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洋

作品数:46 被引量:406H指数:11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8篇农业科学
  • 6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8篇玉米
  • 7篇性状
  • 6篇土壤
  • 6篇耕作
  • 5篇高产
  • 4篇养体
  • 4篇栽培
  • 4篇同工酶
  • 4篇平贝
  • 4篇平贝母
  • 4篇组培
  • 4篇耕作方式
  • 4篇高产高效
  • 4篇贝母
  • 3篇玉米丝黑穗
  • 3篇玉米丝黑穗病
  • 3篇深松
  • 3篇丝黑穗病
  • 3篇土壤物理
  • 3篇秸秆

机构

  • 43篇黑龙江省农业...
  • 5篇延边大学
  • 5篇北京市农林科...
  • 4篇黑龙江八一农...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辽宁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通化市农业科...

作者

  • 45篇于洋
  • 34篇钱春荣
  • 30篇宫秀杰
  • 22篇姜宇博
  • 17篇王俊河
  • 13篇赵杨
  • 11篇郝玉波
  • 11篇葛选良
  • 10篇李梁
  • 8篇马军韬
  • 5篇孙丹
  • 4篇廉美兰
  • 4篇朴炫春
  • 3篇王荣焕
  • 3篇刁艳玲
  • 3篇杨忠良
  • 3篇赵久然
  • 3篇张卫建
  • 2篇杨国航
  • 2篇赵念力

传媒

  • 12篇黑龙江农业科...
  • 5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经济技术协作...
  • 3篇玉米科学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作物杂志
  • 2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北方园艺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乡镇企业...
  • 1篇黑龙江八一农...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中国植保导刊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行政事业资产...
  • 1篇农学学报

