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静
-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D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D rs7950273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 237例冠心病(CHD)患者根据冠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IVUS)结果将粥样斑块分为稳定斑块组(65例)、易损斑块组(89例)、混合斑块组(83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PDGF-D rs7950273基因多态性及测序鉴定,并选择112例正常者为对照。结果 CHD组(62例,26.2%)CC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6例,14.2%),而对照组GG基因(39例,34.8%)高于CHD组(43例,18.1%)。CHD组C等位基因频率(256例,54.1%)明显高于对照组(89例,39.7%)。CHD亚组间基因频率分布特点为稳定斑块组与易损斑块组、混合斑块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PDGF-D rs7950273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相关,C等位基因使易损斑块的发生率增加。
- 刘相飞高静陈玉东
-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基因多态性
- 富马酸二甲酯对过氧化氢诱导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铁死亡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富马酸二甲酯(DMF)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铁死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使用H_(2)O_(2)处理内皮细胞,并用不同浓度DMF干预内皮细胞,采用CCK⁃8法测细胞增殖;ELISA法检测细胞炎症水平;Western blot检测铁死亡蛋白GPX4和ACSL4,以及Nrf2/HO⁃1和JAK2/STAT1通路蛋白的改变。结果CCK8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H_(2)O_(2)可诱导HCMEC增殖能力下降,而DMF成浓度依赖性促进HCMEC增殖(P<0.05)。H_(2)O_(2)诱导的HCMEC细胞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18水平增加,DMF处理能抑制上述炎症因子的水平(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_(2)O_(2)处理引起细胞内GPX4蛋白下降,而ACSL4蛋白升高;DMF能抑制H_(2)O_(2)诱导的HCMEC细胞铁死亡(P<0.05)。H_(2)O_(2)可诱导HCMEC中Nrf2和HO⁃1蛋白表达下降,而JAK2和STAT1的磷酸化水平的增加(P<0.05);同H_(2)O_(2)组比,DMF可增加Nrf2和HO⁃1蛋白,并下调JAK2和STAT1的磷酸化水平(P<0.05)。使用Nrf2抑制剂ML385干预细胞,发现其可明显减弱DMF对细胞铁死亡的抑制和HCMEC损伤的保护作用。结论DMF能抑制H_(2)O_(2)诱导的HCMEC炎症和铁死亡。Nrf2/HO⁃1和JAK2/STAT1通路可能在DMF介导的HCMEC保护作用中起到关键作用。
- 王赛高静
- 关键词:心房颤动富马酸二甲酯
-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分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PDGF-D)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疑诊冠心病患者349例,其中经冠脉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237例(观察组)、排除冠心病112例(对照组),观察组确诊后行血管内超声检查判断斑块稳定性,两组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PDGFD rs7950273位点基因型。结果观察组rs7950273位点CC、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6.2%、18.1%,C等位基因频率为54.1%;对照组分别为14.2%、34.8%、39.7%,P均<0.05。观察组易损斑块者CC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1.5%、57.9%,混合斑块者分别为31.3%、58.4%,均高于稳定斑块者的12.3%、43.1%(P均<0.05),易损斑块与混合斑块者比较P均>0.05。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越不稳定,PDGF-D rs7950273位点CC基因型频率和C等位基因频率越高;PDGF-D rs7950273位点C等位基因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遗传易感基因。
- 高静陈玉东刘相飞
-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性质的相关性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PDGF-D rs3809021、rs7950273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 :273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冠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IVUS)结果将粥样斑块分为稳定斑块组、易损斑块组、混合斑块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PDGF-D rs3809021、rs7950273基因多态性及测序鉴定,并与112例正常者对照。结果:PDGF-D基因rs3809021位点多态性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GF-D基因rs7950273位点中,携带C等位基因的基因型(CG+CC)可增加总体冠心病发病风险;易损斑块组患者的C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最高。结论:PDGF-D rs7950273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相关,C等位基因使易损斑块的发生率增加,rs7950273位点C等位基因可能是冠心病的遗传易感基因。
- 刘相飞陈玉东高静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黄三角地区人群中PDGF-D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黄河三角洲地区人群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PDGF-D)(rs3809021和rs7950273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遗传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冠心病组158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对照组120例,均经CAG或冠状动脉CTA排除。两组均对PDGF-D rs3809021及rs7950273位点进行基因型检测,应用的检测方法是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测序法。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采用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评分来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结果 PDGF-D基因rs3809021位点多态性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DGF-D基因rs7950273位点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rs7950273位点不同基因型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GF-D rs7950273等位基因可能是冠心病的遗传易感基因,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发病有关,但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无关。
- 高静刘相飞陈玉东
-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