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征

作品数:7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燕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4篇铸轧
  • 4篇薄带
  • 3篇双辊
  • 2篇预热炉
  • 2篇数学模型
  • 2篇双辊薄带
  • 2篇双辊铸轧
  • 2篇流场
  • 2篇耐火
  • 2篇耐火材料
  • 2篇薄带铸轧
  • 2篇KISS
  • 1篇液面波动
  • 1篇预热
  • 1篇振幅
  • 1篇枝晶
  • 1篇枝晶间距
  • 1篇熔池
  • 1篇溶质
  • 1篇水模

机构

  • 7篇燕山大学

作者

  • 7篇吕征
  • 6篇杜凤山
  • 5篇许志强
  • 4篇黄华贵
  • 2篇张磊
  • 2篇郭志远
  • 1篇孙静娜
  • 1篇田敏

传媒

  • 2篇铸造技术
  • 1篇钢铁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Kiss点位置的双辊薄带铸轧熔池界面换热模型被引量:1
2017年
针对双辊薄带铸轧工艺熔池界面换热规律问题,基于铸轧浇铸工艺的特点以Kiss点为界将熔池接触区分为软接触区和刚性接触区两部分,建立新的界面换热模型;通过6061铝合金界面换热实验,以及Procast软件的反向求解模块Inverse推导得出铸轧界面换热系数和热流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利用铸轧实验验证了模型的精确度。结果表明,熔池区界面换热分布规律与铸轧速度、浇铸温度、Kiss点位置、材料的热物性参数及辊面粗糙度等因素均有关。
杜凤山王轩博王宇璞孙明翰薛顺辉吕征
关键词:铝合金双辊铸轧
微振幅双辊薄带铸轧理论与实验研究
双辊薄带铸轧技术被誉为21世纪冶金工业最具革命性的技术,其工艺直接使钢水在结晶辊的作用下实现铸和轧,将金属的亚快速凝固技术与热加工成型技术合二为一,真正实现“一火成材”。然而双辊薄带铸轧工艺是个髙度耦合的复杂问题,涉及流...
吕征
文献传递
一种对薄带铸轧布流器和侧封板整体的预热方法及装置
一种对薄带铸轧布流器和侧封板整体的预热方法及装置,首先安装布流器、侧封板于上顶板,并将布流器和侧封板调节到基准原位;将上顶板放置于预热炉上,预热炉通过安装在其内部的硅钼棒管或火焰加热方式进行加热,对上顶板、布流器及侧封板...
杜凤山吕征郭志远张磊黄华贵许志强
文献传递
双辊薄带铸轧中心线偏析机理与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以薄带铸轧中心线偏析问题为研究对象,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铸轧薄带芯部偏析的成因与机理,建立完全耦合溶质场、流场、温度场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对铸轧铝合金熔池中的Fe、Mn元素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理论研究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熔池区凝固组织以柱状晶形式沿?001?方向迅速生长,同时溶质成分逐渐偏聚于熔池芯部区域,并在Kiss点区域达到最大值。其中Fe元素在Kiss点区域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区域的,完全凝固后易产生中心线偏析。随着铸轧速度的提高,辊缝宽度增大,中心线偏析趋势增强。
杜凤山吕征黄华贵许志强安仲健
关键词:流场
双辊薄带铸轧熔池流动规律分析与试验被引量:9
2016年
依据相似性原理采用1∶1比例搭建双辊薄带铸轧水模型试验平台,研究了不同铸速对铸轧熔池流动规律的影响,并建立低雷诺数的湍流数学模型,对熔池内流场和温度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液体的黏性力和轧辊的挤压作用,在熔池芯部区域会产生回流现象。芯部回流可在一定程度上搅动熔池并促使芯部温度降低,有利于促使温度场和溶质场均匀稳定。研究还表明,随着铸轧速度的增加,回流区位置下移且回流区面积增大,回流作用增强。但过大的铸轧速度反而会使液面波动加剧、Kiss点位置过低等问题产生,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杜凤山吕征王三众黄华贵孙静娜许志强
关键词:水模型数学模型流场液面波动
一种对薄带铸轧布流器和侧封板整体的预热方法及装置
一种对薄带铸轧布流器和侧封板整体的预热方法及装置,首先安装布流器、侧封板于上顶板,并将布流器和侧封板调节到基准原位;将上顶板放置于预热炉上,预热炉通过安装在其内部的硅钼棒管或火焰加热方式进行加热,对上顶板、布流器及侧封板...
杜凤山吕征郭志远张磊黄华贵许志强
基于熔池边界层温度的双辊铸轧界面换热数学模型被引量:1
2016年
熔池与结晶辊接触界面的换热边界条件是制定双辊薄带铸轧工艺的重要参数。针对现有的换热数学模型不能合理描述铸轧开浇和稳定阶段接触界面的热交换问题,基于熔池边界层温度和凝固组织枝晶间距建立了接触界面的换热数学模型。以1Cr18Ni9Ti不锈钢为例,对铸轧稳定阶段的数学模型进行了计算,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吻合,验证了本文所建立换热数学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钢液与结晶辊初始接触时界面热流密度为26.06 MW·m-2,随着接触界面熔池边界层温度降低,凝固坯壳收缩,热流密度显著下降,在接近Kiss点区域时趋于稳定值。
田敏许志强吕征杜凤山
关键词:二次枝晶间距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