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旸 作品数:22 被引量:46 H指数:4 供职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二甲双胍对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K-562增殖、凋亡及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metformin,Met)对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细胞K-562增殖、凋亡、周期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终浓度0、0.1、0.3、1、3、10、30 mmol/L)对K-562细胞进行干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及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3/CDK6的表达。结果:二甲双胍不同时间点(12、24、36、48 h)不同浓度(终浓度1、3、10、30 mmol/L)均可显著抑制K-562细胞增殖,诱导K-562细胞凋亡同时使K-562细胞阻滞于G_0/G_1期;不同浓度(终浓度1、3、10、30mmol/L)二甲双胍作用K-562细胞后,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比值减小,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3、CDK6表达减少。结论:二甲双胍对K-562细胞有抑制增殖、促进凋亡以及阻滞周期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比值,下调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3、CDK6的表达有关。 董进 陈文生 吴育晶 马旸 戴杏 董小洁 黄琼 魏伟关键词:二甲双胍 慢性髓性白血病 凋亡 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脾脏组织GRK2免疫荧光法建立 2017年 建立了适合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脾脏组织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RK2)免疫荧光测定法。考察了免疫荧光测定的4个关键条件:(1)渗透剂Triton X-100的影响;(2)不同抗原修复液:柠檬酸缓冲液和p H 9.0乙二胺四乙酸(EDTA)缓冲液的影响;(3)5%胎牛血清封闭不同时间(20、30、40、50min)的影响;(4)不同一抗浓度(1∶50、1∶100、1∶200、1∶400、1∶500)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Triton X-100通透增强了抗原的表达;1∶100的一抗浓度对荧光信号强度最合适;封闭50 min能显著去除背景非特异性染色;柠檬酸缓冲液优于p H 9.0 EDTA缓冲液,提高了抗原表达。 汪扬 李亦凡 崔东倩 韩陈陈 马旸 魏伟关键词:脾脏组织 免疫荧光 科研反哺教学在药理实验方法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18年 伴随医药科技的迅猛发展,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这也催生了药理实验方法教学改革的发展。药理实验方法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系统学习药理学实验基础理论的同时,又能够结合实践具备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技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科研能力的培养。教学与科研二者相辅相成,将药理学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运用到药理实验方法学的教学中,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孙妩弋 张玲玲 陈镜宇 汪庆童 马旸 魏伟关键词:教学 科研思维 EGR-1诱导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 目的:研究EGR-1(早期生长应答因子-1)调控IGF-1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表达的分子机制;及其通过诱导IGF-1R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分别建立人类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稳定敲低和过表达的EG... 马旸 魏伟关键词:肿瘤细胞增殖 基因表达 分子机制 文献传递 不同固定液对内皮细胞形态和EP4荧光染色的影响 被引量:3 2016年 采用4种固定液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进行固定:1-20℃无水甲醇溶液;2新鲜配制4 g/L多聚甲醛溶液;3久置(≥1个月)4 g/L多聚甲醛溶液;4 3.7%甲醛溶液。观察细胞形态和前列腺素受体4(EP4)免疫荧光染色效果。结果表明3.7%甲醛溶液固定后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大部分细胞维持梭形或不规则多边形,EP4荧光染色效果较佳;所以3.7%甲醛溶液固定液固定细胞20 min,HUVECs形态典型,EP4的荧光染色效果最佳。 韩陈陈 马旸 李亦凡 汪扬 魏伟关键词:固定液 内皮细胞 新媒体时代临床药理学教学模式探索 被引量:9 2020年 新媒体时代,临床药理学面临教学资源有限、教师主体地位受多方挑战等方面问题。