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小敏

作品数:8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生物学
  • 3篇生物学特性
  • 3篇母生
  • 3篇寄主
  • 3篇繁殖
  • 2篇幼虫
  • 2篇滞育
  • 2篇中间寄主
  • 2篇绒茧蜂
  • 2篇人工繁殖
  • 2篇人工繁殖方法
  • 2篇黄檀
  • 2篇寄生
  • 2篇继代
  • 2篇茧蜂
  • 2篇降香黄檀
  • 2篇繁殖方法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特征
  • 1篇营养

机构

  • 8篇中南林业科技...

作者

  • 8篇李小敏
  • 7篇周国英
  • 6篇何苑皞
  • 6篇刘君昂
  • 6篇董文统
  • 2篇周斌
  • 2篇欧阳博文
  • 1篇杨权
  • 1篇周莎
  • 1篇王晓曦

传媒

  • 2篇植物保护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昆虫学报
  • 1篇中国森林病虫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不同混交模式下降香黄檀人工林树冠结构与黑痣病发生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调查不同混交模式下降香黄檀树冠结构指标和黑痣病发病情况,分析树冠结构指标和黑痣病的关系,筛选出防控黑痣病的主要树冠结构指标。结果如下:降香黄檀黑痣病病情指数与枝下高(Hub)、叶面积指数(LAI)呈显著正相关性,与冠长树高比(PLCH)、冠幅(W)、树冠表面积(CSA)、单株叶面积总数(TLA)呈极显著负相关,一级分枝粗度(Dfb)、一级分枝角度(Afb)、冠形率(CSR)、冠层密度(CLD)与病情指数相关性不显著;树冠表面积(CSA)与病情指数相关系数最大。通径分析表明各树冠结构指标对病情指数直接作用结果如下:正向作用程度从大到小顺序为LAI、W、CSR、Dfb、Afb;负向作用程度从大到小顺序为PLCH、CLD、CSA、TLA、Hub。由决策系数可得,对黑痣病有防控作用的各树冠结构指标从大到小顺序为CLD、PLCH、LAI、Hub、W、TLA、CSR、CSA、Dfb、Afb。综合分析可得,PLCH和W对黑痣病的相对重要性适中,与病情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与混交模式呈极显著正相关,所以选取PLCH和W作为黑痣病生态调控的主要树冠结构指标。
王晓曦周国英何苑皞苏圣淞李小敏刘君昂
关键词:降香黄檀树冠结构黑痣病病情指数生态控制
短梳角野螟寄生蜂-螟蛉绒茧蜂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4
2016年
螟蛉绒茧蜂是寄生红花天料木(母生)主要害虫短梳角野螟的寄生性天敌昆虫。本文针对该寄生蜂开展其生物学、发育及寄生特性研究,采用室内测定结合林间调查的方法,系统调查及研究螟蛉绒茧蜂的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实验室条件下,螟蛉绒茧蜂单雌寄生数量为9~24头,平均寄生20头;偏好寄生3、4龄短梳角野螟幼虫,很少寄生低龄幼虫,不寄生5龄幼虫;当寄生低龄幼虫且完成其发育时,羽化的成蜂都为雄蜂;当短梳角野螟2龄、3龄初、3龄末和4龄幼虫同时存在时,喜寄生3龄初幼虫,偏好系数为0.574 3;试验条件下寄生蜂的发育历期和个体大小随着寄主龄期的增大有所增长,相同温度下补充外源营养均可延长成蜂寿命。研究结果可为利用螟蛉绒茧蜂防控短梳角野螟的林间应用提供参考。
李小敏刘君昂欧阳博文董文统何苑皞周国英
关键词:形态学特征生物学特性
一种螟蛉绒茧蜂的人工繁殖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螟蛉绒茧蜂的人工繁育方法,本发明包括寄主养殖、蜂种寿命的延长、育蜂步骤及滞育蜂的繁育和保存,以三至四龄短梳角野螟幼虫为中间寄主,利用外源营养延长寄生蜂的寿命,从而增加雌雄蜂对寄主搜寻频率。此外,本发明利用母...
刘君昂周国英李小敏董文统何苑皞
补充外源营养对螟蛉绒茧蜂寿命和繁殖力的影响被引量:13
2018年
为明确自然调控短梳角野螟Meroctena tullalis(Walker)的优势寄生蜂—螟蛉绒茧蜂Cotesia ruficrus(Haliday)的室内饲养技术,开展生物防治,在室温条件下采用单头饲养的方法,研究了补充外源营养对螟蛉绒茧蜂寿命和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充不同外源营养均能延长螟蛉绒茧蜂的寿命,延长时间依次为蜂蜜水>蔗糖>葡糖糖>果糖>清水>不饲喂;取食蜂蜜水、蔗糖、葡萄糖、果糖和清水后,雌蜂总产卵量分别为125.7、101.2、94.3、76.1和28.9粒;补充不同浓度的蜂蜜水对成蜂寿命的影响依次为15%>10%>20%>5%;在取食频率次数大于2 d供饲1次时,随着供饲次数的增加可显著延长寄生蜂寿命,以1 d供饲1次效果最佳。该寄生蜂的日取食节律分别在08:00—10:00和16:00—17:00出现取食高峰,且种内性别存在时差错位现象。
