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平

作品数:72 被引量:408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苗圃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0篇动脉
  • 28篇老年
  • 14篇血压
  • 14篇高血压
  • 13篇冠状
  • 12篇冠状动脉
  • 10篇老年男性
  • 9篇老年人
  • 9篇高龄
  • 7篇动脉内
  • 7篇心病
  • 7篇主动脉
  • 7篇下肢动脉
  • 7篇冠心病
  • 7篇超声
  • 6篇动脉疾病
  • 6篇动脉硬化
  • 6篇心肌
  • 6篇血管
  • 6篇切除

机构

  • 70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军事医学科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泰山医学院
  • 1篇济南军区总医...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解放军总参谋...
  • 1篇军事科学院

作者

  • 70篇朱平
  • 24篇李小鹰
  • 10篇杨庭树
  • 8篇高文谦
  • 8篇刘宏伟
  • 7篇樊瑾
  • 6篇刘剑锋
  • 6篇吴雪萍
  • 5篇周定标
  • 5篇司全金
  • 5篇许百男
  • 5篇丁一妹
  • 5篇郭豫涛
  • 5篇曹剑
  • 5篇余新光
  • 5篇姜燕
  • 4篇马晓东
  • 4篇柳高
  • 4篇盖鲁粤
  • 4篇刘敏艳

