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丹瑜
- 作品数:26 被引量:118H指数:7
- 供职机构:山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二甲双胍对人胃癌细胞株MKN45增殖和迁徙的影响被引量:5
- 2010年
- 背景:近年发现二甲双胍具有潜在抑制肿瘤的作用,但其在消化系肿瘤尤其是胃癌中的研究较少.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人胃癌细胞株MKN45增殖和迁徙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痛细胞株MKN45,予10 mmol/L二甲双胍进行干预(联合或不联合5-氟尿嘧啶),以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划痕实验检测迁徙速率,RT-PCR检测AMPKα1、cyclin D1、Bc1-2、Bax、MMP-2、MMP-9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二甲双胍作用后,MKN45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并呈浓度-时间依赖性,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平均迁徙速率显著降低,cyclin D1、MMP-2、MMP-9 mRNA表达均显著减少,Bc1-2、BaxmRNA表达显著增加但两者之比降低,AMPKα1 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二甲双胍与5-氟尿嘧啶联用对MKN45细胞的存活率无明显协同作用.结论:二甲双胍能抑制人胃癌细胞株MKN45增殖、迁徙,可通过改变线粒体膜通透性促进细胞凋亡.
- 薛知新赵丹瑜许慈孙萍胡姚静静钟捷
- 关键词:二甲双胍胃肿瘤细胞增殖细胞凋亡迁徙
- 中国山西省与日本冈山县的胃癌和慢性萎缩性胃炎联合调查被引量:6
- 2014年
- 我国和日本均是胃癌高发区。中国山西省以胃贲门癌高发,日本以胃窦癌高发。研究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癌前病变。日本的胃癌与慢性萎缩性胃炎高度相关,而中国山西省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则相对较少,似乎两者的发病机制有所不同。现本研究对中国山西省人民医院和日本川崎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联合调查研究,拟比较不同地区胃癌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情况及关联。
- 赵丹瑜陈星马瑞军汪嵘米俊杰
-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高发区胃贲门癌
- Smad4基因沉默小鼠转移性胰腺癌中MMP-9和CD31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09年
- 背景与目的探讨siRNA干扰Smad4基因对PanIN细胞恶性转化作用,从而阐明PanIN恶性转化的新机制。
方法构建和筛选能特异性静默PanIN细胞中Smad4表达的最佳siRNA稳定表达质粒,稳定转染最佳siRNA表达质粒进入PanlN细胞,用Zeocin筛选稳定转染克隆,挑选阳性克隆、扩增,稳转后细胞命名为PanIN—S。建立PanlN及siRNA干扰组PanIN—S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成两组,测定各组肿瘤体积、质量及组织病理学分析,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并比较各组cD31和MMP-9的表达及其差异。
- 齐晓光王立夫慎睿哲曹海霞朱黎明陈平赵丹瑜董文杰章永平张本炎Tveson DA
- 关键词:SIRNA干扰SMAD4基因CD31MMP-9
- 胃黏膜良性结节状改变与胃蛋白酶原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结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与血清胃蛋白酶原(PG)的关系。方法 120例于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行无痛苦胃镜检查符合入选标准者纳入研究。根据胃镜下诊断及病理诊断将入选病例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40例,结节状胃炎组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40例。对结节性胃炎组和萎缩性胃炎组采用三联疗法治疗,4周后复查幽门螺杆菌(Hp)根除效果,如失败采用四联法进行Hp根除治疗。结果结节性胃炎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PGⅠ数值明显下降,PGⅡ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萎缩性胃炎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PGⅠ数值明显下降,PGR(PGⅠ/PGⅡ)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GⅡ略微上升,无统计学差异;结节性胃炎组与萎缩性胃炎组相比,PGⅠ下降显著,PGⅡ上升显著,PGR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节性胃炎组Hp根除治疗后血清PG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PG可作为区分结节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的血清学指标之一,并可用于结节性胃炎Hp根除治疗效果的观察,免除患者反复接受胃镜检查的痛苦。
- 康艳陈星原丽莉赵丹瑜李晋灏
- XAF1基因及蛋白在局灶性小肠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表达的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XAF1基因及蛋白在小肠胃肠道间质瘤(GISTs)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危险度分级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XAF1在10例原发性局灶性小肠GISTs的肿瘤及瘤旁新鲜组织标本中的表达。结果:XAF1mRNA及其蛋白在小肠GISTs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瘤旁组织(P均<0.01)。中、高危小肠GISTs肿瘤组织中XAF1mRNA的表达均显著低于相应的瘤旁组织(P<0.05),而低危小肠GISTs与其瘤旁组织间XAF1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瘤旁组织相比,XAF1基因的表达减少可能与小肠GISTs的发生有关。
- 赵丹瑜俞丽芬钟捷李霞许慈谭继宏
- 关键词:小肠胃肠道间质瘤危险度分级
