期随访1年,记录患者复发情况。结果:经RFA治疗后,完全消融患者182例(85.8%,完全消融组),残留30例(14.2%,残留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Child-Pugh分级、RFA前AFP水平及合并疾病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完全消融组的ADC值为(1.30±0.12)×10^(-3) mm^(2)/s,残留组为(1.14±0.12)×10^(-3) mm^(2)/s,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91,P<0.001);完全消融组的血清miR-204相对表达量为(1.42±0.12),残留组为(1.25±0.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46,P<0.001)。ADC值、血清miR-204、ADC值联合血清miR-204预测RFA术后肿瘤残留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7(95%CI:0.750~0.923)、0.860(95%CI:0.805~0.916)和0.915(95%CI:0.861~0.970)。对RFA治疗后完全消融的182例肝癌患者进行随访,期间11例患者失访,将其剔除,最终32例患者复发(复发组),复发率为18.7%,139例患者未复发(未复发组),复发组的术前ADC值为(1.21±0.14)×10^(-3) mm^(2)/s,显著低于未复发组[(1.33±0.13)×10^(-3) mm^(2)/s,t=5.052,P<0.001];复发组的血清miR-204相对表达量为(1.29±0.12),显著低于未复发组[(1.46±0.14),t=6.188,P<0.001]。ADC值、血清miR-204、ADC值联合血清miR-204预测肿瘤复发的AUC分别为0.742(95%CI:0.646~0.838)、0.822(95%CI:0.746~0.898)和0.868(95%CI:0.807~0.929)。结论:MRI联合血清miR-204对原发性肝癌RFA术后疗效及复发情况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可为临床治疗决策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姚升娟曲静琦曹宇郭雅雯沈文
关键词:肝肿瘤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
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低病毒血症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状态分析
2023年
目的评估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中低病毒血症人群外周血T、B、NK淋巴细胞情况,为解决低病毒血症提供思路。方法回顾性收集344例治疗后慢性HBV感染者的基本情况、生化、凝血、HBV DNA、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PD1及CD28、NK淋巴细胞穿孔素及颗粒酶B等数据,分为低病毒血症(low-level viremia,LLV)组与完全病毒学应答(complete virological response,CVR)组,比较两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PD1及CD28表达、NK淋巴细胞穿孔素及颗粒酶B表达,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验证结果的准确性。结果对162例LLV者和182例CVR者进行疾病诊断、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和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和比例,以及CD4^(+)/CD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LV组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PD1和CD28表达高于CV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LV组外周血CD19^(+)B淋巴细胞计数高于CV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LV组外周血CD19^(+)B淋巴细胞比例高于CV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LV组外周血CD16^(+)CD56^(+)NK淋巴细胞计数及穿孔素表达低于CV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LV组外周血CD16^(+)CD56^(+)NK淋巴细胞比例及颗粒酶B低于CV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倾向性评分匹配后108例LLV者和108例CVR者,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LLV组CD4^(+)T淋巴细胞比例与CD4^(+)/CD8^(+)比值高于CVR组,CD8^(+)淋巴细胞比例低于CV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D3^(+)、CD4^(+)、CD8^(+)T淋巴细胞PD1和CD28表达仍高于CV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VR组比较,LLV组外周血CD19^(+)B淋巴细胞计数及比例差异无统计学�
郭丽颖李晓燕苏瑞曹宇王静雷金艳李澎任玮宋涛涛贾建伟赵洁伍喜良苗静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淋巴细胞
生物医用抗凝血性材料的研究进展
2021年
随着化学技术和医疗技术的发展,医师和患者对需要与组织和身体接触的生物医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的要求也有所提高。生物相容性包括细胞毒性、全身毒性、刺激与皮肤致敏试验、与血液相互作用试验选择等,这些试验涵盖了医用材料对机体引起的不适反应,在应用于人体前将材料的性能优化到最佳状态。大部分生物医用材料都需要与血液接触,如冠状动脉支架、血液透析器和导管等,因此血液相容性显得尤为重要。生物医用材料作为异物可能通过两种途径引发凝血机制,造成白细胞增加、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产生促进纤维蛋白原吸附,因此,解决其诱发凝血机制产生的原因成为生物医用材料发挥主要生物活性的关键点。该文主要讨论生物医用抗凝血性材料的发展。
苏瑞闫莉华代庆海徐健曹宇蒋贝于美丽
关键词:生物医用材料血液相容性凝血机制抗凝血
血清HBV RNA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检测价值被引量:19
2019年
