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旭

作品数:34 被引量:181H指数:6
供职机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建筑科学矿业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化学工程
  • 8篇建筑科学
  • 3篇矿业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煤矸石
  • 4篇骨料
  • 3篇油酸钠
  • 3篇矸石
  • 3篇稳定性
  • 3篇混凝土
  • 2篇低品位
  • 2篇动力学
  • 2篇动力学研究
  • 2篇冻融
  • 2篇冻融循环
  • 2篇收缩性
  • 2篇碳酸镁
  • 2篇扭转耦联
  • 2篇偏心
  • 2篇偏心结构
  • 2篇品位
  • 2篇阻尼
  • 2篇阻尼器
  • 2篇菱镁

机构

  • 33篇辽宁工程技术...
  • 2篇核工业航测遥...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33篇张旭
  • 12篇闫平科
  • 10篇赵永帅
  • 9篇高玉娟
  • 9篇李永靖
  • 7篇卢智强
  • 6篇邢洋
  • 5篇闫宣澎
  • 4篇白扬
  • 4篇魏浩然
  • 3篇张晶
  • 3篇张向东
  • 2篇张淑坤
  • 2篇杨绍斌
  • 2篇孙鹏勇
  • 2篇王来贵
  • 2篇王永军
  • 1篇宋洋
  • 1篇李庆文
  • 1篇韩俊俊