李小敏刘君昂董文统何苑皞张茜周国英
关键词:补充营养繁殖力
一种螟蛉绒茧蜂的人工繁殖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螟蛉绒茧蜂的人工繁育方法,本发明包括寄主养殖、蜂种寿命的延长、育蜂步骤及滞育蜂的繁育和保存,以三至四龄短梳角野螟幼虫为中间寄主,利用外源营养延长寄生蜂的寿命,从而增加雌雄蜂对寄主搜寻频率。此外,本发明利用母...
刘君昂周国英李小敏董文统何苑皞
文献传递
短梳角野螟的形态描述及幼虫虫龄判断被引量:5
2017年
短梳角野螟Meroctena tullalis(Walker)是为害红花天料木Homalium hainanense Gagnep的重要食叶害虫,其形态描述和幼虫准确分龄是开展害虫生物生态学及林间防控研究的重要依据。本文采用林间采样与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对短梳角野螟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形态及生活习性和生活史进行调查和描述。并通过测定头宽、头长和体长3项分龄指标,利用SPSS Statistic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次分析,结合戴氏法则和线性回归等试图探究准确划分幼虫虫龄的可靠方法。结果表明:短梳角野螟幼虫随龄期增长,幼虫颜色由浅黄绿色逐渐变为深绿色,头部由肉色逐渐变深,最后形成外围红褐色中间深肉色。通过频次分析统计,测得短梳角野螟幼虫虫龄为5龄;头宽可作为最佳分龄指标,且头宽测量指标平均值自然对数与幼虫龄期呈线性关系(y=0.181 6x-0.602 3,R2=0.999 1)。头长和体长统计检验,符合戴氏法则,但频次分析5个峰值不是很明显,且有部分区域重叠,只能作为划分虫龄的辅助指标。本研究确定了短梳角野螟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及划分幼虫龄期的最佳指标,以期为该虫林间防治提供生物学依据。
李小敏刘君昂欧阳博文董文统周斌周国英
关键词:生活史红花天料木
母生短梳角野螟生物学特性及其寄生天敌研究
短梳角野螟Orvasca subnotata Walker是为害母生Homalium hainanenseGagnep人工林的重要食叶害虫,螟蛉绒茧蜂Cotesia ruficrus(Haliday)是自然界中控制短梳角...
李小敏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寄主植物致死率
文献传递
降香黄檀食叶害虫棕斑澳黄毒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幼虫虫龄判断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棕斑澳黄毒蛾Orvasca subnotata Walker是于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人工林中新发现的一种食叶害虫,其生物学特性描述和龄期判定是虫害预测预报与林间防治的重要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定期林间采样的方法,对棕斑澳黄毒蛾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及生活史和生活习性进行调查;并通过测量头宽、前胸毛瘤宽和体长3项分龄指标,测定棕斑澳黄毒蛾幼虫的龄期。【结果】本文报道了棕斑澳黄毒蛾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和生活习性。研究结果表明,棕斑澳黄毒蛾幼虫随龄期增长,前胸逐渐变黑,腹部背线和翻缩腺颜色逐渐加深,特征逐渐变得明显。通过频次分析统计,测得棕斑澳黄毒蛾幼虫龄数为5龄。头宽和前胸毛瘤宽可作为分龄指标,头宽优于前胸毛瘤宽,且前胸毛瘤宽与头宽呈直线关系(y=0.994x-0.114,R=0.999)。体长经统计检验,符合Dyar氏法则,但区域重叠明显,不宜作为分龄指标。【结论】本研究确定了棕斑澳黄毒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幼虫虫龄,可为林间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周斌周国英杨权董文统李小敏周莎何苑皞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幼虫龄期头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