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杰锋
-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300g/L苯甲·丙环唑乳油对花生网斑病的田间防效
- 2018年
- 为明确300g/L苯甲·丙环唑乳油对花生网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以及对植株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本文进行了300g/L苯甲·丙环唑乳油不同施药次数、不同施药浓度以及与生长调节剂混用配施对花生网斑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300g/L苯甲·丙环唑乳油3 000倍施药3~5次田间防效无显著差异,均可达到67%以上;采用稀释浓度1 500倍和3 000倍从发病初期开始连续施用3次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为71.19%和67.90%;300g/L苯甲·丙环唑乳油与植物生长调节剂混配试验结果表明,3 000倍液于花生网斑病发生初期配施0.136%赤·吲乙·芸苔8 000倍液1次,随后每隔10d喷施300g/L苯甲·丙环唑EC 1次,连续施药2次,其防治效果高于其他处理,为78.28%;同时具有显著增产作用,较对照增产47.45%。
- 孟丹娜何晶晶周如军赵杰锋傅俊范
- 关键词:花生网斑病农艺性状
- 花生疮痂病菌侵染条件及寄主抗性响应被引量:3
- 2017年
- 为探讨防御酶系在花生与疮痂病菌(Sphaceloma arachidis)互作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本文对疮痂病菌侵染条件以及侵染过程中抗感品种防御酶系响应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5~30℃时,感病品种白沙1016潜育期为120h,当温度为15℃时,其潜育期达240h。湿度持续时间与病原菌的侵染能力具有明显正相关,病原菌侵染所需最短湿度持续时间为4h。病原菌侵染最适温度和湿度持续时间为:温度25~30℃,湿度持续时间36~48h。菌龄对病原菌侵染能力影响显著,随着病原菌培养时间的延长,侵染能力明显下降。接种病原菌后,寄主体内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抗病品种阜花17在接种后24~36h出现防御酶活性高峰,峰值均显著高于白沙1016,白沙1016酶活性高峰出现在48~72h,且发病严重度和病情指数均显著高于阜花17。
- 赵杰锋周如军李元杰刘璐傅俊范薛彩云
- 关键词:花生侵染抗病性
- 辽宁省北苍术病害调查及种类鉴定被引量:12
- 2016年
- 北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为我国传统药用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近年来在辽宁省东部山区大面积人工种植。为明确辽宁省北苍术主要病害种类及发生危害情况,降低人工驯化栽培可能面临的病害风险,本研究于2011-2015年对辽宁省抚顺、清原和新宾等7个主要北苍术种植区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危害辽宁北苍术生产的主要病害有3种,为苍术叶斑病、苍术炭疽病和苍术菌核病。苍术菌核病多发生于早春,病株率相对较低,约为4.8%~9.9%,但病株死亡率高,达90%以上。苍术叶斑病和炭疽病为辽宁省新发生病害,其中苍术叶斑病分布十分广泛且危害严重,各调查种植区均有分布,以清原地区发病较为严重,病株率约为15.1%~100.0%,病叶率为35.2%~91.8%。苍术炭疽病仅在抚顺、本溪和沈阳发生,抚顺地区发病相对较重,病株率约为25.0%~40.4%,病叶率约为14.9%~54.1%。
- 徐海娇葛昕欣周如军傅俊范赵杰锋
- 关键词:苍术病害调查叶斑病炭疽病菌核病
- 花生疮痂病病原菌分离技术研究被引量:7
- 2017年
- 花生疮痂病菌在人工培养条件下生长缓慢、产孢困难,难以进行分离纯化。为了建立一套高效、实用的花生疮痂病菌组织分离和单孢分离纯化技术,研究了取样时期、取样部位、表面消毒时间、采后存放时间对组织分离法分离频率的影响,及不同培养基和取样时期对单孢分离技术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组织分离法,叶片分离频率显著高于茎秆,叶片表面适宜消毒时间1~3min,采后冷藏48h内分离频率差异不显著,不同采集时期对叶片病菌分离频率无显著影响;采用改进的稀释平板法成功分离纯化到大量单孢子菌落,PLDA(花生煎汁培养基)上的单孢子菌落多于PDA,对杂菌的抑制作用显著大于PDA,发病早期和中期的病秆可获得大量单菌落,但发病后期只能获得极少单菌落。
- 薛彩云傅俊范周如军崔建潮徐喆赵杰锋李元杰
- 关键词:花生疮痂病单孢分离
- 花生疮痂病菌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被引量:4
- 2019年
- 建立和优化了花生疮痂病菌ISSR-PCR反应体系,为研究花生疮痂病菌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提供理论基础。采用正交试验和细调性单因素试验对模板DNA用量、最适引物、引物浓度、Mg^(2+)浓度、Taq酶浓度、d NTPs浓度以及退火温度等影响ISSR反应结果的各因素进行了研究。最优体系中各成分浓度分别为Mg^(2+) 2. 0 mmol/L,dNTPs 0. 2 mmol/L,Taq酶1. 5 U,引物0. 88μmol/L,模板DNA 30~40 ng/25μL;筛选出8条适用于花生疮痂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的ISSR引物。
- 李元杰刘璐周如军赵杰锋付祎玮傅俊范
- 关键词:花生疮痂病ISSR-PCR
- 白鲜灰斑病的危害症状及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白鲜灰斑病为近年来辽宁白鲜生产上新发生的重要病害,各调查田均有发生,病情指数5.3-59.6,其致病菌为Paracercospora dictamnicola。该菌为新种,国内外Paracercospora属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明确该菌的生物学特性能够为后续研究及田间病害防控奠定理论基础。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落生长最适温度为25℃,最适培养基为CA培养基,最适p H值为6,最适碳源为果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光照有利于病菌的生长,菌落致死温度为54℃10min;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 H值为6,最适温度为25℃,最适碳源为1%葡萄糖溶液,最适氮源为1%硝酸钾溶液,致死温度为53℃10min。
- 欧阳慧周如军傅俊范徐喆赵杰锋
- 关键词:病原学生物学特性
- 不同植物菌核病菌比较生物学及对白头翁致病力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白头翁菌核病是近年辽宁省白头翁种植中新发现的病害。为探究白头翁菌核病的流行成因,试验对该病原菌与7种不同来源的寄主核盘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8株供试菌株在MEA和MEA-peptone培养基上生长最适,在MEA、OA和OA-YE上菌核形成最多;在5~25℃均可生长,其中人参菌核病菌(PSn S-R)、苍术菌核病菌(SN110812)、垂盆草菌核病菌(Ss Sn-24)、莴苣菌核病菌(Let-19)、白头翁菌核病菌(PSn F-0)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0℃和15℃,大豆菌核病菌(Gm-S)、油菜菌核病菌(Bc-S)、向日葵菌核病菌(Ha-S)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最适温度为25℃;8株供试菌株在p H 4~10条件下均可生长,且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最适p H为6。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接种Gm-S和Bc-S病情发生发展最快,3 d病情指数(DSI)分别为3.3和3.7,5 d病情指数最高,达6.0;刺伤接种PSn SR、SN110812、Ss Sn-24、Let-19和PSn F-0较未刺伤接种先发病,且病斑扩展更快,而刺伤接种Gm-S、Bc-S和Ha-S,与未刺伤接种差异不显著。
- 刘璐徐海娇赵杰锋周如军傅俊范
- 关键词:菌核病白头翁生物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