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远翔

作品数:24 被引量:118H指数:7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磁共振
  • 6篇直肠
  • 6篇成像
  • 6篇磁共振成像
  • 5篇直肠癌
  • 5篇肿瘤
  • 5篇肠癌
  • 4篇影像
  • 3篇直肠肿瘤
  • 3篇肠肿瘤
  • 2篇影像学
  • 2篇影像学表现
  • 2篇造影
  • 2篇肉瘤
  • 2篇细胞
  • 2篇纤维瘤
  • 2篇小肠
  • 2篇小肠造影
  • 2篇淋巴
  • 2篇TN分期

机构

  • 17篇青岛大学
  • 5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山东省青岛疗...
  • 1篇山东大学齐鲁...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作者

  • 22篇高远翔
  • 10篇周晓明
  • 7篇李志明
  • 6篇王刚
  • 5篇于澜
  • 4篇冯卫华
  • 3篇徐文坚
  • 2篇段崇锋
  • 2篇隋庆兰
  • 2篇李伟
  • 2篇谷海燕
  • 2篇马文帅
  • 2篇赵蕊蕊
  • 1篇胡效坤
  • 1篇卢云
  • 1篇焦琳琳
  • 1篇王刚
  • 1篇于海洋
  • 1篇丁磊
  • 1篇张忻宇

