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锋

作品数:6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太原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污染
  • 2篇正构烷烃
  • 2篇重污染
  • 2篇京津
  • 2篇京津冀
  • 2篇CALIOP
  • 1篇星载
  • 1篇星载激光
  • 1篇植物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气溶胶
  • 1篇燃煤
  • 1篇主成分
  • 1篇主成分分析
  • 1篇尾气
  • 1篇夏季
  • 1篇消光
  • 1篇消光系数
  • 1篇敏感性
  • 1篇近地

机构

  • 6篇太原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北京市环境保...
  • 1篇大连市环境监...

作者

  • 6篇韩锋
  • 2篇何友江
  • 2篇牟玲
  • 2篇白慧玲
  • 2篇胡冬梅
  • 2篇张鹏九
  • 2篇孟凡
  • 2篇彭林
  • 1篇程念亮
  • 1篇纪德钰
  • 1篇冀豪栋
  • 1篇徐峻
  • 1篇唐伟
  • 1篇刘效峰
  • 1篇包艳英
  • 1篇宋翀芳
  • 1篇戴学之
  • 1篇党鸿雁
  • 1篇徐洁
  • 1篇杜晓惠

传媒

  • 1篇环境工程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化学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大连市夏季近地面臭氧污染数值模拟和控制对策研究被引量:13
2018年
通过区域空气质量模型CAMx对大连市2015年8月近地面臭氧(O_3)污染进行模拟,探讨了O_3及其生成前体物(NOx和VOCs)的来源,O_3生成控制区,并根据敏感性分析结果对前体物排放的控制效果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本地NOx排放对大连地区的NOx浓度贡献占90%以上,本地VOCs排放对大连地区的VOCs浓度贡献占80%以上,而本地NOx和VOCs排放对大连地区O_3浓度贡献仅占29%;大连市整体上为VOCs控制区,控制VOCs能有效降低O_3污染,还能有效削减O_3的峰值浓度;通过敏感性分析结果计算得出,削减大连本地工业源VOCs和民用源VOCs能够有效降低大连地区O_3浓度,削减10%的工业源VOCs能使市区O_3平均浓度降低2%左右,削减10%的民用源VOCs能使大连市区平均O_3浓度降低1%左右。建议NOx与VOCs削减比例为1∶2,对大连市O_3和PM2.5污染进行协同控制。
包艳英徐洁唐伟纪德钰韩锋何友江孟凡
关键词:敏感性
基于星载激光雷达数据的京津冀地区气溶胶垂直分布特征研究
气溶胶是大气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太阳辐射及云的相互作用对气候变化有着显著的影响。气溶胶的空间分布复杂多变,其在垂直方向的分布不仅使大气中的辐射传输更加复杂,还对局地的大气环境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气溶胶在近地面积累时,...
韩锋
关键词:CALIOP京津冀雾霾重污染
文献传递
2014年10月太原市一次空气重污染过程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采用数值模拟(CAMx)与污染物、气象观测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对太原市及周边区域2014年10月6—12日一次典型空气重污染过程的大气环境背景、气象条件和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10月8—10日太原ρ(PM_(2.5))日均值平均为175μg·m^(-3),太原城区约1460km^2的国土面积处于重度污染(ρ(PM_(2.5))>150μg·m^(-3))之下,而京津冀约20×104km2的国土面积达到重度污染水平;区域稳定的气象条件是形成重污染的主要原因,重污染过程中大气层结稳定,逆温明显(2.14℃/100m)、风速小(1.91 m·s^(-1))、湿度大(68.13%)、负变压(-0.74 h Pa)、正变温(0.92℃).模拟结果显示,8—10日重污染期间区域输送对太原PM_(2.5)的贡献率在17%~24%之间,太原市PM_(2.5)浓度以本地贡献为主;估算的2014年太原城区PM_(2.5)排放量是其大气环境容量的1.4倍,重污染期间大气环境容量的大幅降低又加剧了空气污染的程度.
