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樊一笋

作品数:29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江苏省卫生厅医学科技发展基金江苏省临床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细胞
  • 8篇抗体
  • 6篇生物学
  • 6篇排斥
  • 5篇单克隆
  • 5篇单克隆抗体
  • 5篇血小板
  • 5篇细胞反应
  • 5篇淋巴
  • 5篇淋巴细胞
  • 5篇淋巴细胞反应
  • 5篇免疫
  • 5篇克隆
  • 5篇混合淋巴细胞
  • 5篇混合淋巴细胞...
  • 4篇排斥反应
  • 4篇外周
  • 4篇外周血
  • 4篇CD154
  • 3篇荧光

机构

  • 20篇苏州大学
  • 9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剑桥大学
  • 1篇常州市第二人...
  • 1篇宜兴市人民医...
  • 1篇张家港市第一...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苏州和锐医药...
  • 1篇光景生物科技...

作者

  • 29篇樊一笋
  • 11篇张学光
  • 7篇顾国浩
  • 5篇丁双双
  • 5篇温端改
  • 5篇欧阳骏
  • 4篇朱华亭
  • 3篇侯健全
  • 3篇耿春松
  • 2篇胡振华
  • 2篇鲁继光
  • 2篇严春寅
  • 2篇徐敏
  • 2篇蔡惠芬
  • 2篇樊彩斌
  • 2篇史进方
  • 2篇吉丽娟
  • 2篇於葛华
  • 2篇谢秋
  • 2篇黄益萍

