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艳秋
- 作品数:10 被引量:195H指数:6
-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成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国民资产统计调查制度建立的难点及解决思路被引量:1
- 2016年
- 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为国家和居民创造了大量的的财富,但统计体制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不匹配也显现了出来。为有效地实现经济转型和形成新的发展模式,需要摸清目前经济的存量,全面掌握国家的资产负债状况,但由于数据统计问题,一直未能有效掌握这些重要经济信息。目前,我们可以通过明晰国民资产的内涵,建立周期性的国民资产统计调查制度来全面、准确地了解国民资产状况,既为国家经济存量核算的资产负债表编制提供数据支撑,又为我国存量经济问题研究奠定数据基础。要真正建立和实施国民资产调查,首先要解决调查对象界定及划分、调查方法选择和资产估价等关键问题。
- 何艳秋
- 关键词:资产负债表经济存量
- 国民经济存量核算数据采集制度的建立——国民资产统计调查制度基本框架被引量:3
- 2016年
- 为了使中国顺利完成"存量改革",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政府统计工作实际,创新性地提出了国民资产统计调查制度,并试图建立起包含基础环节、核心环节和数据发布环节三部分的国民资产统计调查体系。基础环节包括开展国民资产统计调查的目标、牵头单位和配套制度。核心环节包括界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内容、选择数据搜集方式和资产估价。在数据发布环节,为满足各主体的数据需求,包括分层级发布和多指标发布。最终实现经济存量数据的及时、连续发布,为国民经济存量核算提供数据支撑。
- 何艳秋庞皓
- 关键词:经济存量
- 中国农业碳排放绩效评价及随机性收敛研究——基于SBM-Undesirable模型与面板单位根检验被引量:38
- 2017年
- 当前,全局层面及工业视角下的碳排放绩效评价和收敛性分析已趋于成熟,但农业碳排放方面的研究尚十分薄弱。为补充相关研究,对区域农业碳排放总量、绩效及两者的收敛趋势有更清晰的认识,本文在测算2000—2014年我国30个省市农业碳排放总量的基础上,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计算农业碳排放绩效,并通过面板单位根检验方法对全国和各区域的农业碳排放总量及绩效进行了随机性收敛检验。结果显示:1)2000—2014年间,全国农业碳排放量整体呈递增趋势,但各区域排放量差异明显。比较中部与全国、东部和西部各年总量均值,发现2000年的差值分别为3.357 4?106 t,3.965 0?106 t和5.904 7?106 t,到2014年,差距扩大至5.244 8?106 t,7.351 2?106 t和7.681 0?106 t,对应增长比例分别为56.2%、85.4%和30.0%。2)各区域农业碳排放绩效存在显著差异。绩效均值折线图显示,东部平均绩效较高,15年来基本稳定在0.8左右;西部和中部绩效均值较低,绝大多数年份处于0.3~0.5,但西部不断改善,中部则持续下降。3)对总量进行收敛性检验,发现全国、西部、中部呈现明显的随机性分异,仅东部出现随机性趋同;在绩效的收敛性检验中,全国范围内不存在随机性收敛,但东部、中部、西部各自呈俱乐部式随机性收敛态势。随机性收敛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碳排放总量和绩效不会自动降低到稳态水平,有必要进行相关政策干预,以缩小各省市间的差距。本研究为制定区域间差异化和区域内统一性农业减排政策奠定了基础。
- 吴昊玥何艳秋陈柔
- 关键词:农业碳排放碳排放绩效面板单位根俱乐部收敛
- 中国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基本框架的构建被引量:8
- 2015年
- 以GDP统计核算体系作为参考,结合中国目前碳核算的实践经验,探索性构造了中国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包含基础层级、中间层级和目标层级。基础层级是碳核算的起点,包含了核算类型、核算范围和核算制度。中间层级是碳核算的关键,包含了核算内容和核算方法。目标层级是碳核算的最终目标,主要是碳监测体系。以期通过这一套核算框架建立起"国家-地区-城市-行业"四位一体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使中国的碳核算系统化、制度化,便于国家统一管理和监控减排目标的实现程度和效果,公平分配减排责任。
- 何艳秋倪方平钟秋波
- 中国碳排放国际转移的行业敏感性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出口产业结构调整一直是中国碳排放控制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如何调整出口产业结构以达到减排目的学术界却并未给出明确回答.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法,落脚到具体行业,通过测算行业边际出口载碳量衡量中国碳排放的出口敏感性,并综合行业出口的经济影响力和环境影响力对行业进行重新分类,明确了中国出口结构调整中的重点行业.
