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国
- 作品数:75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 向前一步,再向前一步——由一道课堂探究题想到的
- 2009年
- 听一位教师执教当代作家李森祥的小说《台阶》一课,在分析探究“父亲”的形象时,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了这样一个很有探究意味和探究价值的思考题:“父亲”一辈子最大的愿望和追求就是造一座高台阶的屋子,而当“父亲”经过大半生的辛劳和不懈的努力,一座有着九级台阶的大房子终于造成的时候,“父亲”不但没有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却处处感到很不适应,“父亲”似乎变了一个人,这是为什么?
- 徐金国
- 关键词:课堂探究题当代作家父亲思考题执教
- “与民同乐”:士大夫理政的不懈追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尾联解读
- 2016年
- 研究白居易的生平与创作,人们大多以元和十年“江州之贬”为界,把他的一生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兼济天下,后期是独善其身.前期的创作主要以讽喻诗、感伤诗为主,后期创作则主要以闲适自娱诗为主.于是,众多的教学参考资料都把《钱塘湖春行》归为闲适自娱一类诗进行了解读与教学.其实,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诗人内心的儒家“兼济”思想始终没有改变.所以,这首诗作者隐秘在文字背后的“与民同乐”的思想往往被忽视.
- 徐金国
- 关键词:与民同乐文本解读
- 课堂点拨提升教学艺术探究 ——以余映潮老师执教的《夏》为例
- 2020年
- 追求名师的课堂教学境界,学习研究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二路径.以余映潮老师执教的《夏》为例,探究其课堂中的点拨与提升教学艺术,对提升教师的教学艺术和驾驭课堂的能力颇有启迪和帮助.
- 徐金国
- 关键词:教学艺术课堂点拨《夏》
- 理性的思考,诗意的表达——《济南的冬天》教学问题设计赏析被引量:1
- 2010年
- 余映潮老师执教《济南的冬天》一课,在文意理解和精段细读两个板块中设计了以下两个训练题:
1.“宝地”、“温晴”、“奇迹”、“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这几个词和短语,哪一个最适合于概括济南的冬天的特点?
- 徐金国
- 关键词:《济南的冬天》赏析教学诗意文意理解
- 语文教师的修炼——读张正耀老师的《语文,语文》
- 2015年
- 还记得是三年之前,在一次全市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活动中,主办领导要我代表评委组给参赛选手的课堂进行一个点评。点评中,我讲了三句有些不靠谱的话:'教师要像个教师;语文教师要像个语文教师;语文的问题要用语文的方法来解决。'在会场上引发了不小的震动。事后,被许多参与竞赛和观摩的老师戏称为'振聋发聩'的点评。再之后,就一直有老师和我探讨'什么样的语文老师才最像个语文老师?'然而。
- 徐金国
- 关键词:语文教师大境界语文课
- 教学内容的确定路径与策略被引量:4
- 2014年
- 使用三步走的策略可以较好地确定教学内容。第一步:深入研读文本,提炼准备教学的内容。这一步,教师要直面文本,要为解读文本寻找学理依据,要有强烈的课程意识。第二步:认真研判学情,寻找恰当合宜的教学起点。这一步,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阅读素养,要对学生阅读具体文本时可能遇到的阅读困难与问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要设定合宜的教学起点。第三步:精心设计教案,删减、整合、重构教学内容。这一步,教师要精心设定教学目标,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要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有效调节。
- 徐金国
-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学内容
- “与民同乐”——士大夫理政的不懈追求——《钱塘湖春行》尾联解读
- 2016年
- 《钱塘湖春行》作为一篇游湖赏春的写景抒情小诗,大诗人白居易采用点面结合和写意画的笔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西湖早春图,读来让人感觉早春的西湖处处欣欣向荣,生机勃发,美不胜收。所以在诗的尾联,诗人干脆用了“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内心强烈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徐金国
- 关键词:早春
- 有效课堂教师调节策略初探
- 2011年
- 课堂是多维对话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会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有效的课堂离不开教师的有效调节,这就需要教师既具有预设的目标意识,又具有生成的机智。总之,教师调节只有围绕学习目标,树立课程意识,掌握最佳时机,关注学生学情,链接生活体验,语文课堂对话才会充满生机,才能走向高效。
- 徐金国
- 关键词:有效课堂
- 谈文本解读过程中教学内容的确定——以《与诸子登岘山》备课为例被引量:1
- 2018年
- 拿到一篇陌生的文本进行阅读教学,究竟应该如何确定教学内容?怎样才能设计出一堂富有创意的课案?这是许多青年教师经常遇到的问题。在与一些青年教师的交流中,不少教师觉得自己已经把文本解读得很细很透,但对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内容进行教学才能抓住文本的核心价值,凸显语文学科的本质,依然一头雾水。
- 徐金国
- 关键词:教学内容文本解读备课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语文学科
- 咬文嚼字,披文入情——《安恩和奶牛》教学片段赏析
- 2010年
- 特级教师王君在执教《安恩和奶牛》一课时,从小说主人公安恩的两句话巧妙切入,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披文人情,沿波探源,虽幽必显。学生在对人物语言的反复比较品读揣摩中,准确把握了主人公安恩的人物形象,感悟到了小说文字背后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且在反复的阅读比较训练中,很好地处理了“言”与“文”的关系,使课堂教学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 徐金国
- 关键词:咬文嚼字教学片段赏析人物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