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敏
- 作品数:13 被引量:84H指数:5
- 供职机构: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世界卫生组织合作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湖南省和重庆市部分孕产妇HCV感染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22年
- 目的了解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和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入院分娩的孕产妇人群HCV的感染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对2019年7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于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和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入院分娩的产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在研究地区妇幼保健机构内孕产保健科、产科、检验科和感染科等相关科室的病案管理信息系统收集调查相关信息。结果在上述两家妇幼保健院共收集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84814名,其中65人感染HCV,感染率为0.08%(95%CI:0.06%~0.10%),不同年龄组间HCV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10,P<0.001),且随年龄增加感染风险增加(Z=5.35,P<0.001)。不同梅毒合并感染状态(χ^(2)=111.37,P<0.001)、前置胎盘(Fisher检验P<0.001)、婴儿出生体重(F=4.15,P=0.04)与HCV抗体阳性率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与小于30岁的孕产妇相比,年龄超过35岁的孕产妇感染HCV的风险更高(OR=4.76,95%CI:2.51~9.05),与未感染梅毒的孕产妇相比,感染梅毒者检出HCV的风险更高(OR=14.68,95%CI:6.59~32.68)。结论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和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入院分娩的孕产妇HCV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但仍需要重视孕产妇HCV感染及其相关因素,关注梅毒等性传播疾病的合并感染。
- 孙贺王岚吴颖岚王潇滟钟其梅杨敏高洁高群黄东旭王前王爱玲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孕产妇
- 湖南省2011-2017年孕产妇HIV感染者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小于胎龄儿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7
- 2018年
- 目的了解湖南省孕产妇HIV感染者早产、低出生体重(LBW)和小于胎龄儿(SGA)的发生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湖南省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已分娩的孕产妇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人口学特征、妊娠情况、抗病毒治疗(ART)、丈夫/性伴情况和妊娠结局等因素进行分析,分别计算早产、LBW和SGA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780例孕产妇HIV感染者,其早产率为7.9%(62/780),LBW发生率为9.9%(77/780),SGA发生率为21.3%(166/780)。孕产妇HIV感染者早产的危险因素包括妊娠期中重度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4孕周开始ART(与孕期未进行ART相比)和丈夫/性伴年龄〉35岁(与26-30岁相比),其aOR值分别为4.59(95%CI:1.51-13.95)、4.90(95%CI:1.56-15.46)、2.40(95%CI:1.26-4.56)和2.29(95%CI:1.21-4.36)。妊娠期中重度贫血、妊娠合并HBV感染和〈14孕周开始ART(与孕期未进行ART相比)是LBW的危险因素,其aOR值分别为3.28(95%CI:1.13-9.54)、4.37(95%CI:1.42-13.44)和2.68(95%CI:1.51-4.76)。妊娠合并HBV感染和〈14孕周开始ART(与孕期未进行ART相比)是SGA的危险因素,其aOR值分别为4.41(95%CI:1.43-13.63)和2.67(95%CI:1.51-4.73)。结论早产、LBW和SGA是湖南省孕产妇HIV感染者常见的不良妊娠结局,受妊娠合并症、ART和丈夫/性伴的年龄等因素影响。
- 李辉霞郑剑飞黄广文肖娟王华杨敏冯娜
- 关键词:HIV感染孕产妇早产低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
- 湖南省助产机构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实验室现状调查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通过对助产机构开展孕产妇相关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实验室检测能力现状调查,为科学制定孕产妇相关检测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湖南省不同地区、级别、性质的助产机构进行实验室建设、人员配备、检测能力、质量管理等方面调查。结果共计调查了54家助产机构的实验室。拥有独立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实验室的机构39家(72.22%),10家乡镇助产机构只有2家设有独立实验室。54家机构共有检验人员255人,83.92%人员持证上岗,乡镇助产机构持证人数67.50%(27/40)。50家(92.59%)助产机构可自主完成检测,3家乡镇卫生院和1家县级民营医院需采血外送第三方或上级机构进行检测;孕产妇免费艾滋病检测方法以ELISA(68.52%)为主,乡镇助产机构使用免疫层析(ICA)法的占一半(5/10);梅毒检测方法首选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初筛占比85.19%,其中使用ELISA的最多(34.78%);乙肝检测方法主要为ELISA(55.56%)。具有自主检测能力的助产机构(50家)都开展室内质控和参加室间比对,但是7家民营助产机构和5家乡镇卫生院未制定检验人员能力评估相关制度。结论各级助产机构检测能力能满足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检测需求,乡镇助产机构自主检测的能力相对薄弱,需大力加强乡镇卫生院实验室建设和人才配置。助产机构孕产妇免费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方法仍有优化空间。应强化民营助产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检验人员的能力评估。
