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莫力

作品数:9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傣族
  • 2篇造纸
  • 2篇手工造纸
  • 2篇中缅边境
  • 2篇文化
  • 2篇非物质文化
  • 2篇非物质文化遗...
  • 2篇边境
  • 2篇村寨
  • 1篇信仰
  • 1篇依存
  • 1篇仪式研究
  • 1篇身份
  • 1篇身份认同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宗教
  • 1篇宗教文化
  • 1篇族群认同
  • 1篇媳妇
  • 1篇乡绅

机构

  • 5篇云南大学
  • 4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中共云南省委...

作者

  • 9篇莫力
  • 1篇马祯

传媒

  • 2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中国农史
  • 1篇宗教学研究
  • 1篇原生态民族文...
  • 1篇西南边疆民族...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发展
傣族现存的造纸浇纸法堪称造纸技术的“活化石”。该项技艺与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一起于2006年进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称为“傣族、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傣族项目点为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孟定镇芒团寨和永德县芒石寨。 ...
莫力
关键词: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献传递
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刀耕火种农业的土地利用智慧被引量:5
2018年
普米族、怒族、独龙族、景颇族、基诺族、德昂族和布朗族作为云南人口较少民族,是传统的刀耕火种民族。文章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的方法,对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刀耕火种农业的土地选择、利用和保护智慧进行梳理,呈现和分析与主流中国农业科技文明不同但不容忽视的传统农业科技。借此说明刀耕火种农业的山地土地利用对于农业科技来说有其重要的研究价值。
莫力陈明君
关键词:土地利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发展——云南省耿马县芒团傣族手工造纸生活研究
傣族现存的造纸浇纸法堪称造纸技术的“活化石”。该项技艺与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一起于2006年进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称为“傣族、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傣族项目点为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孟定镇芒团寨和永德县芒石寨。 ...
莫力
关键词:傣族手工造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
芒团傣族手工造纸技艺文化探析被引量:2
2015年
通过对云南孟定镇芒团寨傣族手工造纸活动及傣族手工造纸技艺在傣族社会依存的宗教文化基础的调查,发现芒团寨傣族手工造纸活动与傣族社会结构紧紧相扣,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功德观和傣族村寨观使得傣族手工造纸技艺深嵌于傣族社会中。认为傣族手工造纸技艺之于傣族社会的文化意义是它传承与发展的根基,傣族手工纸对于傣族社会来说不单是一种物质,更是傣族社会文化的载体。
莫力
关键词:手工造纸宗教文化傣族
孟定傣族“摆威桑”的人类学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摆"是研究傣族社会的切入点。"摆威桑"是孟定地区傣族社会主要以村寨为主体而举办的南传上座部佛教仪式。举办"摆威桑"村寨内部的个人可以通过村寨集体举办的仪式获得进入佛国天堂最基本的功德。"摆威桑"将村寨与个人结合起来,使得整个村寨得以和谐。同时,其他傣族村寨的个人也可以通过举办"摆威桑"的村寨而得到基本的功德。佛爷和适龄男孩也可以到举办"摆威桑"的村寨升佛爷和升小和尚。这使得村寨之间有所交往,"摆威桑"建构了孟定傣族社会各村寨之间的交流平台。
莫力
关键词:傣族村寨
南传佛教与傣族民间信仰的依存——孟定傣族“摆维桑”仪式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摆维桑"是耿马孟定地区傣族社会以村寨为单位举办的南传上座部佛教仪式。该仪式不仅是孟定地区傣族人获得佛教功德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同时也是傣族怀念祖先和祭拜寨神的仪式依托。"摆维桑"是南传佛教与傣族民间信仰依存的仪式性体现。本文通过再现"摆维桑"的仪式场景,分析仪式过程中南传上座部佛教与傣族民间信仰的融合揭示了二者在傣族地区的共存模式及其对傣族社会文化的意义。
莫力马祯
关键词:南传佛教民间信仰傣族
跨国族内婚中“缅甸媳妇”的社会文化适应--以中缅边境云南盈江傣族、景颇族两寨为例被引量:2
2013年
与缅甸相邻的中国云南盈江县存在许多跨国族内婚现象。其所具有的婚姻双方在文化上较高的适应程度,受到了由于分处不同的国家而产生的不同的文化变迁的挑战。缅甸女性在成为中国媳妇的过程中,要面临由姑娘转变为媳妇的社会角色转换问题,更要面临从缅甸人转变为"中国人"的更大的社会文化适应问题。这些适应问题主要体现在经济生活、宗教信仰和社会关系三个方面。两国边境同族群之间的"和平跨居"大环境是她们得以适应的基础。
莫力
关键词:傣族景颇族
中缅边境跨境婚姻中缅甸籍媳妇的身份认同研究——以盈江县的两个村寨为例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缅甸女人嫁给中国的男人,选择在中国生活,她们大多数嫁给生活在中缅边境与自己同一民族的中,国人。云南是中国与缅甸边境线最长的省份,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又是云南省与缅甸交界...
莫力
关键词:国家认同族群认同身份认同
明清以降云南传统乡规民约的历史演进及其逻辑(1368—1949)被引量:1
2022年
作为一种有效的乡村治理工具,传统乡规民约主要孕育于汉文化之中,发挥着教化乡民、稳定乡村秩序、管理乡村公共事务以及弥补国家法律不足等作用。多民族地区的传统乡规民约则体现了汉文化与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特点,彰显了“蒸蒸化洽,淳朴易治”的治理功效,形塑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文章通过对明清以降云南149份传统乡规民约文本内容量化分析发现,其发展经历了“传入初创期—推广爆发期—稳定发展期”三个阶段,呈现出逐渐增多的时间分布、从腹地向周边辐射的空间分布以及主题趋向广泛、类型日渐多样的演进特征;在国家的强力介入、乡绅的主动邀约以及民族交融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云南乡规民约发生着强制性与诱致性的双重互动变迁。在当代少数民族乡规民约建设之中,应充分吸纳传统乡规民约中的治理智慧,渗入现代法治精神,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要增强乡规民约的民族特色与文化适应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党晓虹刘新民莫力
关键词:国家介入民族交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