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勇
- 作品数:10 被引量:83H指数:6
-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发性肝癌组织TACC3、p53蛋白表达变化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组织转录相关酸性卷曲蛋白3(TACC3)、p53蛋白表达变化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各112例份,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TACC3、p53蛋白表达。分析原发性肝癌组织TACC3、p53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原发性肝癌组织TACC3、p5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均<0.05)。原发性肝癌组织TACC3、p53蛋白表达与肿瘤最大直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与性别、年龄、肿瘤数目无关(P均>0.05)。原发性肝癌组织TACC3表达与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613,P<0.05)。以TACC3、p53蛋白表达的平均值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TACC3或p53蛋白高表达者与低表达者。TACC3、p53蛋白高表达者3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其低表达者(χ~2分别为4.843、4.020,P均<0.05)。结论原发性肝癌组织TACC3、p5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其表达变化与肿瘤进展和患者预后不良有关。
- 马洪斌刘建勇卢诚震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P53蛋白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 大功率微波消融治疗肝癌临床疗效及其复发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6
- 2015年
- 目的比较大功率微波消融治疗小肝癌和大肝癌的疗效,分析大功率微波治疗肝癌的安全性及与术后肿瘤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45例未行其它治疗的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共60个肿瘤病灶行80~100 W大功率和(2450±10)MHz微波频率消融治疗,肿瘤直径范围为3~8 cm,肿瘤直径3~5 cm(小肝癌46个)和肿瘤直径5~8 cm(大肝癌14个)。比较消融治疗后两组肿瘤完全消融率,分析影响大功率微波消融治疗后复发、并发症发生和疗效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在微波消融后1个月行超声造影、增强CT或MRI检查,发现小肝癌组一次性完全灭活率为82.6%(38/46),显著高于大肝癌组的64.3%(9/14,P=0.037);小肝癌组和大肝癌组二次完全灭活率分别为100.0%(46/46)和85.7%(12/14,P〉0.05);术后4例患者发生右侧少量胸腔积液;大功率微波消融术后局部复发率为22.2%(10/45);1 a和2 a生存率分别为95.6%(43/45)和86.7(39/4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复发与肿瘤病灶临近危险区域(P=0.017)、血清HBV DNA阳性(P=0.027)、病灶数目(P=0.022)和术前AFP水平(P=0.025)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HBV DNA阳性(P=0.031)和肿瘤病灶临近危险区域(P=0.039)为原发性肝癌在微波消融治疗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大功率微波对于小肝癌完全消融率高于大肝癌,是安全的、高效的;推测乙型肝炎病毒载量与肿瘤病灶临近危险区域是大功率微波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张宁宁程晓静刘建勇周永和李菲陆伟
- 关键词:肝癌微波消融大功率复发
- 原发性肝癌病理分化程度与超声造影表现的关系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评价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超声造影(CEUS)血供增强模式的显像特征,探讨HCC组织学分化程度与CEUS的关系。方法回顾术前应用Sono Vue超声造影剂的224例259个HCC病灶CEUS表现,将所获得曲线形态、灌注参数及灌注模式与标本的组织分化程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不同分化程度HCC始增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组达峰、增强和始消时间出现均最早,其次为中分化组,高分化组最晚;低分化组增强时间和廓清时间均最短,其次为中分化组,高分化组最长,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脉相早期造影剂灌注模式分为蛛网样、放射样及混合样三类,高分化组以放射样为主28例(47.14%),蛛网样最少7例(14.29%);低分化组大部分表现为蛛网样88例(69.29%),只有6例(4.73%)为放射样;中分化组大部分为混合样(49/83,59.04%)。结论不同分化程度HCC超声造影声学定量参数变化特征及动脉相灌注模式不同,CEUS可作为评估HCC分化程度及生物学行为的可靠方法。
- 刘建勇周永和李嘉刘勇刚陆伟
