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珍
- 作品数:6 被引量:51H指数:3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究老年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及病原学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进行PICC置管的老年肿瘤患者265例,分析PICC相关性感染的易感因素,并对感染的致病菌进行培养分析。结果输注液体为胃肠外营养(TPN)的患者感染率20.31%,要高于非TPN患者的9.45%;导管留置时间大于60 d的患者的感染率为19.57%,高于小于60 d患者的8.09%;导管维护过的患者感染率为9.85%,小于未维护患者的19.35%;春秋季节行PICC置管的患者的感染率为7.34%,低于夏冬季节的15.38%;肿瘤早期患者的感染率为5.13%,低于肿瘤中晚期患者的14.97%;有并发症患者的感染率为17.21%,高于无并发症患者的7.69%;以上6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PICC相关感染易感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输注液体、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维护、季节、肿瘤分期、并发症是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OR=2.414、3.163、4.212、2.017、1.541、1.127)。结论输注液体、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维护、季节、肿瘤分期、并发症是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
- 李珍珍李祥攀谢丛华
- 关键词:老年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
- “双心”护理干预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9
- 2018年
- 目的探讨"双心"护理干预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行PCI的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13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心"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干预前后冠状动脉微循环抵抗指数(IMR)、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随访3个月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冠状动脉IMR、LVEF、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IMR、LVEF高于对照组,BNP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SAQ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Q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心"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PCI后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及心功能,减轻心绞痛严重程度,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李盈韦彬李珍珍
- 关键词:冠心病焦虑抑郁
- 程序性死亡分子1/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信号通路在肺癌细胞株上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观察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PD—L1)在肺癌细胞株上的表达及其对T细胞杀伤效应的调节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肺癌H1299、A549细胞与抗人PD—L1单克隆抗体及相应的同型对照IgG共孵育,经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表面PD—L1分子的表达。采用常规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树突状细胞(DCs),并经凋亡肿瘤细胞和激发型CD40单克隆抗体刺激获得成熟DCs,与自体T细胞共孵育后获得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FCM检测肺癌细胞上PD—L1分子的表达;人连接附着分子(JAM)法和单克隆抗体阻断实验分析CTL细胞对肺癌细胞株的杀伤效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干扰素(IFN),1的含量。结果(1)经凋亡肿瘤细胞负载的成熟DCs可诱导自体T细胞分化为肿瘤特异性CTL;(2)H1299细胞高表达PD—L1分子,表达率为(91.1±7.8)%,而A549细胞低表达PD—L1分子,表达率仅为(20.6±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CTL能有效杀伤A549细胞,联合PD—L1单克隆抗体并不能进一步促进CTL对A549细胞的杀伤效应。单独CTL组和CTL联合PD.L1单克隆抗体组的DNA片段形成率分别为(81.1±8.9)%、(83.3±9.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8,P〉0.05)。单独CTL不能有效杀伤H1299细胞,但联合PD—L1单克隆抗体可有效促进CTL对H1299细胞的杀伤效应。单独CTL组和CTL联合PD—L1单克隆抗体组的DNA片段形成率分别为(46.2±7.3)%、(80.7±1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52,P〈0.01)。(4)T细胞和A549细胞共培养上清中分泌的较高含量的IFN-1[(683.0±66.0)pg/m1],且加入PD—L1单克隆抗体并未进一步上调IFN-1的分泌[(705.2±79.6)pg/m1],而H1299细胞和CTL共培养上清中IFN-1含量较
- 王胜张诗民李珍珍谢丛华开金丹熊飞
- 关键词:肺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 Zebularine对射线引起Ⅱ型肺上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 研究背景 肺炎和肺纤维化是胸部放射治疗的主要并发症.Ⅱ型肺上皮细胞在放射性肺纤维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另一种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脱氧胞苷能抑制上皮间质转化,然而zebularine和射线诱导引起的上皮...
- 李珍珍王亚成梅自洁陈晶张诗民谢丛华
- SD大鼠心脏局部照射放射性心肌纤维化模型建立被引量:3
- 2017年
- 摘要 目的 建立心脏局部照射RIHD心肌纤维化SD大鼠模型。方法 采用小动物精确放疗系统给予雄性SD大鼠心脏单次照射18 Gy。照射6个月后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分析SD大鼠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利用HE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评估心脏损伤和胶原纤维沉积情况,利用羟脯氨酸检测分析心脏胶原含量。差异行t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分析表明收缩期左室后壁厚度相比对照组从(0.25±0.05) cm减小至(0.22±0.01 cm)(P=0.037)。天狼猩红染色分析显示右心室、室间隔、左心室照射后纤维面积百分比均明显上升(2.99%±1.29%比2.21%±0.87%P=0.025、2.53%±1.27%比0.91%±0.70%P=0.000、2.45%±1.98%比0.54%±0.31%P=0.000)。羟脯氨酸含量检测显示照射组心脏胶原沉积明显,其羟脯氨酸含量从(0.49±0.05)μg/mg上升至(0.56±0.02)μg/mg (P=0.010)。结论 达到造模终点时SD大鼠心肌发生明显纤维化,收缩期左室后壁厚度变薄,说明该方法能成功构建SD大鼠心脏局部照射RIHD心肌纤维化模型。
- 姚晔陈晶李珍珍李鑫程静杨洪娟钟亚华谢丛华
- 原发灶不明转移癌的诊断和治疗
- 2015年
- 原发灶不明转移癌(CUP)经临床检查不能确定原发灶部位,检出困难,预后差。CUP的传统诊断手段主要有病理学检查、内镜、影像学检查等,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一直是首选手段。近几年,基因表达谱已成为一种新兴的确定CUP组织来源的诊断手段,基因表达谱分析原发灶的检出率及准确率高。推荐的治疗方法包括经典的以铂类或紫杉醇类为基础的化疗、放疗或手术,基因表达谱分析指导的针对原发灶的标准治疗提高了患者存活率。
- 李珍珍谢丛华
- 关键词:肿瘤未知原发灶基因表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