传媒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影像研究与医...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精准医学杂志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对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基于MRI影像组学特征和临床因素构建的联合模型在术前预测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21年3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术前行直肠MR检查且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的121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85例)与验证组(36例)。通过3D Slicer软件勾画三维感兴趣区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利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算法进行特征降维并构建影像组学模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临床因素并构建临床模型以及联合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以及联合模型的预测效能。使用Delong检验比较3种模型的预测效能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采用决策曲线评估3种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共筛选8个影像组学特征用于构建影像组学模型,血液中高水平的血小板和低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为直肠癌MSI的临床危险因素。联合模型对于直肠癌MSI显示出了较好的预测性能,训练组AUC为0.966,验证组AUC为0.931。Delong检验结果显示,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联合模型、影像组学模型的预测效能与临床模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训练组Z=3.773、2.017,P<0.05;验证组Z=2.395、1.980,P<0.05)。决策曲线表明联合模型预测直肠癌MSI的净收益最大。结论基于MRI影像组学特征和临床因素构建的联合模型在术前可以有效预测直肠癌MSI。
刘旭冯卫华王涛高远翔李志明
关键词:直肠肿瘤磁共振成像微卫星不稳定性ROC曲线
一种外科穿刺引流自动排液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科穿刺引流自动排液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目前穿刺引流装置自动排液功能不健全的问题;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积液罐,积液罐分为上腔室和下腔室,两腔室经一通孔连通,上孔口设有盖板,上腔室的侧壁上设有溢流管,积液罐外设有...
张伟高远翔王晓毛新梅
文献传递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高分辨MRI直肠淋巴结辅助诊断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23
2019年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高分辨MRI直肠淋巴结识别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术前行盆腔高分辨MRI扫描且报告中明确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直肠癌患者301例,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前201例作为学习组,后100例作为验证组。学习组男性149例,女性52例,平均年龄58.8岁;验证组男性7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60.2岁。首先,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及学习组的12 060张淋巴结高分辨MRI图像,在卷积神经网络下进行训练,模拟影像科医师的判断过程,从而建立了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人工智能自动识别系统。然后,对验证组的6 030张淋巴结高分辨MRI图像进行临床验证,人工智能和影像科医师同时对淋巴结转移情况作出诊断,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两者的诊断水平。结果经过对学习组数据的不断迭代训练,人工智能的损失函数值不断降低,诊断误差不断降低。验证组的6 030张图像,人工诊断共912张存在淋巴结转移,人工智能诊断共987张存在淋巴结转移,两者诊断结果完全相同(淋巴结位置和转移数量完全相符)的图像共772张。相比于人工诊断,人工智能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886 2,单个病例的诊断时间为10 s,而影像科医师的平均判断时间为600 s。 结论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直肠高分辨MRI淋巴结自动识别系统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且效率高,可以辅助进行临床诊断。
周云朋李硕张宪祥张正东高远翔丁磊卢云
关键词:直肠肿瘤人工智能淋巴转移磁共振成像
探究急诊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就急诊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剖腹探查方式诊断,观察组患者则接受急诊腹部CT检查诊断,分别就两组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诊断时间、失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为94.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00.00%,差异显著(P <0.05);另外,在诊断时间以及失血量比较上,观察组患者(0)ml、(26.03±1.04)min同样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48.26±2.01)ml、(59.97±2.05)min,差异显著(P <0.05);最后,在并发症发生情况上,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74.00%,差异显著(P<0.05)。结论:由此可见,在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临床诊断中,尽管急诊腹部CT临床诊断率较低于剖腹探查,但其在失血量、并发症发生等综合方面明显优于剖腹探查诊断,因此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李伟于澜王刚李志明周晓明高远翔
关键词: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ESS患者的临床特征、CT及MRI表现,并探讨其特征性表现。结果20例ESS患者其中5例子宫内膜未受累,余15例中8例病变局限于子宫累及子宫内膜、肌层,另外7例子宫、双侧附件均受累,范围广泛,可见腹盆腔多发病变。15例累及子宫内膜者有12例可见肿块向外生长,破坏子宫壁肌层的表现。11例ESS病变呈实性,9例病灶为囊实性,13例CT增强扫描其中11例病灶实性区均表现为动脉期显著强化,静脉期、延迟期持续不均匀强化;2例ESS表现为动脉期及门静脉期渐进性、向心性强化,平衡期呈均匀强化。MRI平扫T1WI肿块多呈等或混杂信号;T2WI上2例呈均匀高信号,6例肿块呈不均匀高信号或混杂信号。5例局限于内膜病例可见蜂窝样血管影。结论ESS患者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点,其中子宫破口或通道征、子宫腔内蜂窝状血管影、腹盆腔肿块向心性均匀强化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这些CT及MRI表现有助于术前诊断。
于澜王刚李志明谷海燕高远翔周晓明