- 关键词:造影剂肿瘤分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肾功能早期损害的横断面研究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肾功能早期损害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就诊于我院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且未经系统治疗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应用简化肾脏病饮食调整工作组(MDRD)方程和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合作工作组(CKD-EPI)方程计算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并对影响e GFR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简化MDRD方程和CKD-EPI方程计算e GFR(M-e GFR、C-e GFR),52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分别有88例(16.67%)和62例(11.74%)出现e GFR下降,较114例健康对照者中10例(8.77%)和6例(5.26%)的下降率高(χ2分别为4.518和4.156,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年龄、乙肝表面抗原(HBs Ag)和体质指数均是M-e GFR的影响因素;年龄、HBs Ag、性别和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是C-e GFR的影响因素;而患者的乙肝病毒载量(HBV-DNA)及乙肝e抗原(HBe Ag)均不是M-e GFR或C-e GFR的影响因素。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并发一定程度的肾功能早期损害,年龄和HBs Ag水平是主要影响其肾功能的因素,临床上应注意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肾功能进行监测。
- 韩雪李菲宋立文刘建勇宓余强
- 关键词:肾小球滤过率
-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探讨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观察干预前后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抗生素使用与否在感染、发热之间的差异,指导抗生素规范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659例次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资料,根据介入治疗时是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分为预防用药组、未预防用药组,比较两组发热及感染情况。结果介入术后共发生医院感染26例次,总体感染率3.95%(26/659);其中预防用药组21例次,感染率4.09%(21/514);未预防用药组5例次,感染率3.45%(5/145),两组比较P〉0.05。308例次术后出现发热,其中预防用药组239例次(46.5%),未预防用药组69例次(47.6%),两组比较P〉0.05。预防用药组平均发热体温95%CI为37.80~38.70qC,未预防用药组为37.65~38.90℃,两组比较P〉0.05。预防用药组、未预防用药组最初发热时间中位数均为第3天。预防用药组热程平均为4.12d,预防用药组平均为3.76d,两组比较P〉0.05。结论行TACE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与未应用者在感染类型、感染率、发热率及最初发热时间、热程及发热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中无需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 朱文艳刘建勇周永和刘莉冯姝高斌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抗生素发热
- 超声引导下局部消融治疗危险区域原发性肝癌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局部消融术对危险区域肝癌的治疗效果并评估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9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79例初次行超声引导下消融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按肿瘤位置不同分为危险区域组(134例)和非危险区域组(45例),均接受消融治疗。术后对患者肿瘤复发、死亡情况进行随访,无复发或死亡者随访至2019年9月。比较危险区域组和非危险区域组患者消融术后并发症、肿瘤完全缓解情况、肿瘤复发或进展及术后生存情况。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肿瘤局部进展率、累积生存率,2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2组患者基线水平无差异。危险区域组和非危险区域组术后轻度、重度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个月甲胎蛋白(AFP)下降率、复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2.5%vs 51.1%、6.0%vs 2.22%、75.0%vs 80.0%和33.9%vs 26.3%,P值均>0.05);术后1个月完全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8%vs 93.3%,P=0.990);危险区域组和非危险区域组术后1、2年肿瘤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0.7%、63.50%和37.1%、55.0%,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18个月和27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3,P=0.449);术后1、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6.8%、93.3%和90.3%、8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0,P=0.731)。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局部消融术治疗危险区域肝癌可行、安全、有效。
- 王婷王春妍刘建勇周永和陆伟李嘉周莉
-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
