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霞
-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开滦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北方工业城市人群膳食模式对臂踝脉搏波波速的影响
- 2018年
- 目的探讨北方工业城市人群不同膳食模式对臂踝脉搏波波速的影响。方法按入选标准选取2014-2015年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职工健康查体者22 436名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健康体检、问卷调查,同时检测臂踝脉搏波波速。根据中国膳食指南给出的饮食建议,按食物频率问卷中动物性、植物性食物所占的比重,以及供能营养素的供给量情况分成4组,分别为中国传统膳食组(3 585例)、西方膳食组(13 639例)、平衡膳食组(1 309例)、地中海膳食组(3 903例)四种膳食模式,并对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2 436名观察人群臂踝脉搏波波速值为(1462.46±320.69) cm/s,周围动脉硬化发生率为50.78%(11 392/22 436)。平衡膳食组、地中海膳食组、中国传统膳食组、西方膳食组周围动脉硬化发生率分别为48.82%(639/1 309)、49.12%(1 917/3 903)、50.49%(1 810/3 585)、51.51%(7 026/13 63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调整其他相关危险因素后,与平衡膳食组比较,地中海膳食组、传统膳食组、西方膳食组发生周围动脉硬化的风险比(95%CI)分别为1.121(95%CI:0.557-2.258)、1.015(95%CI:0.663-1.554)、1.033(95%CI:0.677-1.575)。
结论平衡膳食人群、地中海膳食人群、中国传统膳食人群、西方膳食人群周围动脉硬化发生率逐步增加,但在调整其他相关危险因素后发生周围动脉硬化的危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需要更多的大样本长期随访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 朱颖刘苹陈朔华安利杰阚淑婷王瑞霞崔刘福葛超杜艳英
- 关键词:动脉硬化膳食模式
- 血管内皮功能与同型半胱氨酸对老年冠心病病人病情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7年
-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功能与同型半胱氨酸(Hcy)对老年冠心病病人病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我院接收的老年冠心病病人658例,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的心功能分级标准,心功能Ⅰ级263例(A组),Ⅱ级231例(B组),Ⅲ~Ⅳ级164例(C组),另选179例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4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c)、同型半胱氨酸(Hcy)、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并对血管内皮功能及Hcy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B、C 3组反应性冲血后的血管内径变化(FMD%)明显低于对照组,Hcy水平和IMT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间FMD%、Hcy水平及IMT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组间HDL-C和LDL-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y水平和FMD%均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有关,OR(95%CI)分别为1.654(1.246~1.857)和1.595(1.357~1.836)。结论老年冠心病病人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和Hcy水平升高可使其病症加重。
- 阚淑婷朱颖王瑞霞葛超安利杰崔刘福
- 关键词:老年人冠心病血管内皮功能同型半胱氨酸
- 基于彩超颈动脉斑块的中老年人群膳食模式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研究
- 2018年
-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斑块研究动脉粥样硬化与中老年人群膳食模式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82例确诊为冠心病患者为冠心病组,对两组行颈动脉斑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调查两组饮食习惯及模式。结果对照组的斑块积分和IMT均明显高于冠心病组;对照组50例患者的超声病理学分型混合斑、硬斑和软斑均明显低于冠心病组;对照组的斑块发生率明显低于冠心病组。以上结果均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膳食模式中,DF和SDF的摄入有明显差异,对照组DF和SDF摄入明显高于冠心病组。结论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能够预测和发现早期的冠心病,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对应已形成颈动脉斑块患者,增加DF和SDF的日摄入量可改善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 刘苹朱颖郭晓斌陈朔华阚舒婷王瑞霞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膳食模式彩色多普勒超声
- 老年人群长时收缩压变异性与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长时收缩压变异性(SBPV)与短时SBPV的相关性。方法2006至2007年第1次对开滦集团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进行健康体检,此后分别于2008至2009、2010至2011、2012至2013年进行第2、3、4次健康体检,并于第3次体检时整群抽取年龄〉1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2814名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等检查。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对象共2464名,将其中长时及24h血压资料完整的研究对象752名纳入统计分析。长时SBPV用长时收缩压标准差(SSD)来表示,长时SSD采用2006至2007、2008至2009、2010至2011、2012至2013年度的收缩压值计算;短时SBPV用24h动态血压监测所获得的SSD来表示,即24hSSD、Et间SSD和夜间SSD。按照长时SSD的三分位数,将其分为3组:第一分位组长时SSD〈9.09mmHg(1mmHg:0.133kPa),第二分位组长时SSD≥9.09mmHg且〈14.29mmHg、第三分位组长时SSD≥14.29mmHg。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长时SBPV与短时SBPV的关系。结果(1)研究对象的年龄为(67.0±5.7)岁,女性占37.8%(284/752)。(2)第一、二、三分位组的24hSSD分别为(14.7±4.0)mmHg、(14.7±3.5)mmHg和(15.7±4.4)mmHg(P=0.010),13间SSD分别为(14.1±4.4)mmHg、(14.2±3.5)mmHg和(15.4±4.6)mmHg(P〈0.001),夜间SSD分别为(12.0±4.4)mmHg、(11.8±4.8)mmHg和(11.9±4.9)mmHg(P=0.9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第三分位组是13间SSD〉14.00mmHg的危险因素(OR=1.51,95%CI:1.03-2.23,P=0.037);第三分位组不是24hSSD〉14.41mmHg(OR=1.10,95%CI:0.75-1.61,P=0.639)和夜间SSD〉11.11mmHg(OR=0.98,95%CI:0.67~1.42,P=0.899)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人群高长时收缩压变异性是日问收缩压变异性增高的危险因素。
- 安莎莎郑晓明李志芳王洋吴云涛张文艳赵海燕武爱萍王瑞霞陶杰高新颖吴寿岭
- 关键词:血压老年人
- 正常高值收缩压与人群全因死亡的关系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正常高值收缩压与人群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首次参加2006-2007、2008-2009年开滦集团健康体检的职工作为观察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生化检查,以发生全因死亡为终点事件。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血压水平分类标准,将2006-2007年和2008-2009年第1次参加体检的人群按收缩压分为3组:<120mm Hg组(n=32 412)、120~<130mm Hg组(n=23 822)、130~<140mm Hg组(n=12 543),共68 777人。用寿命表法计算全人群、男性及女性人群的累积全因死亡率,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正常高值收缩压对全人群、男性及女性人群全因死亡的影响。结果平均随访(7.39±1.14)年,全人群3组累积全因死亡率分别为2.85%、3.99%、6.19%;男性人群分别为3.72%、4.68%、6.83%;女性人群分别为0.90%、1.14%、2.88%。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校正全部混杂因素后,以收缩压<120mm Hg组为对照,全人群120~<130mm Hg和130~<140mm Hg组发生全因死亡风险比(95%CI)分别为1.13(1.01~1.28)和1.24(1.09~1.42);男性分别为1.16(1.02~1.31)和1.23(1.07~1.41);女性分别0.82(0.52~1.29)和1.47(0.92~2.35);青、中、老年120~<130mm Hg和130~<140mm Hg组发生全因死亡风险比(95%CI)分别为1.55(0.86~2.78)和1.64(0.77~3.49);1.24(1.04~1.48)和1.38(1.12~1.71);1.00(0.84~1.18)和1.10(0.93~1.30)。结论正常高值收缩压能够增加人群全因死亡的风险,男性人群和中年人群风险更为显著。
- 朱颖孟令民安利杰杨慧褚鹿鹿齐艳红张久春葛超王瑞霞吴寿岭
- 关键词:全因死亡前瞻性队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