关键词: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磁共振成像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CT表现与临床特点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CT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22年3月8日至3月30日本院收治的527例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其中男270例、女257例,年龄1~91岁,中位年龄15岁,平均年龄26岁,分析其临床特点以及198例进行CT检查患者的影像特点。结果52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中,主要以咳嗽(44.4%)、咽痛(30.9%)、发热(24.3%)、咳痰(20.2%)为著,部分伴有流涕、鼻塞、咳痰,偶有头痛、腹泻、乏力等症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下降33例(6.2%),淋巴细胞比率降低91例(17.3%)、升高36例(6.8%),C反应蛋白升高102例(19.4%),降钙素原升高45例(8.5%)。CT表现肺内炎症8例,呈磨玻璃影、磨玻璃影伴部分实变或斑片状高密度影,肺外表现:28例患者见少量心包积液、4例患者见少量胸腔积液、11例患者见脾脏局限性增大。结论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染性强,全身多系统受累,各年龄段均易感,青少年疫苗接种率高,临床症状轻,肺部炎症少见。老年人出现肺部炎症者主要为有基础疾病或者未接种新冠疫苗者,其CT可表现为磨玻璃影、磨玻璃影伴部分实变及斑片状高密度影,以肺野外带胸膜下和(或)肺外围多见。
刁晓鹏张军李志明徐文坚高远翔
探究胸部CT对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分级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对胸部CT在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1月为样本采集区间,在该时间段内选择45例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作为研究观察组,与此同时,选择同期45例未合并肺动脉高压的COPD患者为研究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行相同的胸部CT检查,以右心导管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探讨胸部CT在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RPAD、MPAD、LPAD等检查指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观察组中,重度患者RPAD、MPAD、LPAD水平高于中度、轻度(P <0.05),同时,胸部CT对不同分级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均在90%以上。结论:胸部CT是对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分级诊断的有效手段,推荐使用。
于澜李伟王刚周晓明高远翔李志明
关键词:胸部CTCOPD肺动脉高压
2D TSE与3D SPACE序列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价值比较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比较三维可变翻转角各向同性快速自旋回波(3D SPACE)序列与传统二维快速自旋回波(2D TSE)序列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75例,术前进行2D TSE及3D SPACE序列扫描,计算2D TSE及3D SPACE序列图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及图像评分评估图像质量。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2D TSE及3D SPACE序列诊断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准确度。结果2D TSE和3D SPACE序列的图像质量在显示直肠浆膜层或外膜[3.00(2.00,3.00)比3.00(3.00,3.00);Z=−0.16,P=0.990]、肠周脂肪[3.00(3.00,3.00)比3.00(3.00,3.00);Z=−0.259,P=0.800]、直肠系膜筋膜[3.00(3.00,3.00)比3.00(3.00,3.00);Z=−1.27,P=0.210]、瘤体[3.00(3.00,3.00)比3.00(3.00,3.00);Z=−0.03,P=0.9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D SPACE序列在显示直肠黏膜层[3.00(2.00,3.00)比3.00(3.00,3.00);Z=−2.47,P=0.013]、直肠肌层[3.00(2.00,3.00)比3.00(3.00,3.00);Z=−3.21,P=0.001]方面图像质量更高。对于瘤体,3D SPACE序列的SNR优于2D TSE序列(119.95±39.83比83.94±40.34;t=−2.54,P=0.016);对于脂肪(213.56±95.26比191.22±59.47;t=0.80,P=0.430)及肌肉(41.86±19.34比40.40±15.58;t=0.24,P=0.820),2D TSE及3D SPACE序列的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序列对比噪声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36±10.11比27.54±18.72;t=−1.54,P=0.140)。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2D TSE序列的诊断一致性(Kappa=0.49,P=0.00)比3D SPACE序列低(Kappa=0.95,P=0.000),两序列对T分期的诊断准确度分别为76.00%和98.67%。结论2D TSE和3D SPACE序列显示直肠浆膜层或外膜、肠周脂肪、直肠系膜筋膜及瘤体一样可靠。3D SPACE序列对于显示直肠黏膜层及直肠肌层较2D TSE序列更优越。对于直肠癌的术前T分期,3D SPACE序列较传统高分辨2D TSE序列的诊断准确度更高,可更好地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
马文帅高远翔高耸郝小磊冯卫华
关键词:直肠癌术前分期图像质量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影像诊断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是少见的先天性血管畸形,但临床症状多与输尿管梗阻导致的泌尿系改变及其并发症有关。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有独特的发育机制,本文旨在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影像诊断方法及治疗进展,以提高对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认识。
高远翔张黎芳
关键词:腔静脉后输尿管超声检查
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和MR特点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分析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和MR表现,了解其影像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7例侵袭性纤维瘤病患者的CT和MR表现。结果 17例患者中14例行CT检查,7例行MR检查,4例同时行CT及MR检查。行CT检查的14例患者中,CT平扫12例呈不均匀低密度,2例呈较均匀低密度;边界清楚3例,边界不清11例。10例具有明显的爪形和分叶状形态。5例CT增强检查均有不均匀强化。行MR检查的7例患者,T1WI、T2WI、脂肪抑制序列肿瘤均为不均匀信号,肿块内有部分区域各序列均为低信号,4例肿块边缘呈爪形浸润,3例边缘不清。MR增强2例均呈不均匀强化。结论 CT和MR都能较好地显示侵袭性纤维瘤病的形态。MR的信号特点可以推断肿瘤的成分。MR比CT能更精确地显示病灶的形态和范围,对侵袭性纤维瘤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高远翔张黎芳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