- 杨敏吴颖岚高洁袁姗曾青红熊黎黎
- 关键词:艾滋病梅毒乙肝
- 2014-2021年湖南省梅毒感染孕产妇预防母婴传播服务的利用情况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了解梅毒感染孕产妇预防母婴传播服务利用情况,为湖南省达到消除梅毒母婴传播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2021年湖南省预防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直报资料、梅毒感染孕产妇个案登记卡信息,回顾性分析梅毒感染孕产妇检测、用药和接受预防母婴传播服务等情况。结果2014-2021年,湖南省孕产妇梅毒检测率为99.7%(5233868/5250466),孕期检测率由88.2%(649475/736366)上升至99.1%(436220/440182),孕早中期确诊比例由67.2%(1305/1942)上升至76.4%(1721/2253),共检出梅毒阳性孕产妇20494人,阳性检出率为0.4%(20494/5233868)。梅毒感染产妇治疗率由67.6%(1250/1849)上升到98.8%(1868/1890),充分治疗率由22.1%(408/1849)上升到87.8%(1659/1890)。结论2014-2021年,湖南省梅毒感染孕产妇预防母婴传播服务利用较好,在孕产妇的检测率、孕早中期确诊率、治疗率等方面都有较大的进展,但梅毒感染孕产妇的充分治疗率距离消除梅毒母婴传播的目标仍有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梅毒感染孕产妇的充分治疗率。
- 高洁杨敏吴颖岚陈霞方俊群梁昌标梁婷
- 关键词:梅毒预防母婴传播
- 湖南省2013年至2019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暴露未感染儿童的营养不良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了解湖南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暴露未感染(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exposed uninfected,HEU)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7月至2019年6月湖南省"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母亲所生儿童为研究对象,收集母亲的人口学特征、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妊娠期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方案,以及儿童的预防性用药、出生体质量、随访期间是否患病等资料。于1、3、6、9、12、18月龄时随访儿童的身长和体质量,评估各随访时间点的生长迟缓率、低体质量率、消瘦率和营养不良发生率。采用广义估计方程拟合logistic回归分析营养不良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656名HEU儿童。HEU儿童的生长迟缓率、低体质量率、消瘦率和营养不良发生率均在1月龄时最高,分别为11.9%(78/656)、9.1%(60/656)、7.0%(46/656)和21.0%(138/656)。母亲有妊娠合并症/并发症[调整后的比值比(adjusted odds ratio,aOR)=2.30,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48~3.58]、妊娠期抗病毒治疗为单/双药治疗(aOR=2.38,95%CI 1.54~3.68),以及儿童出生体质量<2500 g(aOR=2.66,95%CI 1.69~4.21)和随访期间患有疾病(aOR=1.73,95%CI1.10~2.70)是HEU儿童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0);而服用齐多夫定(aOR=0.60,95%CI 0.38~0.94)、奈韦拉平(aOR=0.31,95%CI 0.18~0.52)进行预防性治疗均是HEU儿童发生营养不良的保护因素(均P<0.050)。结论HEU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并且受母亲有妊娠合并症/并发症、抗病毒治疗方案,以及儿童出生体质量、随访期间患有疾病和是否接受预防性治疗等因素影响。
- 李辉霞袁姗吴芳黄广文杨敏高洁郑剑飞
- 关键词:HIV儿童营养不良影响因素
- 湖南省2013-2018年梅毒感染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因素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了解湖南省梅毒感染孕产妇妊娠结局情况,分析影响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将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湖南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信息管理系统中有妊娠结局的梅毒感染孕产妇纳入研究对象,收集其人口学特征、孕产期保健和梅毒治疗情况等信息。根据梅毒感染孕产妇的妊娠结局,分为正常妊娠组和不良妊娠结局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控制混杂因素,分析梅毒感染孕产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14219例梅毒阳性孕妇中,有明确妊娠结局且为单胎的有11346例,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19.1%(2166例),其中自然流产的占2.0%(222例),死胎或死产的占1.2%(133例),7天内死亡的占0.7%(75例),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占10.8%(1221例),新生儿窒息占1.1%(121例),新生儿肺炎占0.8%(87例),发生出生缺陷占1.4%(161例),先天梅毒儿占1.3%(146例)。与不良妊娠结局有关的危险因素有梅毒感染孕产妇年龄<20岁[调整比值比(aOR)=1.247,95%可信区间(CI):1.088~1.493]、≥35岁(aOR=1.402,95%CI:1.167~1.686)、不在婚(aOR=1.855,95%CI:1.453~2.367)、初检孕周在孕晚期(aOR=1.266,95%CI:1.032~1.555)、确诊感染梅毒在孕晚期(aOR=5.806,95%CI:1.796~18.770)、产时(aOR=4.102,95%CI:1.263~13.330)、丈夫/性伴感染梅毒(aOR=1.222,95%CI:1.068~1.398)、不规范用药(aOR=6.756,95%CI:5.586~8.197)、未用药(aOR=3.300,95%CI:2.841~3.846)。结论2013-2018年湖南省梅毒感染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高,提高孕产妇的梅毒孕早中期检测率,加强梅毒感染孕产妇的规范治疗率和对丈夫/性伴的检测和治疗,可以减少梅毒感染孕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
- 高洁陈霞吴颖岚王华杨敏李辉霞秦家碧王潇滟
- 关键词:妊娠梅毒
