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龙
-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 燃烧后处理溶剂二氧化碳吸收中试塔技术进展被引量:6
- 2015年
- 烟道气后处理二氧化碳溶剂吸收技术包括基础研究和中试塔,演示塔,经济型塔的实际连续操作,业内已经使用大量的中试塔,演示塔和经济型吸收塔,但相关成果在国内少见报道,这篇综述专注这一领域的化工技术进展。中试塔和演示塔中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成果,可用于调式二氧化碳吸收技术的真实操作,为操作大型工业经济型吸收塔提供应用指导。二氧化碳吸收的中试塔和演示塔化工装置和相关吸收技术十分丰富,但它们始终致力提高有机胺为基础溶剂的二氧化碳吸收技术的耐久性和实用性,在以下几方面:吸收尾气排放,工艺操作问题,溶剂配方管理,腐蚀,塔尺寸减少,新型混合胺溶剂,非胺溶剂。演示塔的出现,同时体现测量标准和开始应用的测量和分析方法需求。
- 史焕聪司梦银周云龙王燕刚康诗飞左元慧崔立峰
- 关键词:气体排放
- 石墨相氮化碳表面包覆改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_2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 2018年
- 通过简单的固相法和液相法,分别制备出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表面改性的商品化LiCoO_2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改性后的材料,发现g-C_3N_4都均匀地包裹在LiCoO_2表面。两种g-C_3N_4-LiCoO_2复合材料被用作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固相法制得的g-C_3N_4-LiCoO_2复合材料在0.2C的倍率下充放电测试,首次比容量达167mA·h·g^(-1),循环80次后,比容量仍达132mA·h·g^(-1),高于未经g-C_3N_4包裹的纯LiCoO_2(98mA·h·g^(-1));液相法制得的Y-C_3N_4-LiCoO_2复合材料循环稳定性明显优于同类材料,循环80次后容量保持率均在95%以上。试验证实,g-C_3N_4表面改性的策略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改性后,材料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归因于g-C_3N_4的包裹处理,这不仅增强了固体电解质界面(SEI)的稳定性,也抑制了锂离子嵌入/脱出电极材料时引起LiCoO_2体积的变化。
- 毛立浩薛亚楠周云龙左元慧康诗飞崔立峰
- 关键词:LICOO2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 碱土金属碳酸盐催化乙醇胺-CO_2反应机理研究
- 2018年
- 利用碱土金属碳酸盐(CaCO3)进行非均相催化乙醇胺(MEA)-CO_2吸收试验。催化剂质量为0.0~25.0g,吸收剂浓度分别为1.0,3.0和5.0 M(mol/L)。在试验基础上,运用图解法开发MEA溶液吸收CO_2动力学模型,验证催化剂的有效性。运用积分法处理试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适用于0,1,2级反应速率方程。经验证,在胺转化率XA<0.80时,MEA-CO_2反应符合1级反应速率方程。通过简要评估CaCO3的催化效果,发现其可将2级非催化反应速率常数kZ提高至原来的1.1~1.8倍。因此,CaCO3是一种能够有效促进MEA-CO_2相互作用的催化剂。
- 周云龙崔立峰史焕聪
- 关键词:反应动力学图解法非均相催化剂反应级数
- 燃烧尾气后处理的反应溶剂型大型工业CO_2吸收塔工艺技术进展
- 2016年
- 介绍了工业化经济型CO_2吸收塔的实体案例,总结近十年来工业化CO_2吸收塔的化工装置以及工程技术进展。系统介绍了CO_2吸收塔的化工工艺装置在运行中经常遇到的技术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分析近十年来几类技术发展,分别是溶液降解和降解产物处理技术、气体排放尾气的采样和分析技术、吸收剂主体组分分析技术、降低总体能耗的催化吸收-解吸技术。通过分析可知,利用固体矿物和生物催化剂是降低能耗的有效方法,但存在大量技术问题有待完善和解决。总之,这一系列的化工工艺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会为完善经济型吸收塔提供更多可信的实际数据。因此,燃烧尾气后处理的溶剂型CO_2吸收化工工艺装置必然朝着更小的反应器(吸收塔)和更低的能耗发展目标前进,从而实现该装置的高效率和低成本运行。
- 周云龙司梦银左元慧康诗飞王燕刚史焕聪崔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