-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和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荟萃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统计荟萃近年来核心文献中关于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与和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 58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经口内镜下肌切开组和球囊扩张组,各29例。对两组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3周内,共有8例患者出现了贲门黏膜渗血或撕裂现象,其中球囊扩张组7例,经口内镜下肌切开组1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患者出现了反酸现象,其中球囊扩张组6例,经口内镜下肌切开组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3 d后,经口内镜下肌切开组患者的食管下端括约肌4S完全松弛压与食管下端括约肌静息压有所下降,和球囊扩张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疗效好,但并发症严重且费用昂贵,技术难度大,就基层医院而言目前还是球囊扩张比较适用。
- 俞海艳陈星赵丹瑜
- 关键词: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球囊扩张贲门失弛缓症
- 胃肠道间质瘤的基因突变特征与预后的关系
- 2009年
-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中发现有c-kit基因突变和蛋白质产物的表达,是GIST研究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除c-kit基因外,部分GIST中还存在PDGFRA基因突变,对GIST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作了重要的补充。其中,在存在c-kit基因突变的GIST患者中,检测到突变几乎主要集中在第11、9、13、17号外显子;存在有PDGFRA基因突变的GIST患者中,突变主要集中在第18、12号外显子。研究表明,GIST的基因突变特征与预后有显著的相关性。从基因水平上研究疾病、判断预后、指导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赵丹瑜钟捷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基因突变预后
- 内镜下切除胃丛状纤维黏液瘤一例被引量:3
- 2018年
- 患者女,29岁,上腹不适3个月余,伴头晕乏力1个月,不伴腹痛、腹泻,无呕血,无恶心呕吐等,就诊于当地医院,化验提示贫血、便潜血阳性。胃镜检查:胃窦大弯前壁可见一大小约2.0cm×2.5cm凸向腔内的广基底隆起,表面明显凹陷糜烂,附白色透亮黏液样物,难以冲洗(图1)。内镜诊断:幽门前区隆起性质待定,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幽门前区隆起活检病理:
- 马瑞军陈星汪嵘赵丹瑜王志峰翟利琴卢俊会
- 关键词:内镜下切除黏液瘤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丛状幽门前区上腹不适
- 葡萄果皮提取物对砷致小鼠小肠毒性的缓解作用
- 2024年
- 目的:探究砷摄入对小肠的毒性及葡萄果皮提取物(grape skin extract,GSE)的干预效应。方法:模拟人类饮水砷暴露,小鼠饮用浓度10 mg/L的砷溶液56 d,建立小鼠砷中毒模型,并用不同浓度GSE隔天灌胃干预(150 mg/kg bw和300 mg/kg bw);取小鼠小肠组织,显微镜观察组织形态结构;试剂盒法检测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H_(2)O_(2)含量,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活性;qRT-PCR检测紧密连接基因和炎症通路IL-6/JAK2/STAT-3基因表达水平。结果:砷染毒后,小鼠小肠绒毛变短、排列紊乱,黏膜固有层及黏膜下层大量炎细胞浸润;小肠组织的GSH含量和TSOD活性分别降低17.1%和25.2%,MDA和H_(2)O_(2)含量分别增加68.8%和54.3%(P<0.05);细胞紧密连接基因ZO-1、ZO-2、occludin、claudin-1和claudin-7显著下调表达(P<0.05);炎症通路IL-6/JAK2/STAT-3基因转录水平显著增高(P<0.05)。GSE高浓度干预组(300 mg/kg bw),小肠黏膜损伤减轻,肠绒毛趋于正常,炎症浸润减轻;与砷染毒组比较,GSH含量增加17.9%、T-SOD活性升高14.3%、MDA和H_(2)O_(2)含量分别减少33.8%和25.4%(P<0.05);紧密连接基因显著上调表达(P<0.05);炎症通路IL-6/JAK2/STAT-3基因转录显著降低(P<0.05)。GSE低浓度干预(150 mg/kg bw)对砷毒性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SE通过抑制砷暴露诱导的小肠组织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功能基因转录下调,缓解砷的小肠毒性,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
- 赵丹瑜赵丹瑜
- 关键词:炎症反应
- 阑尾开口炎及阑尾切除术对溃疡性结肠炎病情及预后影响的长期随访研究
- 2021年
- 目的:研究阑尾开口炎及UC诊断前的阑尾切除术对溃疡性结肠炎病情及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比较研究UC合并阑尾开口炎组与未合并阑尾开口炎组、诊断UC前阑尾切除组与未切除组对UC病情及长期预后的影响。结果:入组UC 365例,与未合并AOI^(-)组比较,合并AOI^(+)组病例轻度比例低而重度比例高;病变范围直肠型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OI^(+)组两年累积复发率及频发率高于AO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5年以上长期随访未见两组复发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未行阑尾切除术组比较,阑尾切除组UC患者轻度比例高,累积范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阑尾切除对UC的复发率和复发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AOI及阑尾切除对UC的激素使用、免疫抑制剂使用及结肠切除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OI可能提示UC内镜下疾病活动度,更易合并直肠型病变;UC诊断前的阑尾切除术可能减轻内镜下疾病程度和病变范围。尽管合并AOI的UC两年复发率及频发率较高,但AOI及UC诊断前的阑尾切除对UC的长期预后并无明显影响。
- 汪嵘赵丹瑜孙小雅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