- 1031例HIV感染孕产妇特征及母婴传播风险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了解1031例HIV感染孕产妇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影响母婴传播风险的因素。方法将2010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湖南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信息管理系统中的1031例HIV感染孕产妇纳入研究对象,收集其人口学特征、孕产期保健和治疗情况等信息。结果1031例HIV感染孕产妇的平均年龄为(28.19±0.27)岁,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以初中及以下为主(59.8%),经性途径感染占54.6%。分娩1031名HIV暴露儿童中,337名婴儿随访至18个月并接受HIV抗体检测,24名儿童确证为HIV感染,31名婴儿死亡。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从2009年的24.5%下降到2018年的6.8%。与孕前确诊感染相比,孕晚期(aOR=4.218)、产时(aOR=8.425)、产后(aOR=7.621)确诊的母婴传播风险大;与接受服务时期在孕前或孕早期相比,产时(aOR=1.318)、产后(aOR=1.512)才接受服务者确诊的母婴传播风险大;与接受随访次数≥1次相比,未接受随访(aOR=4.125)的母婴传播风险大;与母亲未用药相比,越早用药母婴传播风险越小(孕期aOR=0.171,产时aOR=0.346)。结论应重点加强对性活跃期,文化水平较低、农民、家务及待业者妇女的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提高孕产妇的HIV孕早中期检测率,加强孕期随访和保健,提高HIV感染孕产妇孕期用药比例以减少艾滋病母婴传播机会。
- 高洁陈霞吴颖岚王华杨敏曾梦君穆仪冰秦家碧王潇滟
- 关键词:艾滋病孕产妇母婴传播
- 妊娠梅毒治疗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31
- 2019年
- 目的探索妊娠梅毒治疗情况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湖南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已分娩梅毒感染孕妇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人口学特征、孕产史和梅毒感染或治疗情况等信息。根据梅毒感染孕妇孕期抗梅毒治疗情况分为未治疗组、非规范治疗组和规范治疗组,计算3组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控制混杂因素,分析未治疗和非规范治疗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计算调整的比值比(adjusted odds ratio, aOR)和95%CI。结果9 059例梅毒感染孕妇中,未治疗率为13.9%(1 262例),非规范治疗率为31.3%(2 834例),规范治疗率为54.8%(4 963例)。未治疗组、非规范治疗组和规范治疗组梅毒感染孕妇总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25.5%(322例)、20.8%(589例)和16.2%(806例),死胎或死产率分别为2.3%(29例)、1.3%(38例)和0.6%(28例),早产率分别为12.6%(159例)、10.5%(297例)和6.0%(299例),低出生体质量率分别占6.4%(81例)、6.2%(175例)和3.3%(162例),小于胎龄儿发生率分别为10.9%(138例)、8.4%(237例)和8.0%(399例),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1.3%(17例)、1.0%(28例)和0.3%(15例),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1.9%(24例)、0.9%(25例)和0.9%(46例)。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分别为0.6%(8例)、0.9%(26例)和0.6%(32例),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2.8%(35例)、1.3%(37例)和1.1%(57例),新生儿先天梅毒发生率分别为2.5%(31例)、2.4%(69例)和0.8%(42例)。与规范治疗组相比,未治疗组发生总不良妊娠结局(aOR=1.73)、死胎或死产(aOR=4.82)、早产(aOR=2.52)、低出生体质量(aOR=1.88)、新生儿死亡(aOR=3.29)、新生儿窒息(aOR=2.42)和出生缺陷(aOR=3.26)的风险增加(均P<0.01);非规范治疗组发生总不良妊娠结局(aOR=1.34)、死胎或死产(aOR=2.54)、早产(aOR=1.98)、低出生体质量(aOR=1.84)、新生儿死亡(aOR=2.49)和新生儿先天梅毒(aOR=1.70)的风险增�
- 李辉霞郑剑飞黄广文肖娟高洁杨敏冯娜
- 关键词:梅毒孕妇
- 深圳地区与湖南地区胎盘早剥相关因素对比分析
- 2019年
- 目的分析比较深圳地区与湖南地区胎盘早剥发生的相关因素,以期找到深圳地区胎盘早剥发生的高危因素,为降低胎盘早剥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深圳地区选择深圳市人民医院产科做为研究对象(研究组),湖南地区选择湖南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做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并总结两院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住院分娩并发生胎盘早剥的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就胎盘早剥发生率、分级、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胎盘病理、产妇及围产儿的结局等相关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胎盘早剥发生率为0.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现妊娠合并症的患者16例(38.1%),明显多于对照组的4例(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有16例(38.1%)患者住院前已诊断为胎盘早剥,26例(61.9%)为住院保胎或分娩期间发生,对照组中住院前已诊断为胎盘早剥患者25例(9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有24例患者合并有轻度贫血,而对照组无贫血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的剖宫产率为57.1%,高于对照组的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胎盘病理检查中研究组有12例为绒毛膜羊膜炎,明显高于对照组(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圳地区胎盘早剥发生率高可能与孕期贫血及感染的发生率高相关。纠正孕期贫血、及时排查可能的感染因素可能有助于降低深圳地区胎盘早剥的发生率。
- 周翠香郭晓辉赵跃宏杨敏石苇
- 关键词:胎盘早剥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