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翔

作品数:10 被引量:27H指数:4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专利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藻毒素
  • 6篇人工湿地
  • 6篇微囊藻
  • 6篇微囊藻毒素
  • 4篇水体
  • 3篇毒素
  • 3篇降解
  • 2篇代谢物
  • 2篇氮去除
  • 2篇液液萃取
  • 2篇植物
  • 2篇植物样品
  • 2篇萃取
  • 2篇净化剂
  • 2篇抗生素
  • 2篇降解菌
  • 2篇固相
  • 2篇固相萃取
  • 2篇固相萃取柱
  • 1篇毒害

机构

  • 10篇暨南大学
  • 3篇教育部

作者

  • 10篇万翔
  • 7篇邰义萍
  • 6篇王佳希
  • 5篇王瑞
  • 5篇杨扬
  • 4篇杨扬
  • 3篇陶然
  • 1篇何文祥
  • 1篇乔永民
  • 1篇陈可心
  • 1篇景瑞瑛
  • 1篇戴玉女
  • 1篇樊静静
  • 1篇王瑞
  • 1篇郭菁菁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火山石生物滤床对微囊藻毒素的去除被引量:5
2015年
微囊藻水华爆发导致大量微囊藻毒素释放至地表水环境中,严重威胁着饮用水供水安全。通过不同条件火山石自然曝气生物滤床(活性挂膜、灭活挂膜、未挂膜和无填料滤床)对不同形态、构型(MC-LR、MC-RR)的微囊藻毒素的去除实验,探讨其去除效率、途径和机理。结果表明,火山石自然曝气生物滤床对微囊藻毒素的去除是微生物降解和基质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胞外毒素和胞内毒素的总去除率分别为58%和91%。其中,胞外毒素主要通过微生物降解作用途径去除,占胞外毒素总去除率的(41±4.2)%,胞内毒素则主要通过基质吸附途径去除,占胞内毒素总去除率的(64±5.1)%。生物膜吸附、光降解等其他途径无明显作用。另外,不同构型的微囊藻毒素在火山石自然曝气生物滤床中均能有效去除,MC-LR和MC-RR的去除率分别为68%和54%。
何文祥杨扬乔永民陶然万翔陈可心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
洱海水华期间饮用水源区产毒微囊藻和微囊藻毒素-LR的分布特征被引量:12
2017年
水华期间微囊藻毒素的释放会严重影响洱海饮用水源水质安全.应用荧光定量PCR结合酶联免疫法快速检测洱海水华高发秋季(8—11月)主要旅游区和饮用水源地产毒微囊藻丰度和微囊藻毒素LR浓度.结果表明,荧光定量PCR方法能够快速定量洱海中总微囊藻种群和产毒微囊藻丰度,并且能有效预测洱海水体产毒潜能.洱海总微囊藻平均丰度为8.15×10~6copies·L^(-1),9月份均值最高,产毒微囊藻平均丰度为6.42×10~5copies·L^(-1),也于9月达到最高值,占总微囊藻的比例为1.0%~69.8%,水温和TP显著影响洱海总微囊藻丰度,低温、低P是洱海微囊藻水华的限制因子.洱海毒素峰值期为10月上旬,期间水源地微囊藻毒素和胞外微囊藻毒素全部检出,叶绿素a显著影响总微囊藻毒素和胞外微囊藻毒素分布,说明在一定程度上Chl a值能预测水体微囊藻释放的毒素风险.洱海总微囊藻毒素LR最高值达2.17μg·L^(-1),已超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对MC-LR的限值(1.0μg·L^(-1)),表明水华期间洱海饮用水水源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万翔邰义萍王瑞满滢杨扬何文祥杨瑜芬王佳希
关键词:洱海饮用水源产毒微囊藻微囊藻毒素
一种快速高效提取植物样品中抗生素及其代谢物的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高效提取植物样品中抗生素及其代谢物的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针对植物样品,以固相萃取剂科学代替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柱,保证了很好的提取效率;本发明进一步对净化剂进行了优化,形成提取和净化一体的高效提取植物中抗...
杨扬杨瑜芬邰义萍王瑞王佳希万翔段杰翰
文献传递
一种强化人工湿地去除水体微囊藻及毒素的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化人工湿地去除水体微囊藻及毒素的方法及系统。本发明通过外源降解菌液的投加,增强湿地系统中基质发挥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协同作用,进一步对微囊藻毒素进行无害化处理,本发明能强化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中微囊藻毒素...
邰义萍万翔杨扬满滢王瑞王佳希杨瑜芬段杰瀚
文献传递