- 何艳秋戴小文
- 最终需求视角下我国碳排放总量地区分解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碳排放总量控制是减排的必经之路,在我国区域差异大的背景下,分区减排又是急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从投入-产出法的核心思想——最终需求出发,优先满足公平性,其次兼顾效率性,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索碳排放总量地区分解方法,通过满足消费需求碳排放权保证代内公平、通过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碳排放权保证代际公平,不仅使地区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必须的碳排放权得到满足,又从碳排放权使用效率最大化上考虑使减排的经济代价尽量减少,解决碳排放总量目标区域分解的难题,为我国从碳强度控制最终转向碳排放总量控制奠定坚实的基础。结论表明国家应从地区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碳转移以及能源生产力的差异上分配差异化的减排考核目标,使各个地区愿意并且能够完成任务。
- 何艳秋
- 非线性规划法在我国分区减排中的运用被引量:2
- 2017年
- 文章从公平性和效率性的动态调整出发,将投入产出法与非线性规划模型结合,探索了如何通过分区减排以实现全国的总量减排目标。通过满足消费需求碳排放权保证"代内公平",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碳排放权保证"代际公平"。结果表明,国家应从地区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碳转移,以及能源生产力的差异上分配差异化的减排考核目标,使各个地区愿意并且能够完成任务。
- 兰想何艳秋
- 关键词:总量控制非线性规划
- 中国农业能源消耗碳排放变化驱动因素及其贡献研究——基于Kaya恒等扩展与LMDI指数分解方法被引量:54
- 2015年
- 农业低碳化发展方式是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实现途径。判断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的驱动力、驱动方向等对有的放矢地制定低成本、高效率低碳农业发展策略与措施意义重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为探讨常规因素之外还有哪些其他因素对农业碳排放有所影响,本研究以Kaya恒等式为基础,利用Kaya恒等式的数学性质将中国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解为一般技术因素、农业低碳技术因素、农村生活水平因素、间接城镇化因素以及人口规模因素等5个因素,并利用LMDI指数分解方法对这些因素进行了驱动强度与贡献率的分析。研究发现:农村生活水平提高是促成农业碳排放的最主要因素;一般技术因素与农业低碳技术因素都负向地驱动农业碳排放,相比较而言,农业低碳技术变动比一般技术变动的碳排放驱动力更为强劲;总人口变动因素对农业碳排放呈现出正向驱动力,但无论从整个长跨度区间还是细分区间来看,其正向驱动力都不强;由扩展的Kaya恒等式得出的间接城镇化指标与一般城镇化指标之间关于50%的水平在坐标系中对称,经转换与修正发现城镇化水平对农业碳排放表现出温和的正向驱动力。1990—2013年中国总的农业碳排放中一般技术因素贡献为?25.85%,农业低碳技术因素贡献率为?166.55%,农村生活水平因素贡献率为220.65%,城镇化水平贡献率为57.63%,人口规模因素的贡献率则为14.12%。文章建议在发展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通过发展通用和低碳农业技术,合理有序推进城镇化进程以及营造低碳发展的社会氛围等方面创造更适宜的环境,以达到农业低碳化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目标。
- 戴小文何艳秋钟秋波
- 关键词:农业碳排放
- 中国农业碳排放驱动因素的时空特征研究被引量:61
- 2016年
- 低碳农业不仅是减缓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经过程,研究农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对中国制定农业减排措施具有一定意义。而已有研究更注重农业碳排影响因素的显著性,未从影响因素本身出发考虑其在影响农业碳排时的时间差异和区域差异。本文将对应分析和面板模型结合,一方面从时间纬度分析了全国农业碳排放主导因素的阶段性特征,另一方面从空间纬度探讨了地区农业碳排主导因素的区域差异。得到了两方面结论:一是中国农业碳排放主导因素在时间纬度上有两个发展阶段,先由农业经济结构主导向农业机械化主导转变,再向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主导转变;二是中国农业碳排主导因素在空间纬度上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机械化水平对农业碳排的主导性由西向东减弱,农业经济结构对农业碳排的主导性东部最强,中部最弱,农业经济规模对农业碳排的主导性西部最强,中部最弱。研究结果可对中国制定分阶段、分区域农业减排政策提供参考。
- 何艳秋戴小文
- 关键词:农业碳排放面板模型
- 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的中国农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被引量:31
- 2015年
- 理清影响农业低碳发展的关键因素有助于农业现代化的顺利实现.本研究对Kaya恒等式进行扩展,将农业碳排放分解为一般技术、农业低碳技术、农村生活水平、间接城镇化与总人口变动等因素,通过差额分析因素分解方法分析以上因素对中国农业碳排放的驱动方向与贡献率,发现农村生活水、城镇化以及总人口变动因素正向影响农业碳排放变动,而一般技术与农业低碳技术因素则负向影响农业碳排放变动.从各因素变动引起农业碳排放的无方向贡献看有下列关系:农村生活水平效应>农业低碳技术效应>间接城镇化效应>一般技术效应>总人口变动效应.
- 戴小文何艳秋钟秋波
- 关键词:农业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