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磊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核科学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传热
  • 3篇流动传热
  • 3篇超临界水
  • 2篇传热恶化
  • 1篇湍流模型
  • 1篇棒束
  • 1篇超临界
  • 1篇超临界流体
  • 1篇传热试验

机构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4篇王磊
  • 3篇顾汉洋
  • 2篇张戈
  • 2篇赵萌
  • 2篇程旭
  • 1篇李虹波

传媒

  • 1篇原子能科学技...
  • 1篇动力工程学报
  • 1篇第八届(20...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圆管内超临界水上升、下降流动传热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在SWAMUP实验回路中,针对超临界水流动换热开展上升、下降流实验研究,观测到了正常传热、传热恶化、传热强化等现象。实验结果及分析表明:浮升效应导致的第一类传热恶化只会发生在上升流中,加速效应导致的第二类传热恶化与流动方向无关;表征浮升效应和加速效应无量纲参数Bu和πA能较好地从机理上预测第一类、第二类传热恶化。
赵萌李虹波张戈顾汉洋王磊程旭
关键词:传热恶化
七棒束内超临界流体流动传热的数值分析
2013年
在7棒束内超临界氟利昂流体传热试验数据的基础上,采用ω类湍流模型SST和RSO以及ε类湍流模型RNG和SSG对三组典型工况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近壁面区域采用低雷诺数模型处理的ω类模型能定性捕捉到壁面的局部传热弱化现象,而壁面函数法的处理方式不能预测到此类现象;受7棒束非对称热边界条件和强浮力的影响,棒束不同通道内流率分布存在强烈的不均匀性,中心棒和周边加热棒的传热特性存在显著差异.为了准确预测棒束内超临界流体的传热特性特别是典型传热弱化现象,应重点完善湍流模型的近壁面区域处理方式.
王磊顾汉洋
关键词:超临界流体传热湍流模型
圆管内超临界水上升、下降流动传热实验研究
在SWAMUP实验回路中,针对超临界水流动换热开展上升、下降流实验研究,观测到了正常传热、传热恶化、传热强化等现象。实验结果及分析表明:浮升效应导致的第一类传热恶化只会发生在上升流中,加速效应导致的第二类传热恶化与流动方...
赵萌李虹波张戈顾汉洋王磊程旭
关键词:传热恶化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垂直圆管内超临界水的传热特性研究
作为第四代核能系统国际论坛(GIF)推荐的六种先进核能系统中唯一的水冷堆型,超临界水堆具有热效率高、系统简单、装置尺寸小和经济性好等突出优点。在与超临界水堆研发相关的大量基础研究中,超临界压力下流体传热特性与机理的相关研...
王磊
关键词:超临界水传热试验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