目的分析经恩替卡韦治疗后血清HBVDNA已降至"检测值下限"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血清HBVRNA的水平,并探究HBVRNA水平与患者肝脏生物化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新型血清学标志物HBVRNA的临床意义奠定研究基础。方法纳入接受规范的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12个月以上,HBeAg发生阴转,且连续6个月血清HBVDNA检测结果均为低于检测下限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7例。采用PerkinElmer公司的研发试剂检测血清中HBVRNA水平,采用罗氏Cobas检测血清中HBVDNA水平,使用HITACHI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使用ARCHITECT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HBsAg、HBeAg、抗-HBe、抗-HBc。用RStudio软件对HBVRNA水平与患者肝脏生物化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BVRNA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经恩替卡韦治疗后血清HBVDNA已降至低于检测下限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血清HBVRNA的阳性检出率为22.43%。HBVRNA阳性组患者中HBs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略高于HBVRNA阴性组;抗-HBc在HBVRNA阴性组中水平略高。抗-HBe在HBVRNA阴性组和阳性组中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抗-HBc是影响HBVRNA检测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21)。结论经恩替卡韦治疗后血清HBVDNA已降至低于检测下限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仍有部分患者可检出HBVRNA,而血清HBVRNA仅来源于cccDNA的直接转录,故比HBVDNA和HBsAg更能反映cccDNA水平或者活性。抗-HBc作为影响HBVRNA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有可能联合使用作为预测抗病毒疗效的新指标。
蒋贝刘畅苏瑞孟超曹宇郑晓雅任文娟吕菲楠陆伟
关键词:HBVRNA
螺旋CT与磁共振对肝脏囊性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2024年
目的研究螺旋CT与磁共振对肝脏囊性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2022年1月-2023年6月接诊的84例肝脏囊性占位患者。分别采用螺旋CT和磁共振(MRI)检查,结果记录为螺旋CT组和MRI组;术后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组的诊断效果。结果MRI组对肝脏囊性占位病变的检出率高于螺旋CT组(P<0.05),MRI组对炎症性囊性病的检出率高于螺旋CT组(P<0.05);两组的囊性肿瘤检出率和发育性囊性病变检出率结果相近(P>0.05)。在炎症性囊性病变的诊断效能上,MRI组的灵敏度高于螺旋CT组(P>0.05);MRI组的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于螺旋CT组(P<0.05)。结论螺旋CT和MRI对肝脏囊性占位病变的诊断均有着较高的检出率,但MRI更高。MRI对炎症性囊性病变有着更高的诊断效能,可为肝脏囊性占位病变的临床诊断提供借鉴。
王新宇吴涛韩伟郭雅雯曹宇
关键词:螺旋CT磁共振
乙型肝炎病毒所致慢性肝病病人肝脏铁沉积和脂肪变性的MRI定量研究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根据多回波Dixon技术定量测得的R_(2)*值和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评价乙型肝炎病毒(HBV)所致慢性肝病病人的肝脏铁含量和脂肪含量,探讨定量测量与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HBV所致慢性肝病病人,所有病人均行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检查。根据病情进展状态将病人分为3组,慢性乙型肝炎(CHB)组21例,乙肝肝硬化(LC)组44例,LC合并肝细胞癌(HCC)组32例。另外纳入正常对照(NC)组20例。全部研究对象均进行了MRI多回波Dixon序列扫描,测量其肝实质R_(2)*值和PDFF;测量HCC病人病灶处的R_(2)*值和PDFF,获取所有LC病人的肝功能Child-Pugh评分。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组间R_(2)*值和PDFF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HCC组病灶与邻近正常肝组织的R_(2)*和PDFF。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所有受试者R_(2)*值与PDFF,及LC病人Child-Pugh评分与其R_(2)*值、PDFF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LC组、HCC组R_(2)*均高于NC组(均P<0.05),HCC组R_(2)*高于CHB组(P<0.05);HCC组PDFF高于NC组(P<0.05)。其余2组间R_(2)*和PDFF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HCC病人病灶处的R_(2)*低于邻近正常肝组织(P<0.05),而两者PDF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所有受试者R_(2)*与PDFF呈正相关(r=0.558,P<0.05),LC病人肝脏R_(2)*与Child-Pugh评分呈正相关(r=0.336,P<0.05),PDFF与Child-Pugh评分无相关性(r=0.102,P>0.05)。结论HBV所致慢性肝病病人可出现肝脏铁沉积和脂肪变性;随着病情的进展,肝脏铁含量和脂肪含量呈升高趋势;癌变病灶表现为肝脏富铁背景下的乏铁灶。
郭雅雯王晓楠曹宇王瑞航姚升娟孙彤彤倪红艳
关键词:乙肝病毒慢性肝病铁沉积脂肪变性
多层螺旋CT检查鉴别诊断肺结核与肺癌空洞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鉴别诊断肺结核与肺癌空洞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8年6月就诊于本院的110例肺部空洞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疾病种类不同分为肺癌空洞组38 例,肺结核空洞组72 例,入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观察两组空洞位置、大小、壁厚、特征以及周围组织结构改变情况。结果:肺癌空洞组空洞(40.81±17.18)mm,大于肺结核空洞的(7.49±9.2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空洞多位于中叶/舌叶,肺癌空洞多位于下叶,且肺癌空洞组壁厚高于肺结核空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空洞组内壁光整、外壁毛糙、结叶、分叶、短毛刺、偏心性空洞、气液平面比例高于肺结核空洞,钙化、空洞组周围组织炎症、纵隔淋巴结肿大、纵隔淋巴结钙化、周围卫星灶、胸膜凹陷比例低于肺结核空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可较好地观察肺部空洞性病变病灶及其邻近情况,可将其作为鉴别诊断肺结核与肺癌空洞的常用手段。
曹宇
关键词:肺结核肺癌空洞肺部空洞性病变多层螺旋CT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