传媒

  • 6篇硅酸盐通报
  • 4篇非金属矿
  • 4篇辽宁工程技术...
  • 2篇人工晶体学报
  • 2篇辽宁工程技术...
  • 2篇煤炭学报
  • 2篇广西大学学报...
  • 1篇金属矿山
  • 1篇工业建筑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材料导报
  • 1篇混凝土
  • 1篇复合材料学报
  • 1篇计算机与现代...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中国安全生产...
  • 1篇2017年镁...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6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8篇2013
  • 1篇2008
  • 2篇2004
  • 1篇1999
  • 1篇1998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浅埋暗挖法地铁施工引起地表沉降规律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为研究浅埋暗挖法地铁施工在不同埋深和开挖工序情况下对地表沉降的影响规律,通过建立埋深8 m、12 m和16 m以及正台阶法、上下台阶法和单侧壁导坑法的地铁施工FLAC3D数值计算模型,模拟不同埋深和不同施工方法的地表纵向沉降,与地表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拟数值比实际监测值略偏高20%~30%;地表沉降变形随埋深增大而减小;正台阶法对地表的影响最小,上下台阶法引起地表沉降比其大40%。建议东北地区地铁施工采用正台阶环形开挖法施工较为合理,并选择适当的隧道埋深,以减少地表沉降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李永靖张旭闫宣澎邢洋
关键词:浅埋暗挖法地铁地表沉降
软弱围岩隧道侧压力系数反演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针对复杂的应力场对软弱围岩隧道变形影响较大的情况,借助监测位移信息结合反演理论,采用数值方法,确定围岩的侧压力系数.对韩杖子隧道现场监测、隧道洞周围岩变形值,对拱顶下沉现场监测数据,以及洞周围岩水平变形,分别采用指数、双曲和对数模型进行MATLAB回归分析,并利用FISH语言编制求解侧压系数λ的命令,依据弹塑性位移反分析法,通过采用黄金分割法,得出最佳时态曲线方程以及实现对侧向压力系数λ的反演分析,得到λ最终解为1.130,结果达到收敛精度要求,对λ进行反演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张彬王文野苏鹏张旭
关键词:软弱围岩隧道侧压力系数MATLAB反演分析
羟基化平板孔中水合钠离子去溶剂化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2022年
本实验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水合钠离子([Na(H_(2)O)]^(+))在羟基化平板孔中的去溶剂化行为及去溶剂化后的离子与羟基化平板孔之间相互作用的电子性质。结果表明,[Na(H_(2)O)]^(+)在羟基化的平板孔中发生完全去溶剂化及部分去溶剂化的孔径尺寸均增大,其中,完全去溶剂化的孔径尺寸为4.6A,部分去溶剂化的孔径尺寸范围为4.6~4.8A。发生去溶剂化后的孔径尺寸增大后,在孔内所容纳的去溶剂化离子越多,超级电容器的电容量也会越大。对[Na(H_(2)O)]^(+)在羟基化平板孔及平板孔中的扩散性能进行计算,发现羟基的存在并没有阻碍[Na(H_(2)O)]^(+)的扩散。对去溶剂化后的Na^(+)嵌入羟基化平板孔后结构的态密度(DOS)、电子局域化函数(ELF)及电荷差分密度分析表明,去溶剂化后的Na^(+)主要与羟基化平板孔内羟基的氧原子作用而不是与平板孔基面内的碳原子作用。
杨绍斌刘雪丽张旭张旭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计算
低品位菱镁矿水化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针对目前我国低品位菱镁矿利用率低下的现状,提出了对低品位菱镁矿进行开发利用的设想,以辽宁海城低品位菱镁矿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水化试验研究。通过检测水化过程中低品位菱镁矿中Mg^(2+)的水化率及其反应过程中镁元素物相变化这两个指标,分别对低品位菱镁矿水化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低品位菱镁矿粒度-0.074 mm、反应物料固液比1∶49、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50 min的条件下,低品位菱镁矿的水化率高达92.0%,该研究结果为后续低品位菱镁矿的提纯提供试验依据。
闫平科赵永帅高玉娟王来贵张旭
关键词:水化率影响因素
京沈高铁风积土路基弱化特性的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基于循环三轴试验,研究了辽西风积土在不同固结条件和施加初始静偏应力作用下刚度的循环弱化特性,提出了考虑有效固结应力、初始静偏应力、动应力水平和循环荷载作用次数的风积土刚度弱化模型。结果表明:在相同固结条件下,风积土的刚度随固结围压增大而增大;随循环次数的增加、初始静偏应力的施加和动应力比的提高,风积土的刚度衰减显著;在试验基础上提出的风积土刚度弱化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刚度的衰减规律。
宋洋张向东张旭
关键词:岩土工程风积土循环荷载刚度弱化
三水碳酸镁晶体向碱式碳酸镁转变过程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为了研究三水碳酸镁晶须晶体的在加热过程中物相的变化,论文以已合成的三水碳酸镁晶须晶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恒温加热晶须悬浊液,利用生物显微镜观测研究不同反应时间下晶体物相及形貌的变化过程,并借助XRD、SEM及TEM对产物进行了测试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当加热温度升高至60℃时,晶体开始变得不稳定,其物相开始向碱式碳酸镁转变。该研究结果将对高性能三水碳酸镁晶须的合成及其稳定化处理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闫平科张旭高玉娟王来贵赵永帅卢智强程书林
关键词:碱式碳酸镁物相
油酸钠对三水碳酸镁晶须稳定性的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本文以分析纯NH_4HCO_3与MgCl_2·6H_2O作为反应物料,采用低温液相法合成了三水碳酸镁晶须,采用XRD、SEM、FTIR对合成的试样进行了测试表征,观察三水碳酸镁晶须在水中的相变过程,重点讨论了在60℃条件下,表面活性剂油酸钠对合成三水碳酸镁晶须稳定性的研究。最终试验结果表明:当油酸钠的相对添加量为3%时,三水碳酸镁晶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闫平科程书林卢智强张旭赵永帅
关键词:稳定性油酸钠
测定煤矸石骨料混凝土性能的试验分析被引量:14
2013年
为探讨煤矸石作为骨料制备混凝土的可行性,采用煤矸石和碎石分别作为骨料制备混凝土试件进行干燥收缩性能和抗冻性能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煤矸石骨料混凝土的干燥收缩率比碎石混凝土大,主要由于煤矸石骨料吸水率较大;不同骨料混凝土的早期干燥收缩率都较大,当龄期超过120d后趋于稳定;在常用水灰比下,煤矸石骨料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指标满足要求,但煤矸石骨料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率较碎石混凝土有所增大,主要因为煤矸石骨料中的孔隙水产生较大冻胀应力。利用煤矸石制备混凝土可行。
李永靖张旭闫宣澎邢洋
关键词:混凝土干燥收缩性能抗冻性能
油酸钠对三水碳酸镁晶须稳定性的研究
本文以分析纯NH4HCO3与MgCl2?6H2O作为反应物料,采用低温液相法合成了三水碳酸镁晶须,采用XRD、SEM、FTIR对合成的试样进行了测试表征,观察三水碳酸镁晶须在水中的相变过程,重点讨论了在60℃条件下,表面...
闰平科程书林卢智强张旭赵永帅
关键词:油酸钠
磷掺杂石墨相氮化碳的制备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1年
通过热缩聚合成法,采用尿素为原料,制备石墨相氮化碳(g-C3N4),以磷酸氢二胺作为磷源,制备不同磷含量的磷掺杂g-C3N4 (x P-CN),研究磷掺杂对x P-CN的微观结构、形貌及x P-CN/S复合材料作为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磷掺杂后x P-CN的层间距增大,导电性提高,比表面积变大,10%P-CN的比表面积最大达到101.741 m2·g-1。10%P-CN/S复合材料在0.05 C (1 C=1 675 mA·h·g-1)下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 383.8 mA·h·g-1,在0.2 C下循环100次后可逆比容量为860.0 mA·h·g-1,而g-C3N4/S复合材料比容量仅为178.3 mA·h·g-1;10%P-CN/S复合材料经过倍率测试后比容量可以回复到0.2 C时的93.6%,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张旭杨绍斌
关键词:锂硫电池电极材料磷元素掺杂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