传媒

  • 3篇临床检验杂志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江苏医药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实验与检验医...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生理学报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现代免疫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人CD154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抗人CD154单克隆抗体1B1和4F1,其制备方法以及基于这些单克隆抗体配对制备的可溶性人CD154酶联检测试剂盒。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使用所说的试剂盒定性和定量检测人生物学样品中存在的可溶性人CD154,借以诊断...
张学光樊一笋施勤
文献传递
CD40信号介导同种反应中CD4^+T细胞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CD40信号在血管内皮细胞(ECV)与人外周血CD4+T细胞体外共培养的同种反应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采用免疫磁珠阴性选择法分离获得人外周血CD4+T细胞,将纯化的CD4+T细胞与高表达CD40分子的ECV体外共培养,同时应用功能型CD154单克隆抗体阻断CD40信号,通过检测不同时间点的共培养上清IL-2、IFN-γ水平及CD4+T细胞的增殖来评价CD40信号在同种反应中的生物学效应。结果CD4+T细胞与ECV共培养组上清中的IL-2和IFN-γ水平高于含有CD154单克隆抗体的阻断效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CD154单克隆抗体通过阻断CD40共信号,能有效地抑制CD4+T细胞活化,并使之对同种抗原的刺激,维持在较低的应答水平,在共培养的第6天差异最为显著(P<0.05)。结论CD40信号参与ECV介导的CD4+T细胞分泌IL-2和IFN-γ,并介导CD4+T细胞对同种抗原的免疫反应;CD154单克隆抗体等多种干预CD40信号的生物制剂可能在移植排斥的免疫负性调节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柴志军樊一笋杨炳华朱华亭顾国浩张学光
关键词:CD40信号细胞因子
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患者血清IL-15、穿孔素及颗粒酶B mRNA的表达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5(IL-15)、穿孔素(PFP)、颗粒酶B(GraB)mRNA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AR)、环孢素A(CsA)肾毒性、细菌感染时的变化。方法采用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动态检测45例肾移植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中IL,15、PFP及GraB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AR组IL-15、PFP及GraB mRNA的表达均高于肾功能稳定组,较临床症状出现早2~3d;经激素冲击治疗后,PFP及GraB mRNA的表达减弱,但IL-15 mRNA未见明显减弱。细菌感染组PFP和GraB mRNA的表达水平亦上升,但IL-15 mRNA的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升高。CsA中毒组三项指标在监测过程中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FQ-PCR测定PBL中IL-15、PFP及GraB mRNA表达是一种无创、较敏感的早期检测AR的方法,并可以预测抗排斥反应的治疗效果。IL-15作为CD8记忆T细胞生长和活化必须的细胞因子,可能是介导AR发生的重要因子。它受细菌感染因素干扰少,与PFP和GraB mRNA同时检测对AR的判断更为准确。
欧阳骏温端改侯健全严春寅樊一笋顾国浩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5穿孔素颗粒酶B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
内参基因β-actin质粒标准品的构建被引量:14
2008年
为构建检测内参基因β-actin mRNA表达水平差异的标准品,以成人外周血细胞的总RNA为模板、Random 6 mers为引物反转录合成cDNA,用该cDNA为模板PCR扩增人β-actin基因相应的cDNA片段,构建PMD-18-β-actin重组质粒,鉴定测序后,用荧光定量PCR制作标准曲线。结果外周血提取的总RNA完整性良好,构建的β-actin质粒经PCR扩增后得到一186bp的清晰条带,测序结果与目的片段完全一致,且质粒的原始浓度为2.39×1013 copies/mL,倍比稀释至2.0×104copies/mL均能得到良好的标准曲线(R2=1),提示构建β-actin基因荧光定量PCR标准质粒成功。
王玉林史进方蔡惠芬樊一笋顾国浩
关键词:内参基因荧光定量PCR
肾脏移植术后免疫干预及调控预防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侯健全欧阳骏温端改樊一笋陈强孙鹤云
2001年1月~2005年12月,自选课题、自筹经费进行了研究。该研究旨在从免疫抑制剂新药的应用、免疫抑制剂联合用药及用药时机、供者特异淋巴细胞注输、抗T细胞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应用等几个方面对移植受者体内的免疫系统进行调...
关键词:
关键词:肾脏移植术排斥反应免疫调控免疫抑制剂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卡巴胆碱调节胎羊心血管功能中的作用
2012年
本研究通过静脉给予胎羊胆碱能激动剂卡巴胆碱,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卡巴胆碱调节胎羊心血管功能中的作用。胎羊静脉注射胆碱能激动剂卡巴胆碱(5 μg/kg),动态检测和分析心血管功能指标变化。在给药前后收集胎羊血液标本,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I (angiotensin I, Ang I)、血管紧张素II (angiotensin II, Ang II)、血管升压素(vasopressin,VP)水平,并测定胎羊血气、电解质浓度及血浆渗透压等指标。结果显示:胎羊静脉注射卡巴胆碱后,血压先短暂下降后又升高,在血压短暂下降的同时伴有心率减慢(P < 0.05),并于30 min恢复到基础水平;血浆VP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P >0.05),而Ang I及Ang II含量增加(P < 0.05);胎羊静脉注射卡巴胆碱后,胎羊血气指标、电解质浓度及血浆渗透压均无明显变化(P > 0.05)。胎羊静脉给予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预处理组(阿托品+卡巴胆碱组)血浆Ang I及Ang II含量低于未给予M受体阻断剂处理组(卡巴胆碱组)(P < 0.05)。以上结果提示,胎羊静脉注射卡巴胆碱可引起心血管功能(如血压和心率)的变化,这一反应可能与胎羊外周血液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相关激素改变有关。
耿春松万镇冯亚红樊一笋
关键词:血压胎羊卡巴胆碱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阿莎希丝孢酵母菌感染2例被引量:3
2014年
阿莎希丝孢酵母菌(Trichosporon asahii)隶属于真菌纲、担子菌门、担子菌亚门、担孢目、皮肤丝孢酵母科毛孢子菌属,是条件致病菌,多分离自内源性免疫缺陷患者和肝炎病人血液中,也有引起哺乳动物白毛结节的报道[1],国外报道多引起血液病、恶性肿瘤、免疫缺陷、白细胞减少症等患者的皮肤或血行感染,国内曾有阿莎希丝孢酵母致导管相关感染[2]、阿萨希毛孢子菌非系统播散性感染等报道[3],但导致颅内感染的报道未检索到。近期我院自导管相关感染和颅内感染患者分离出阿莎希丝孢酵母菌各1例,报告如下。
丁双双吉丽娟樊一笋鲁继光
关键词:颅内感染真菌抗真菌药物
伴两个t(15;17)易位的四倍体核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伴有2个t(15;17)易位的四倍体核型APL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 选取5例伴有2个t(15;17)易位为特征的四倍体核型APL病例,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或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采用流式细胞术对1例患者进行DNA倍性分析,检测APL患者白血病细胞表面CD2、CD13、CD15、CD33和CD34的表达;采用PML/RARα双色探针和FISH技术,检测其中1例APL患者的PML/RARα融合基因;采用RT-PCR技术,检测2例APL患者的PML/RARα融合基因的转录本.结果 5例APL患者均为男性,中位年龄38岁.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显示,骨髓早幼粒细胞胞体巨大、胞核畸形.R显带染色体分析显示,5例APL患者均有以2个t(15;17)(q22;q12)为特征的四倍体或近四倍体核型细胞,其中1例同时伴有t(15;17)二倍体核型细胞和1个正常细胞,2例同时伴有正常核型的细胞.5例APL患者中,1例经间期FISH检测证实,含有2个PML/RARα融合荧光信号;2例经RT-PCR检测证实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5例APL患者中,1例患者的白血病细胞仪表达CD33;其余4例表达CD13和CD33,其中2例同时表达CD2,1例同时表达CD34.采用流式细胞术对1例患者进行DNA倍体分析,发现四倍体克隆峰,其DNA指数为1.998,变异系数为8.2%.全部病例经全反式维甲酸和(或)砷剂治疗后均获得完全缓解.结论 伴2个t(15;17)易位的四倍体APL患者的骨髓涂片中均可见到巨大畸形白血病细胞;此类患者多为短型PML/RARα转录本;此类核型异常并不影响全反式维甲酸的疗效及预后.
樊一笋沈霞潘金兰薛永权尹栩芳
阿莎希丝孢酵母菌感染两例
丁双双吉丽娟樊一笋鲁继光
两株抗人CD40配体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
CD40配体(CD40L、CD154、gp39)是一种分子量为33KDa 的Ⅱ型跨膜糖蛋白,其基因定位于Xq26.3-Xq27.1,属于肿瘤坏死因 子(TNF)超家族,主要表达...
樊一笋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