对新媒体时代本科临床药理学教育体系发生的变化及新媒体在教学中的融入途径进行探讨,提出利用新媒体整合临床药理学教学资源;传授知识搜索技巧,鼓励学生参与教案更新;创建网络课堂,丰富临床药理学教学内容;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等措施,提升教学质量。 马旸 汪庆童 张玲玲 严尚学 魏伟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临床药理学 教育体系 性别对咪喹莫特诱导小鼠银屑病模型建立的影响 被引量:4 2020年 建立咪喹莫特(IMQ)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模型,对模型进行评价并探究性别对IMQ诱导小鼠银屑病模型建立的影响。BALB/c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1(雄性)、模型组2(雌性),将IMQ涂抹于小鼠背部皮肤建立小鼠银屑病模型。每天对小鼠皮肤进行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PASI)评分,HE染色观察皮肤组织病理学改变,计算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内披蛋白的表达情况。与对照组小鼠相比,IMQ诱导的雄性和雌性小鼠皮肤均表现出鳞屑、红斑和增厚现象并持续加重,PASI评分也呈相同的结果。HE染色发现与对照组小鼠相比,IMQ诱导的雄性和雌性小鼠表皮均增厚(P<0.001),表皮浅层可见毛细血管扩张、炎症细胞浸润、角质层可见角化不全、颗粒层变薄甚至消失、棘层肥厚、并有表皮突下延。IMQ诱导的小鼠脾脏指数增大(P<0.001),雌雄小鼠脾脏指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MQ诱导的雄性和雌性小鼠角质形成细胞表达数量增多(P<0.05),且存在异常分化现象,雌雄小鼠PCNA和内披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MQ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模型与人类银屑病具有许多相似性,且性别对IMQ诱导小鼠银屑病模型的建立几乎没有影响。 罗婷婷 韩陈陈 崔东倩 张雨 刘倩 马旸 魏伟关键词:性别 银屑病 咪喹莫特 动物模型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法对细胞cAMP含量的实时检测 2017年 大鼠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转染pc DNA3-ICUE3质粒,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法观察前列腺素(PGE2)刺激下大鼠FLS环磷酸腺苷(c AMP)水平的实时变化,与放免法检测进行比较。FRET检测到FLS在PGE2刺激后1 min,c AMP升高14.93%,且不同批次实验差异较小;放免法检测到c AMP升高7.79%;FRET可检测到PGE2受体拮抗剂对c AMP产生的抑制,可观察到1 nmol/L PGE2促进c AMP产生,放免法检测PGE2产生效应最低浓度为0.1μmol/L。提示FRET法检测灵敏、重复性高,为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研究的可靠技术手段。 汪龙生 吴莉 胡珊珊 王瑞 张梅 韩陈陈 马旸 汪庆童 魏伟关键词: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AMP G蛋白偶联受体 荧光探针 小鼠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模型及其在疾病研究中的作用 2021年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是一种多发于女性的肝脏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免疫介导肝内小胆管的破坏和抗线粒体抗体(AMA)的存在。由于获取人体组织标本的困难和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目前,在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方面进展有限。近些年来,一些独特的小鼠模型被先后报道,这些小鼠模型显示出类似于人类PBC的血清学、生化和组织学特征。该文对各种PBC的小鼠模型进行综述,详细介绍各种小鼠PBC模型特点和形成机制,并讨论它们在PBC研究中的优势和局限,为研究PBC的发病机制和开发PBC的治疗药物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李浩 关艳玲 张雨 刘倩 魏伟 马旸关键词:小鼠模型 4种品系小鼠角质形成细胞原代培养比较研究 2023年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并鉴定成年小鼠背部皮肤角质形成细胞(KC);对比4种品系小鼠KC的增殖与分化能力。方法剪取4种品系成年小鼠背部皮肤,剥离皮下脂肪组织,0.25%胰蛋白酶消化获得KC;免疫荧光法鉴定KC;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况;设计不同的种板时间和密度,使用CCK-8法、EdU和高内涵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通过Western blot检测4种成年小鼠KC分化情况。结果对4种品系成年小鼠背部相同面积的皮肤组织进行胰蛋白酶消化,昆明(Kunming,KM)小鼠提取的KC数量最低,C57BL/6提取的细胞数量最多;BALB/c、KM、裸小鼠分别以8×10^(3)个/孔的密度铺板增殖效率较高,C57BL/6以1.6×10^(4)个/孔的密度铺板增殖效率较高;4种品系小鼠,BALB/c小鼠原代KC较C57BL/6小鼠原代KC增殖能力弱,分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简便易行的方法成功分离并比较4种成年小鼠背部皮肤原代KC的增殖和分化能力,为皮肤相关疾病模型小鼠的品系选择提供一定实验依据。 关艳玲 章萍萍 陈秀 蒋励萍 魏伟 马旸关键词:角质形成细胞 原代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