年份

  • 8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2
  • 6篇2011
  • 9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组培平贝母形态转变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以平贝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组培平贝母培养过程中培养体不同发育时期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发育过程中各培养体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形成小鳞茎后酶带比较稳定,且酶带数最多,达到8条,愈伤组织在Rf=0.275处出现了颜色较浅且细的特异性带,而其它时期的培养体则没有此带,其活性也在刚形成小鳞茎时达最高。
孙丹朴炫春刁艳玲高日于洋廉美兰
关键词:平贝母过氧化物酶
不同熟期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运特征被引量:13
2017年
本文以9个不同熟期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14和2015年在哈尔滨市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熟期玉米品种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运特征,为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合理选用品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品种熟期越长,其穗粒数与产量越高,但中早熟品种与中晚熟品种产量差异不显著;品种熟期越长,其花前与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越多,中早熟与中晚熟品种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差异不显著;成熟期干物质主要分配在籽粒,各器官所占比重依次为籽粒>茎>叶>穗轴>苞叶>叶鞘;中早熟品种收获指数最高,比极早熟和中晚熟品种高4个百分点;不同营养器官其花后干物质转运量不同,3种熟期品种仅叶片有稳定的干物质输出,极早熟品种叶鞘干物质没有转运,中早熟和中晚熟品种叶鞘不同年度间均有少量干物质输出;3种熟期类型品种花后干物质积累率在56%~69%,花后物质积累对籽粒产量贡献率高达89%~98%。可见,在哈尔滨地区,无论是极早熟品种、中早熟品种还是中晚熟品种,玉米产量的形成主要依靠花后同化物积累,而非营养器官的物质转运;花前、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与出苗至吐丝期间≥10℃有效积温呈显著正相关,与吐丝至成熟期间≥10℃有效积温呈显著负相关。
钱春荣王荣焕赵久然于洋徐田军郝玉波姜宇博宫秀杰李梁葛选良
关键词:玉米干物质转运
玉米果穗不同位势子粒灌浆特性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以8个玉米品种为试材,研究玉米灌浆期果穗不同部位子粒灌浆特性。结果表明,供试8个玉米品种,中下部子粒的百粒重变幅范围为34.02~51.38 g,极差为17.36 g,品种之间的变异系数为13.76%;上部子粒的百粒重变幅范围为28.61~35.13 g,极差为6.52 g,变异系数为7.29%。从灌浆开始至灌浆快增期结束上部子粒百粒重变异系数为66.13%~13.18%,中下部子粒百粒重变异系数为54.38%~12.10%,随灌浆进程子粒百粒重变异系数呈减小趋势。中下部子粒平均灌浆速率始终高于上部子粒,上部子粒灌浆速率的变异系数大于中下部子粒,且灌浆速率的变异系数随灌浆进程呈先降后增的趋势,吐丝后56 d灌浆速率的变异系数快速增长。品种间各灌浆参数的变异系数均为上部子粒大于中下部子粒。选用子粒灌浆粒位差异小的品种,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上部子粒灌浆、提高粒重是实现玉米高产栽培的技术途径。
钱春荣王荣焕赵久然于洋郝玉波姜宇博宫秀杰李梁葛选良
关键词:玉米子粒灌浆灌浆特性
黑土区深松改土对玉米产量形成和土壤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明确黑土区玉米田合理的深松方式,探索不同深松处理对土壤物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先玉335为供试材料,进行玉米田深松改土试验。结果表明:深松改土后土壤容重和坚实度显著降低,土壤田间持水量提高;深松可以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其中以秋季深松30cm效果最好。
王俊河郝玉波姜宇博钱春荣于洋宫秀杰李梁
关键词:玉米深松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
还田作物秸秆腐解特性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2
2017年
为实现还田作物秸秆有效腐解,本文总结了还田作物秸秆腐解特性及其自身条件、水热条件、土壤条件、外源氮素等相关影响因素,同时重点介绍了还田作物秸秆腐解的土壤微生物效应方面的研究之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还田作物秸秆有效腐解的研究做出了些许设想,以期对科学制定作物秸秆还田工艺、指导合理施肥和科学用养地等研究领域提供有效参考。
葛选良于洋钱春荣
关键词:作物秸秆影响因素
农发行信贷风险探析
2017年
在粮食购销市场化和企业改制的大环境下,农发行信贷资金管理的政策环境、管理方式,手段和要求等均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如何构建信贷风险防范机制,努力控制经营风险,保障信贷资金安全是当前农发行工作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
于洋
关键词:农发行信贷风险
不同化学药剂对玉米孤雌生殖的诱导效果被引量:7
2010年
应用4种化学药剂DMSO、MH、PEG和Col,通过均匀设计方法进行4因素6水平[U6*(64)D=0.2990]处理,对10份不同遗传背景材料诱导玉米孤雌生殖。结果表明,在已处理的1268个果穗中,平均结实粒率为0.024%~0.176%;化学药剂DMSO与Col、MH与PEG之间存在正交互作用,DMSO与MH之间存在负交互作用,筛选出最佳组合为0.01%DMSO+70mg/kgMH+900mg/kgPEG+0.10%Col;此外,试验材料的基因型不同,对玉米孤雌生殖有极显著的影响,德国杂交种KX2564诱导率最高,为0.383%。
王俊强赵念力钱春荣宫秀杰于洋王振华
关键词:玉米孤雌生殖化学药剂均匀设计
化学药剂诱导玉米孤雌生殖选育自交系的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进一步探讨化学药剂诱导玉米孤雌生殖获得二倍体纯系的可行性。[方法]选择4种化学药剂二甲基亚砜(DMSO)、马来酰肼(MH)、聚乙二醇(PEG)、秋水仙碱(Col),采用4因素6水平的L6(64)D=0.299 0正交试验设计处理10份遗传背景不同的玉米材料。[结果]DMSO与Col处理对玉米孤雌生殖诱导率有显著效果;DMSO与PEG、MH与Col不存在交互作用;DMSO与MH、DMSO与Col、MH与PEG有交互作用,其中DMSO与Col、MH与PEG之间存在正交互作用,而DMSO与MH之间存在的是负交互作用;38份孤雌生殖纯系与4份常规自交系进行AB式不完全双列杂交,结果各个组合达到极显著差异,A、B组亲本配合力及其双亲间的配合力均达到极显著差异。[结论]化学药剂诱导玉米孤雌生殖获得二倍体纯系在玉米育种上的应用是可行的。
赵念力苏俊闫秀峰钱春荣宫秀杰于洋
关键词:玉米孤雌生殖正交试验设计配合力
春季深松对土壤物理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3
2011年
为防止农田表土流失、风蚀和犁底层加厚,为建制机械化的新型耕作制度,以德美亚1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了春季深松30和40cm处理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深松对土壤紧实度、苗期土壤容重的降低和苗期土壤含水量的增加有明显作用,其中,春季深松40cm处理效果较好;深松能够增加玉米产量,其中春季深松40cm增产幅度最大,增产20.5%。
王俊河宫秀杰于洋赵杨姜宇博钱春荣
关键词:玉米土壤物理性质
松嫩平原中南部玉米新品种耐密性初探
2016年
为了筛选适宜松嫩平原中南部地区增密种植的玉米新品种,提高种植密度,提升粮食产量,对4个新近通过审定的玉米品种进行了品种耐密性研究。设置中高密(75000株·hm^-2)和高密(90000株·hm^-2)两个密度水平,通过对玉米主要生育期、植株性状、倒伏率、空秆率、果穗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等生理指标的调查与测量,研究参试品种的耐密性及高密度种植对玉米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出苗期无明显影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高,部分参试品种拔节期延迟1d,抽雄期、吐丝期延迟1~2d,果穗秃尖增长明显,籽粒百粒重降低;参试品种抗倒伏能力较强;龙作1号在两个密度条件下空秆率均较低,表现出了较好的防空秆能力;4个参试品种在密度升高过程中产量变化趋势不一致,稷秣108呈产量增加趋势,其它品种呈产量降低趋势。其中,利民33在申高密条件下产量最高;稷裱108在高密条件下产量最高,适宜高密度种植;利民33穗位相对较低,更符合机械化收获标准。
姜宇博王俊河于洋宫秀杰郝玉波李梁钱春荣葛选良
关键词:玉米耐密性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