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霞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单用
  • 1篇地西他滨
  • 1篇食管
  • 1篇食管癌
  • 1篇髓细胞
  • 1篇髓细胞白血病
  • 1篇浅表
  • 1篇浅表型
  • 1篇切除
  • 1篇黏膜
  • 1篇黏膜切除
  • 1篇完全缓解率
  • 1篇细胞
  • 1篇联合方案治疗
  • 1篇难治
  • 1篇难治性急性髓...
  • 1篇内镜
  • 1篇内镜下黏膜
  • 1篇内镜下黏膜切...
  • 1篇缓解率

机构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作者

  • 3篇吴霞
  • 2篇张文燕
  • 1篇朱林林
  • 1篇江丹
  • 1篇要文青
  • 1篇李琳
  • 1篇秦金玉
  • 1篇龚玉萍
  • 1篇邹艳
  • 1篇赵莎
  • 1篇何度
  • 1篇刘卫平
  • 1篇刘庆林
  • 1篇王艺颖
  • 1篇丁文双

传媒

  • 1篇华西医学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西部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地西他滨单用/联合方案治疗101例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分析地西他滨联合化学治疗(化疗)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5月—2017年12月复发、难治性AML患者资料,纳入使用数量较多的3种方案:地西他滨单用(DAC方案)15例、地西他滨联合阿糖胞苷+蒽环类抗生素方案及类似方案(D-DA方案)37例和地西他滨联合阿柔比星、阿糖胞苷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方案(D-CAG方案)49例,进行缓解率、血制品支持治疗、骨髓抑制程度、不良反应、生存时间的比较。结果 DAC方案、D-DA方案和D-CAG方案完全缓解率分别为40.0%、48.6%、71.4%,总反应率分别为46.7%、54.1%、79.6%,D-CAG化疗方案总反应率较高(P<0.017)。D-CAG方案组使用G-CSF总量低于DAC方案组[(1 363.0±1 037.9)vs.(2 517.0±1 163.4)μg,P<0.05];D-CAG方案组红细胞悬液输注量及使用G-CSF总量较D-DA方案组少[(6.7±4.0)vs.(14.8±10.1)U,P<0.05;(1 363.0±1 037.9)vs.(2 786.0±1 474.0)μg,P<0.05]。D-CAG方案组血红蛋白、血小板到达低谷期时间较D-DA方案组晚[(11.5±2.6)vs.(8.8±2.5) d,P=0.007;(10.9±2.6)vs.(7.6±2.5)d,P=0.002],血小板到达低谷期时间比DAC方案组晚[(10.9±2.6)vs.(7.6±1.6)d,P=0.003]。3组方案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AG方案组中位生存时间较DAC方案组长(11.6 vs.8.8个月,P=0.013)。结论比较3种包含地西他滨的化疗方案发现,使用D-C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AML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和总反应率较高,耐受性较好,可尝试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进一步推广。
张楠晨王慧芳吴霞邓吉利龚玉萍
关键词:地西他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率
骨髓活检在不明原因发热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BMB)在不明原因发热(FUO)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以发热待诊行BMB的患者349例,符合纳入标准者131例。结果 31例FUO患者的BMB检查阳性(23.7%),大多数为淋巴造血系统疾病(25/31,80.6%),余为感染性疾病(6/31,19.4%)。32例临床病因诊断为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BMB阳性率为78%(25/32),59例临床病因诊断为感染性疾病患者的BMB阳性率仅10.2%(6/59)。除外感染性肉芽肿病变(如结核)和黑热病,多数感染性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的BMB病理表现无特异性。单因素分析发现B症状(除发热外)、肝大、脾大、血小板计数降低、白细胞计数降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总胆红素升高、碱性磷酸酶升高和LDH升高对BMB具有预示作用。多因素分析发现血小板计数降低具有独立的预示作用。结论 BMB是FUO的血液系统疾病病因诊断的有效手段。B症状、肝脾大、血小板计数降低、白细胞计数降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总胆红素升高、碱性磷酸酶升高和乳酸脱氢酶升高可作为FUO诊断中BMB的应用指征,而血小板计数降低具有独立的预示价值。
李琳邹艳张文燕吴霞丁文双赵莎刘卫平
关键词:骨髓活检不明原因发热
130例内镜下黏膜切除浅表型食管癌及食管上皮内肿瘤的病理学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治疗性内镜黏膜下切除(ESD)浅表型食管癌及食管上皮内肿瘤的病理特征。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ESD切除的浅表型食管癌及食管上皮内肿瘤130例患者基本资料并随访。进行病变的肉眼分型、组织学类型分型、病变大小测量、浸润深度判定,评判浅表型浸润癌的浸润性生长方式、有无出芽、有无脉管侵犯,评判切缘状态等病理特征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年龄平均60.4岁,中位年龄62岁。肉眼分型以混合型(78例,60.0%)居多,其次为浅表平坦型(Type 0-Ⅱ)(49例,37.7%)。病变最长径平均16.5mm,中位病变最长径为13.8mm。组织学改变:不确定异型增生3例(2.3%)、低级别上皮内肿瘤25例(19.2%)、高级别上皮内肿瘤56例(43.1%)、浸润性癌46例(35.4%)。肉眼分型与组织学亚型不相关。浸润性癌均为鳞状细胞癌,黏膜内浸润癌和黏膜下浸润癌分别为40例(87.0%)和6例(13.0%),黏膜下层浸润深度为sm1和sm2者分别为2例(4.3%)和4例(8.7%)。46例浸润性癌的浸润生长方式(INF)分别为INFa(膨胀型)23例(50.0%)、INFb(中间型)17例(37.0%)和INFc(浸润型)6例(13.0%)。3例(6.5%)可见肿瘤出芽;2例(4.3%)见脉管侵犯。切缘阳性30例(23.1%),低级别、高级别上皮内肿瘤和浸润性癌的切缘阳性率分别为4.0%(1/25)、8.9%(5/56)和52.1%(24/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种浸润癌生长方式的切缘阳性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208)。15例(11.5%)复发,10例呈低级别上皮内肿瘤,5例呈高级别上皮内肿瘤。低级别、高级别上皮内肿瘤和浸润性癌的复发率分别为8.0%(2/25)、8.9%(5/56)和17.4%(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缘阳性与阴性比较,复发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10.0%(3/30)vs.12.0%(12/100),P=0.590〕。结论 ESD切除的浅表型食管癌及食管上皮内肿瘤中以混合型肉眼亚型居多,病理组织学改变以高级别上皮内肿瘤和浸润性癌为主。ESD完整切除率较高,�
何度吴霞江丹要文青刘庆林王艺颖朱林林秦金玉张文燕
关键词:病理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