程兵芬韩丽程念亮罗锦洪韩锋
关键词:重污染
太原市空气颗粒物中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被引量:13
2013年
为明确城市空气颗粒物中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及污染来源,采集采暖和非采暖季环境空气PM10样品和典型排放源(高等植物、燃煤和机动车)样品,利用GC-MS测定正构烷烃,选取诊断参数并结合污染源排放特征讨论PM10中正构烷烃分布和来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定量解析源贡献率.结果表明,环境空气PM10中正构烷烃含量呈较强时空变化,采暖和非采暖季浓度分别为213.74~573.32 ng·m-3和22.69~150.82 ng·m-3,前者总浓度最高是后者的18倍;采暖季郊区点位(JY、JCP、XD和SL)浓度均高于市区,以JY最高(577.32 ng·m-3),非采暖季工业区(JS)总烷烃量(150.82 ng·m-3)明显高于其它点位,是SL总量的7倍.采暖季化石燃料来源烷烃(C n≤C24)与总烷烃量相关性优于植物来源烷烃(C n≥C25),非采暖季相反,表明前者化石燃料输入较后者高.CPI和%WNA指示非采暖季植物贡献率较采暖季高,且植物蜡烷烃随环境压力的增大总产率增加;C max和OEP表明非采暖季PM10中有机质成熟度低于采暖季;两季样品TIC图均存在UCM鼓包,机动车尾气是该城市的重要污染源.PCA解析结果表明太原市环境空气PM10中正构烷烃首要排放源为机动车尾气和高等植物,约占51.28%;其次为煤烟尘,贡献率为43.14%.煤烟尘污染控制协同机动车尾气净化措施的完善将成为降低城市空气颗粒物中正构烷烃浓度的有效途径.
胡冬梅彭林白慧玲牟玲韩锋刘效峰冀豪栋张鹏九
关键词:正构烷烃PM10主成分分析
高等植物、燃煤和机动车排放正构烷烃特征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采集高等植物、煤烟尘和机动车尾气尘样品,利用GC-MS测定正构烷烃,分析了其源成分谱组成和排放特征.结果表明,高等植物、煤烟尘和机动车尾气尘正构烷烃总含量分别为47.78—305.56μg·g-1、0.35—20.94μg·g-1和3.87—351.06μg·m-3.煤烟尘以低碳数(≤n-C20)为主,高等植物以高碳数(≥n-C25)为主,而机动车尾气尘则介于上述二者之间(n-C20—n-C25);主峰碳对总烷烃浓度贡献率平均为42.99%、14.99%和20.69%,高等植物排放总烷烃中主峰碳贡献率明显高于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植物蜡质烷烃组分随环境压力的增大总含量增加;同一纬度地区植物类型是影响平均碳链长度(ACL)的重要因素.家用燃煤排放正构烷烃高于工业排放,但各燃煤灰中烷烃分布特征相似,呈前峰型分布.柴油车尾气尘中总正构烷烃含量是汽油车的90.71倍,天然气尾气尘烷烃排放水平介于二者之间;柴油车尾气以n-C22为主峰碳,呈正态分布,而汽油和天然气车呈后峰型;天然气和柴油车尾气中未分解复杂混合物(UCM)丰度明显高于汽油车.各类源正构烷烃成分谱的建立,可为准确解析环境空气中正构烷烃来源提供基础依据.
胡冬梅彭林白慧玲牟玲韩锋宋翀芳张鹏九
关键词:高等植物正构烷烃
基于CALIOP探测的京津冀地区气溶胶垂直分布特征被引量:3
2017年
利用2011—2015年星载激光雷达(CALIOP)探测资料分析京津冀地区气溶胶消光系数(AEC)的垂直分布,AEC表征了气溶胶的浓度水平。结果表明:AEC的垂直分布季节变化显著,2 km以下尤为明显;整层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在夏季(0.7)高于其他季节,湿度对AEC产生较大的影响;而500 m以下低层的AEC体现的特征与之相反,冬季最大(0.65 km^(-1)),春夏季较小(0.25 km^(-1))。夏秋季低层AEC存在较大昼夜差异,夜间最大为0.65 km^(-1),是白天的2.5倍,低层较大的相对湿度昼夜变化成为消光系数巨大差异的主因。南北向贯穿京津冀地区垂直剖面上AEC的分布显示,在夏季夜间,气溶胶浓度水平在南部地区的低层较高,而在其他季节并没有体现出明显的南北差异。
韩锋徐峻党鸿雁杜晓惠何友江戴学之孟凡
关键词:CALIOP气溶胶消光系数京津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