传媒

  • 15篇中华老年心脑...
  • 8篇中国心血管杂...
  • 3篇中华保健医学...
  • 2篇中国动脉硬化...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心脏杂志
  • 2篇中国应用生理...
  • 2篇军医进修学院...
  • 2篇中华医学信息...
  • 2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年份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9篇2012
  • 5篇2011
  • 11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8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5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4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008年收住院治疗的102例高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合并高血压病百分率最高(78.2%),其次是脑血管病和糖尿病(65.7%和45.1%)。总胆固醇(TC)水平达标者占54.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者占27%,仅有56.8%的患者应用抗血小板药,他汀类调脂药最少。AMI患者发病时,有81例表现为非ST段抬高型,21例表现为ST段抬高,所有的患者肌钙蛋白I(TnI)值均高于正常水平。结论高血压病是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最常见的高危因素,其预防措施达标率低,应该加强。
高文谦朱平郭豫涛杨庭树
关键词:高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主动脉球囊反搏成功抢救高龄老人急性心肌缺血并心源性休克一例
2007年
张璐刘宏伟朱平
关键词:主动脉球囊反搏急性心肌缺血心源性休克高龄老人硝酸甘油片心前区
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水平降低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后,收缩压(SBP)水平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将836例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降压治疗后SBP水平分为7组:1组29例,SBP<110 mm Hg(1 mm Hg=0.133 kPa);2组71例,SBP 110~11 9 mm Hg;3组224例,SBP 120~1 29 mm Hg,4组290例,SBP 1 30~1 39 mm Hg,5组150例,SBP 140~149 mm Hg,6组45例,SBP 150~1 59 mm Hg,7组27例,SBP≥1 60 mm Hg;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不同SBP水平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与4组比较,6组和7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相对风险分别增加了123%和251%(P<0.01);在校正传统危险因素后,与4组比较,1组、6组和7组心脑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相对风险分别增加了118%、75%和148%(P<0.05),心脑血管事件发生与SBP水平呈"J型曲线"现象。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SBP水平过高或过低,均显著增加心脑血管事件,SBP在130~139 mm Hg是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合适的目标血压范围。
王海军司全金张丽李小鹰杨庭树朱平刘剑锋
关键词:高血压血压脑血管障碍肾功能不全抗高血压药
老年男性冠心病人群总胆固醇水平与全因死亡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冠心病人群总胆固醇(TC)水平与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878例65~86岁的男性冠心病患者,按基线TC水平分为4组:组1(TC〈4.16 mmol/L)、组2(4.16≤TC〈4.68 mmol/L)、组3(4.68 mmol/L≤TC〈5.2 mmol/L)、组4(TC≥5.2 mmol/L),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TC与1996年~2007年间发生的全因死亡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老年男性冠心病人群的最主要死因是冠心病,占31.30%;(2)与组1相比,组2、组3、组4的全因死亡相对风险分别降低了33%、19%、33%;(3)在≥75岁人群中,高TC血症组(组4)的全因死亡相对危险较组1降低13%;(4)Coxs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在老年男性冠心病人群中,年龄、吸烟、饮酒、空腹血糖、高血压病史是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降脂治疗是保护性因素。结论在老年男性冠心病人群中,降脂有益,但TC过低(TC〈4.16 mmol/L)增加全因死亡率;对于≥75岁冠心病人群,高TC血症不增加全因死亡率,提示对该人群可能无需强化降脂。
刘剑锋朱平李小鹰张丽蔡兰萍
关键词:老年胆固醇降脂冠心病全因死亡
高龄患者极晚期支架内血栓二例被引量:1
2012年
病例1:患者男,85岁,因'发作性胸闷19年余,加重2 h'于2010年1月31日入院.19年前出现劳累后胸闷在我院诊断为'冠心病',长期口服药物治疗.2006年11月症状加重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前降支近段弥漫性狭窄80%,远段弥漫性狭窄75%,分别植入2枚支架(西罗莫司药物涂层支架Cypher,3.0 mm×28 mm、2.5 mm×33 mm),术后正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1年以上,改为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坚持规范冠心病二级防治.
刘宏伟吴雪萍朱平杨庭树
关键词:支架内血栓ADP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氯吡格雷抵抗支架血栓右冠状动脉
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探讨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通过比较酵母膏与酵母膏+乙胺丁醇灌胃致小鼠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探讨建立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新方法。方法 52只雄性昆明小鼠,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酵母膏组、酵母膏+乙胺丁醇组及别嘌呤醇组4组,分别采用蒸馏水、酵母膏、酵母膏+乙胺丁醇、酵母膏+乙胺丁醇+别嘌呤醇片灌胃,3周后取血测定小鼠血清尿酸水平。结果连续灌胃3周后,各组小鼠血清尿酸水平分别为:酵母膏组(247±61)μmoL/L,酵母膏+乙胺丁醇组(30l±53)肛mol/L、对照组小鼠血清尿酸为(235±34)肛moL/L,别嘌呤醇组血清尿酸(114.67±49.74)μmoL/L。结论酵母膏+乙胺丁醇灌胃可建立相对持久稳定的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同时升高的血清尿酸可以被阳性药物别嘌呤醇片有效降低。
董静朱平程康鹏邢光刘剑锋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动物小鼠
醛固酮拮抗剂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逆转作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醛固酮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联合应用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治疗作用。方法对门诊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经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检查确诊为左心室肥厚患者45例,分两组分别服用醛固酮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组)或利尿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B组)48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和左心室肥厚指标变化。结果两种降压方案均能显著降低血压,降压效果在两组间比较并无显著差异;在改善左心室肥厚和降低左心室重量指数方面,两种降压方案均有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作用,但A组降压方案优于B方案。结论醛固酮拮抗剂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是一个有效地逆转左心室肥厚的联合治疗方案。
高文谦朱平武强郭豫涛
关键词:高血压左心室肥厚醛固酮拮抗剂老年人
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功能的两种检测方法比较:血小板聚集实验与血小板膜糖蛋白检测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采用血小板聚集实验及血小板膜糖蛋白检测两种方法,观察比较正常人口服氯吡格雷后抑制血小板功能情况,寻求简便、经济、可靠、合理的氯吡格雷剂量监测方法。方法:①选取2006-03/05在解放军总医院进行体检的40名健康志愿者,对本实验均知情同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10名/组:第1组一次性服用75mg氯吡格雷;第2组服用氯吡格雷75mg/d,连服3d停药;第3组服用氯吡格雷75mg/d,连服7d停药;第4组一次性服用300mg氯吡格雷。②各组分别于服药前、停药后1,2,4,6,8,10d这7个时间点取样;此外,第2组另于服药3d后取样一次,第3组另于服药7d后取样一次,第4组另于服药后2h和8h各取样一次。③于给药前后各时间点,采用血小板聚集仪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及CD62p活性,各指标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40名健康志愿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不同时间点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和CD62p活性检测:CD62p变化幅度最大且不易恢复至服药前水平,PAC-1变化幅度最小且容易恢复至服药前水平,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幅度介于PAC-1和CD62p之间。②各组不同时间点血小板聚集率与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和CD62p活性的相关分析:服药前后各时间点血小板聚集率与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CD62p均成正相关(r最大=0.666,P<0.01;r最大=0.755,P<0.05);PAC-1与CD62p亦呈正相关(r最大=0.728,P<0.01)。结论:口服氯吡格雷后,血小板聚集率与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CD62p活性这3个血小板功能指标变化具有较好的相似性。提示血小板聚集试验为氯吡格雷剂量监测简捷、实用、有效的方法之一。
谭大伟朱平李小鹰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处理策略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手术适应证、时机和策略。方法1987年2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74例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其中34例患者症状限于一侧,均施行了一侧颈动脉内膜切除(CEA),其中8例对侧因狭窄〉70%或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而行CEA或支架成形(CAS)。38例双侧均有症状,15例双侧先后施行CEA;3例一侧行CEA,对侧行CAS;20例仅行单侧CEA。另外2例双侧无症状,均因狭窄〉70%而行单侧CEA,其中1例还行对侧CAS。结果本组74例患者共行93侧CEA,68例术后顺利,2例神经功能障碍加重,2例出现心肌缺血,1例脑出血,1例声音嘶哑。67例患者平均随访4.9年,63例无与术侧颈动脉相关的脑缺血事件发生。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只要指征明确,无论对侧颈动脉正常、狭窄甚至闭塞,均应施行CEA。双侧狭窄患者的治疗时机和策略因人而异。CEA术中主要依据电生理监测结果决定是否采用转流。
周定标许百男余新光卜博马晓东朱儒远姜金利姜燕朱平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内膜切除颈动脉支架成形
老年心脏重症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应用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老年心脏重症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治疗的应用、临床预后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老年病房接受IABP治疗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分析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及并发症。结果接受IABP治疗患者总病死率39.6%;存活组再血管化成功率为62.1%,明显高于死亡组26.3%;而有陈旧性心梗病史率低于死亡组(P<0.01)。总并发症率16.7%,以出血最常见。此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陈旧性心梗史、心源性休克与院内病死率正相关,而成功再血管化则与其负相关。结论老年人心源性休克、陈旧性心梗史及成功再血管化是影响老年人心血管重症接受IABP治疗院内病死率的重要因素。
吴雪萍曹剑朱平刘宏伟汪霞
关键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老年预后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