高效降解菌固定化反应器-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工业型村镇废水被引量:4
2017年
利用广谱高效毒害有机物降解菌Lysinibacillus sp.FS1(CCTCC M 2013561)开展固定化微生物反应器-人工湿地(IMRICW)组合工艺对工业型村镇废水处理的工程应用研究。工程运行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COD、TN、NH3-N、TP和T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1.5%、59.5%、56.9%、46.0%和82.9%,其中COD和TSS出水均值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一级A排放标准。GC-MS检测结果发现,固定化微生物反应器对混合废水中10种主要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均在50%以上,其中毒害有机物3,4-二氯苯酚和乙酸苯酯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1.2%和95.6%,其脱毒减害作用可减缓人工湿地的生态压力,显著提升组合工艺对COD(P<0.01)、TN(P<0.01)和NH3-N(P<0.05)的去除效果。
满滢陶然杨扬万翔郭菁菁
关键词:人工湿地毒害有机物
一种强化人工湿地去除水体微囊藻及毒素的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强化人工湿地去除水体微囊藻及毒素的系统。本实用新型包括潜流人工湿地、微囊藻毒素降解菌液输送装置和含微囊藻毒素污水的输送装置,所述潜流人工湿地包括湿地主体、进水装置和排水装置,所述湿地主体内装填湿地基质...
杨扬万翔王瑞邰义萍杨瑜芬王佳希满滢陶然段杰瀚
文献传递
布洛芬和双氯芬酸在不同构型人工湿地中的去除行为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在酸性药物中选取常用的布洛芬和双氯芬酸为典型对象,研究其在人工湿地中的去除行为,探讨不同工艺、有无植物、不同季节对其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工艺因素对二者的去除存在显著影响.其中,布洛芬在水平潜流和垂直潜流湿地中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9%和60%)显著高于表面流湿地(26%),而双氯芬酸在表面流湿地中的平均去除率(58%)则显著高于水平潜流和垂直潜流湿地(分别为49%和43%).植物的存在可以显著提高布洛芬的去除率,对双氯芬酸的去除则无显著影响.配对样品t检验发现两种药物在夏季与秋季的去除效率无显著差异.双氯芬酸的去除效率与DO值、COD的去除效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布洛芬的去除效率与基质中好氧脱氢酶活性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可能表明,布洛芬在湿地中主要通过好氧降解去除,双氯芬酸在湿地中的主要去除途径为光降解和厌氧降解.
景瑞瑛杨扬戴玉女万翔邰义萍樊静静
关键词:人工湿地布洛芬双氯芬酸生物降解光降解
一种快速高效提取植物样品中抗生素及其代谢物的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高效提取植物样品中抗生素及其代谢物的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针对植物样品,以固相萃取剂科学代替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柱,保证了很好的提取效率;本发明进一步对净化剂进行了优化,形成提取和净化一体的高效提取植物中抗...
杨扬杨瑜芬邰义萍王瑞王佳希万翔段杰翰
文献传递
一种强化人工湿地去除水体微囊藻及毒素的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化人工湿地去除水体微囊藻及毒素的方法及系统。本发明通过外源降解菌液的投加,增强湿地系统中基质发挥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协同作用,进一步对微囊藻毒素进行无害化处理,本发明能强化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中微囊藻毒素...
邰义萍万翔杨扬满滢王瑞王佳希杨瑜芬段杰瀚
复合降解菌强化人工湿地处理微囊藻毒素LR机制研究
富营养化和气候变化引起的有毒蓝藻水华问题日益突出,有毒蓝藻水华不仅严重破坏水体生态系统,而且会释放藻毒素威胁水生动植物及人类的健康。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MC-LR)是其中分布最广、毒性最强的藻...
万翔
关键词:水体污染微囊藻毒素LR人工湿地降解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