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文
- 作品数:15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闽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从东汉碑刻通假字考订东汉语音被引量:2
- 2011年
- 整理出45方东汉碑刻中的通假字,确定这些通假字以及它们的本字在《广韵》中的声韵调以及其上古音所属韵部,并据此考订东汉语音。从东汉碑刻中的通假字来看,东汉时期语音与《诗经》韵文为代表的上古音大体上相近,同时也存在一些特点:声母方面,清浊音的分别、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的区别和中古音相比不甚明显;匣母与见组声母同属一类;邪母与喻四、定母的关系十分密切。韵部方面,个别韵由上古音到《广韵》音系的演变在东汉已经显露出开始的迹象;东部和冬部相通等等。
- 吴文文
- 关键词:东汉碑刻通假字
- 从闽南语、赣方言角度浅议古代诗歌的理解
- 2014年
- 用保存有丰富古代汉语特征的方言分析古代诗歌,有助于克服语言障碍,探索作品的本原形态。本文利用分散留存于闽南语及赣方言中的古汉语语音特点、特殊词汇、语法现象,分析了唐代王湾《次北固山下》、宋代朱熹《观书有感》和上古时期的《诗经·东门之池》、《诗经·何彼秾矣》、《诗经·将仲子》等5首古诗,表明方言学与古代文学的学科交叉,既有利于在古籍整理中进行正确释读,也有助于更好地开展古代诗歌教学。
- 吴文文
- 关键词:闽南语赣方言古代诗歌《次北固山下》《观书有感》《诗经》
- 利用出土文献 重注先秦典籍——简评汤漳平、王朝华译注《老子》
- 2015年
- 汤漳平、王朝华译注《老子》,是国内利用北大汉简《老子》进行文本校勘、字词训诂的第一本专著,并较为全面地利用有关出土文献开展了对《老子》文本及老子思想的研究。此书对老子思想体系中重要概念、范畴具有独到的辨析;推崇林语堂先生有关老子哲学的阐释亦是此书特色。
- 吴文文
- 关键词:出土文献老子思想
- 论《诗经·国风》的早期传播
- 2011年
- 通过对《诗经.国风》语言形式的分析,探讨了它们在创作初期广为传播的深层次原因及其传播特点。《国风》的早期传播方式是以口头传播为主。在口头传播过程中,《诗经.国风》160篇最终得以胜出从而流传至今,源于这些篇目的创作者把歌谣的音乐性和韵律感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相对而言,这些诗歌的内容等因素在传播的初期则处于次要地位。
- 吴文文
- 关键词:诗经国风乐感
- 以古汉字字形为材料考证闽南方言古语词例释
- 2013年
- 通过建立12个闽南方言词词义和对应古汉字造字本义之间的联系,确立这些词语的古语词性质。这12个词是"鼎、册、目、乌、粟、暴、走、行、日、食、寒、索"。通过这些例子探讨了拓展方言古语词考证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吴文文
- 关键词:闽南方言古汉字
- 灵活应对两岸文字歧异
- 2010年
- 一、问题的提出众所周知,闽台之间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这为福建省和台湾地区开展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两岸携手描绘环海峡经济圈之美好前景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文字书写上的歧异。
- 吴文文
- 关键词:心理认同文字书写大陆经济台湾民众正体字
- 试论陈淳思想中伦理范畴与天命的关系
- 2012年
- 一、朱熹、陈淳之前有关天与天命的认识简述
陈荣捷先生指出:“《北溪字义》以命为首,此是其特色处。《朱子语类》、《朱子全书》与《性理精义》均未以《命》字另为一门。陈淳之所以如此重视命者。盖以其寻觅源头处,穷到理而天理流行,
- 吴文文
- 关键词:伦理范畴《朱子语类》陈荣捷天理
- 陈元光《龙湖集》用韵考被引量:2
- 2011年
- 从音韵角度出发,归纳整理了陈元光《龙湖集》韵谱及韵例,考察其用韵特点,对其异摄通押现象进行了分析。同时把《龙湖集》用韵情况与初唐时期诗文用韵特点进行了比较,发现存在一些相互印证之处,并据此认为,不能因其部分出韵现象而判断《龙湖集》非陈元光所作。
- 吴文文
- 关键词:用韵初唐
- 北大汉简《老子》通假字及用韵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通过整理分析北京大学藏汉简《老子》中的全部通假字,可考订该材料所代表的西汉语音:声母方面,匣母与见组声母同属一类;邪母与喻四的关系十分密切;和中古音相比,清浊音的分别、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的区别不甚明显;等等。从北大汉简《老子》通假字及用韵材料来看,其韵部分合具备罗常培、周祖谟等人总结出来的大部分西汉语音特点,如鱼矦合为一部,脂微合为一部,歌支通押、幽宵通押等,但同时也存在真文不同部、幽矦相押、鱼铎相押等特征。另外,北大汉简本在《老子》用韵韵例的判定、考察《老子》文本演进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
- 吴文文
- 关键词:通假字用韵
- 《闽台文化交流》公开发行五周年座谈会综述
- 2011年
- 2011年1月6日,《闽台文化交流》公开发行五周年座谈会在漳州师院逸夫楼会议大厅隆重举行。此次座谈会是希望在总结五年办刊成就的基础上,在编者、作者、读者之间搭起一个沟通的平台,就《闽台文化交流》的定位、风格、组稿、栏目建设、出版发行等各方面吸取专家学者的宝贵意见,使刊物办得更好、走得更远。
- 吴文文
- 关键词:文化交流闽台专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