- 呼吸调控对CT下肝癌消融治疗穿刺成功率的影响及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呼吸调控对穿刺成功率的影响及调控后效果。方法将我院130例需在CT下肝癌消融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观察组患者进行术前的呼吸训练,并为其安装肌电生物反馈仪,使其根据信号训练,逐渐形成条件反射。对照组于术前1天和局麻后即将穿刺时,由护士和操作医生指导屏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穿刺成功率分别为70.77%、41.54%,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观察组术前心率、呼吸与入院时比较相近,而对照组在术前高于入院时。结论肝癌消融术前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固定肝脏位置,使医生准确穿刺到达靶区减少穿刺次数,可降低出现血管、胆道损伤等并发症的风险。
- 王躬莉王敬张宁宁李谦刘建勇
- 关键词:穿刺成功率护理
- 大功率微波与射频消融治疗较大肝癌的近期疗效研究被引量:15
- 2014年
- 目的探讨大功率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与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较大肝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及术后复发转移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01例未行其他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45例(病灶数n=60)行大功率MWA治疗(80~100 W),56例(病灶数n=68)行RFA治疗。肿瘤直径范围为3~8cm,依据肿瘤直径分为两组:肿瘤直径3~<5 cm组及肿瘤直径≥5 cm组。消融后1月行超声造影、增强CT或MRI检查。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肿瘤完全坏死率、局部复发率、并发症、生存情况,随访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疗效并分析肝癌复发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大功率MWA与RFA对于3~<5 cm病灶1次完全坏死率分别为82.6%(38/46)、80.0%(40/50);2次完全坏死率分别为100.0%(46/46)、98.0%(49/50)。MWA与RFA对于≥5cm病灶1次完全坏死率分别为64.3%(9/14)、33.3%(6/18);2次完全坏死率分别为85.7%(12/14)、50.0%(9/18)。MWA与RFA组术后2年总复发率分别为40.0%(18/45)、42.9%(24/56)。MWA与RFA组术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95.6%(43/45)、86.7%(39/45)及94.6%(53/56)、89.3%(50/56)。两组患者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2)。单因素分析示术后复发转移与肿瘤个数(P=0.025)、术前AFP值(P=0.031)、乙肝HBV-DNA载量(P=0.035)及肿瘤病灶邻近危险区域(P=0.001)有关。多因素分析提示,乙肝HBV-DNA载量(P=0.023)与肿瘤病灶邻近危险区域(P=0.001)是肝癌消融治疗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WA治疗较大肝癌的完全坏死率比RFA高,局部复发率比RFA低。肿瘤个数、术前AFP值、患者HBV-DNA病毒载量以及肿瘤病灶邻近危险区域都是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其中后两者是独立危险因素。
- 张宁宁程晓静刘建勇周永和李菲陆伟
- 关键词:肝肿瘤消融技术
-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皮肝穿刺微波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肝穿刺微波消融(PMCT)和单纯PMCT及单纯TACE治疗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不能或不愿手术治疗的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男40例,女20例),分为PMCT+TACE组(联合组),PMCT组,TACE组,比较三组的疗效、安全性及实用性。结果联合组瘤体缩小(≥50%),AFP转阴(<400μg/L),综合疗效显著高于TACE组及PMCT组。联合组2年内复查超声、CT、磁共振,3例复发,再次行PMCT联合TACE治疗,肿瘤消失,AFP<400μg/L;TACE组10例复发,5例AFP≥400μg/L;PMCT组3例复发且AFP≥400μg/L。结论 TACE联合PMCT在治疗中晚期肝癌中实用性好,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高,疗效优于单纯TACE或PMCT。
- 于万有刘建勇边卓周永和
- 关键词:中晚期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介入
- TACE联合PMCT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比较TACE联合PMCT与单独使用PMCT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将行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TACE联合PMCT治疗组(TP组)及PMCT治疗组(P组)。TP组患者接受TACE治疗后1~3周内行DSA检查结果决定是否行超声引导下PMCT治疗。对P组患者单独采用PMCT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肝功能,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的改变情况,相关并发症及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接受TACE联合PMCT治疗患者AFP值下降及肿瘤缩小程度较单独采用PMCT治疗明显;两组患者生存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TACE联合PMCT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较单独使用PMCT治疗更有效。
- 丁一曹智陆伟黄汝刚刘建勇
- 关键词:肝细胞癌经皮微波凝固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