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婷
- 作品数:7 被引量:59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科技计划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仲景温经汤加味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观察仲景温经汤加味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活动期UC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23例,西药组22例。中药组给予仲景温经汤(吴茱萸15 g,生姜10 g,桂枝10 g,法半夏15 g,川芎12 g,牡丹皮15 g,麦冬15 g,红参10 g,阿胶10 g,当归10 g,白芍15 g,甘草6 g,三七3 g,肉桂3 g,黄柏6 g)口服;西药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口服,疗程均为8周,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UC主要症状及肠黏膜病变活动指数、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腹泻、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四个主要症状积分均有明显降低(P<0.05),中药组的积分降低较西药组显著(P<0.01)。在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评分中,两组治疗后的评分均有明显降低(P<0.05),其中中药组降低比西药组明显(P<0.05)。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西药组的86.36%,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月后随访,中药组复发率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仲景温经汤加味治疗UC可很好地改善症状,促进肠黏膜修复,诱导病情缓解,降低复发率。
- 谢胜黄晓燕周晓玲纪云西刘礼剑杨成宁祁树浩廖婷
- 关键词:温经汤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
- 基于藏象理论坤土建中疗法的理论构建及其应用探索被引量:19
- 2016年
- 中医藏象理论是基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认知方法,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观念而产生的,用于解释各种生命现象的理论模型系统。"以象测藏"是中医学惯用的方法学,作者结合五行制化理论提出了"以象补藏"的观点,并构建了坤土建中疗法。该疗法针对不同体质状态人群的五行偏颇,选取具有补益中气作用的自然五方之土"以象补藏",可以达到"以土调枢""以土补土"的作用。该疗法经作者多年临床应用疗效确切,患者依从性强,临床适应证广,文章重点从理论上进行了相关的论述。
- 谢胜刘园园彭柳莹刘礼剑蒋中原廖婷杨成宁
- 关键词:藏象脾胃
- 中医4P健康管理模式及其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运用被引量:5
- 2021年
-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据统计在西方国家其发病率为10%~30%,在亚洲地区发病率为2.5%~7.2%,且呈不断上升的趋势[1],中国的发病率由原先的不足5%上升至12.6%,换言之,在中国有近2亿人口正经受着GERD带来的困扰[2]。有研究表明,因长期使用PPI治疗GERD,会增高患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骨质疏松骨折及癌症的风险[3-5]。若能在该阶段对患者进行生活方式的指导或加以其他一些有效的干预手段,可降低食管癌的发病率及减少食管外疾病的发生,故有必要对GERD患者进行中医健康管理。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治未病团队前期基于“脾胃治未病”理论[6],结合“五行十态”体质状态[7],已实践中医4P健康管理模式多年。运用该模式对GERD患者进行整体、动态、个体化的健康管理,疗效显著,是防治GERD的有效途径。
- 刘园园谢胜刘倩张丽敏彭柳莹廖婷廖薇李羚赵燕坤廖纬琳劳祥婷蒋中原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健康管理体质状态
- 防流感香囊在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20年
- 中药香囊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笔者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运用"内病外治"理论,结合地域特点及疫病性质选用艾叶、石菖蒲、苍术、白芷等中药,制成中药防流感香囊,运用于个人及家庭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中,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
- 钟木英刘倩张丽敏卢栋明陈雁李羚卿洁廖婷黄运秋
- 关键词:中药治未病
- 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大鼠任督二脉穴位皮温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8年
-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大鼠任督二脉皮温的影响,探讨背俞指针防治胃食管反流病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除空白组外,各组均采用贲门钢圈固定法建立GERD大鼠模型。治疗组予以背俞指针治疗,对照组予以兰索拉唑肠溶片联合莫沙必利分散片灌胃,连续14 d。治疗第1、7、14天检测大鼠任督二脉均温及穴位皮温变化。结果:①任督二脉大椎穴、至阳穴、命门穴、膻中穴、中脘穴、关元穴皮温检测:治疗前,与空白组比较,各组中脘穴、关元穴皮温明显升高(P〈0.05),其余4穴皮温明显降低(P〈0.05);治疗第7天,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各穴位皮温均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除命门穴无明显变化(P〉0.05),其余5穴皮温明显升高(P〈0.05);治疗第14天,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对照组各穴位皮温均明显升高(P〈0.05)。②任督二脉红外热均温检测:治疗前,与空白组比较,各组任脉均温明显升高(P〈0.05),督脉均温明显下降(P〈0.05);治疗第7天,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任、督脉均温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任脉均温、督脉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第14天,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对照组的任、督脉均温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任督二脉皮温的变化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相关,GERD大鼠任督二脉穴位皮温较正常大鼠低,背俞指针疗法可提高任督二脉皮温,提示背俞指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效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任督二脉经气来实现。
- 谢胜梁梦月刘园园陈家坤陈广文刘祖露李蕾罗莉川刘礼剑黄晓燕杨成宁廖婷侯秋科皮持衡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红外热成像
- 经食管支架植入术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的建立与探讨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改进贲门钢圈置入固定术构建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大鼠模型的方法,并探讨经食管介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选用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采用经食管支架植入术:将钢圈固定于鞘管,从口腔经食管送钢圈于贲门处,然后用鱼线缝合固定。对照组采用食管气囊扩张术,气囊沿导丝插入食管内定位于胃食管交界处,给气囊充气维持10 min。术后对动物持续喂养观察及测量体质量,于4周后取得食管标本进行病理学研究。结果病理检查结果示,模型组和对照组在术后食管均有明显的病理改变,大鼠食管黏膜组织出现较明显的病理改变和炎症病变,以食管下段为主;模型组病理改变较对照组严重,但存活率较对照组低。结论经食管支架植入术可成功制作出具有RE的大鼠模型。该模型食管病变特征显著,手术难度较小,对大鼠创伤轻,表明该造模方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推广价值。
- 谢胜陈家坤廉永红梁梦月覃信黄晓燕刘园园廖婷杨成宁陈广文
- 关键词:大鼠模型反流性食管炎支架植入术
- 基于藏象理论坤土建中疗法的理论构建及其应用探索
- 中医藏象理论是基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认知方法,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观念而产生的,用于解释各种生命现象的理论模型系统.'以象测藏'作为中医学惯用的方法学,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探索了五行制化与藏象理论之关联,提出了'以象...
- 谢胜刘园园彭柳莹刘礼剑蒋中原廖婷杨成宁
- 关键词:中医藏象理论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