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亚清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医药卫生更多>>

合作作者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地质
  • 2篇海底
  • 2篇海底扩张
  • 1篇地震
  • 1篇地震探测
  • 1篇地质特征
  • 1篇电镜
  • 1篇牙本质
  • 1篇牙本质过敏
  • 1篇牙本质过敏症
  • 1篇牙本质小管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圈
  • 1篇扫描电镜
  • 1篇深部结构
  • 1篇脱敏
  • 1篇脱敏剂
  • 1篇小管
  • 1篇南海北部
  • 1篇构造地质

机构

  • 3篇浙江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浙江海洋大学
  • 1篇海南热带海洋...

作者

  • 3篇李亚清
  • 2篇李春峰

传媒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地球科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用电镜和数字分析法定量比较三种脱敏剂对牙本质小管阻塞效果的实验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方法定量比较三种脱敏剂对牙本质小管的阻塞率,从而为临床治疗DH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选取24颗无龋的、新鲜拔除的人类前磨牙或者第三磨牙,制成1mm厚的牙本质盘样本。在6%的柠檬酸溶液中酸蚀后,将2...
李亚清
关键词:牙本质过敏症脱敏剂扫描电镜
文献传递
南海北部洋-陆过渡带深部结构与岩石圈破裂过程
2022年
洋-陆过渡带是理解大陆岩石圈破裂和海底初始扩张的关键位置,但是在南海北部地区仍然存在关于相关地质过程的诸多疑问.通过近年开展的国际大洋发现计划航次以及深部地质地球物理探测,取得以下4个方面的认识.(1)南海北部的洋-陆边界一般与自由空间重力异常的正-负值过渡位置对应,而更加准确地限定需要结合反射、折射地震资料.稳定大洋岩石圈生成与大陆岩石圈最终破裂之间的洋-陆过渡边界的位置比以往认为的还应往深海盆方向移动.(2)洋-陆过渡带代表了远端带构造作用减弱和岩浆作用逐渐增强的区域.陆坡地壳发育扩张后岩浆底侵、洋-陆过渡带发育同破裂期岩浆喷出结构和侵入反射体.(3)在中生代的古俯冲带弧前区域,新生代的断裂沿着早期的构造开始活动,岩石圈多处发生强烈的共轭韧性剪切作用.随着大陆岩石圈的进一步拉伸减薄,部分靠陆一侧的裂谷中心停止张裂,成为夭折裂谷,以台西南盆地南部凹陷、白云凹陷、西沙海槽为代表,而南海陆缘异常伸展和最终破裂的地方集中在南侧裂谷中心.夭折裂谷下亦发现地幔蛇纹石化,进一步反映了较弱的同破裂岩浆活动.(4)南海初始洋壳的增生沿着大陆边缘走向具有显著的变化,南海东北部洋-陆过渡带下伏地幔明显抬升和部分蛇纹石化,地震纵、横波速度以及折射波衰减特征都支持此观点,反映南海东北部是一个贫岩浆型大陆边缘.未来,南海北部洋-陆过渡带有望成为南海“莫霍钻”的理想备选钻探区.
彭希李春峰宋陶然宛晓莉侯文爱温永林李亚清李亚清唐福贵
关键词:深部结构海底扩张地震探测构造地质
南海海盆东-西部地质特征存在巨大差异被引量:3
2020年
南海中部存在巨大的中南断裂将南海海盆分割为东-西两部分,至少自1亿年以来,在沉积环境与沉积厚度、洋陆边界的属性与特征、大陆破裂的时代、岩浆活动的来源与程度、减薄大陆架和大陆坡的宽度、洋壳年龄与磁性层结构、磁异常条带特征、岩石化学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它们主要受控于早期地质构造背景的差异、东西部大陆减薄伸展速率的变化以及海底扩张的构造环境的不同,并深刻影响了之后的区域沉积分区和沉降特征。
李春峰李志康李亚清刘宇涛彭希温永林
关键词:海底扩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