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治疗阵发性室上速 2013年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在阵发性室上速的应用。方法对本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8月之间室上速射频消融治疗,按照三维或传统术式进行比较。结果比较三维组和传统手术组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量,对患者随访比较成功率。结论通过应用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治疗阵发性室上速,具有高成功率,良好的安全性。与此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减少手术时间以及X线曝光时间。 张荣华 肖玉芬 杨洁 符炜关键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三维标测 射频消融 血栓抽吸导管对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微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评价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对心肌微灌注和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7月在个旧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接受急诊PCI并使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的STEMI患者,根据是否使用抽吸导管分为急诊PCI组(A组,42例)和急诊PCI中使用抽吸导管组(B组,54例)。比较组间的基础资料、术后心肌灌注情况和随访情况。结果两组问基础和临床资料相似;A组在无复流或慢血流方面较B组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8%比3.7%,P〈0.05)。B组比A组可显著改善cTFC帧数[(26.45±3.62)比(55.78±4.95),P〈0.05],B组比A组可显著改善MBG2~3级情况(87%比73%,p〈0.05)。结论血栓抽吸导管在sTEMi急诊PCI中安全可行,可以改善心肌灌注水平,从而有助于改善临床预后。 张荣华 杨锋 吕云 刘屹 卢竞前关键词:血管成形术 经腔冠状动脉 血栓抽吸导管 家族性先天性心脏病三例并文献复习 2013年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发现的3例家族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家族性先天性心脏病可为同一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亦可表现为不同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国内多省均可见类似散发报道,提示医生在接诊先天性心脏病时要重视其家庭成员的体检。 卢竞前 吕云 田青 杨锋 张荣华关键词:心脏病 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室上速的研究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评价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对射频消融室上速的指导作用。方法 118例室上速患者分为CARTO组(69例)和常规组(49例),比较两组标测与消融过程的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放电次数、放电时间及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18例均完成射频治疗,2例常规射频失败患者转为CARTO指导下成功完成治疗,两组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CARTO组较常规组在手术时间中无显著性差异(118±36min VS 119±52min,P>0.05),但在X线曝光时间明显缩短(9±3min VS 17±6min,P<0.05)、放电次数显著减少(4±2次VS 9±3次,P<0.05)、放电时间显著缩短(196±73s VS 402±84s,P<0.05)。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室上速安全有效,可明显减少放电次数和时间,缩短X线曝光时间。 张荣华 卢竞前 刘屹 肖玉芬 杨洁关键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导管消融术 CARTO系统 电解剖标测 冠状动脉机桥与冠状动脉硬化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2015年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机桥与冠状动脉硬化狭窄的相关性,并分析原因。方法统计我院近5年来,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脉肌桥的281例病人合并同一支及其他冠状动脉硬化狭窄的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状动脉机桥与同一支冠脉硬化狭窄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而与冠脉不发生有意义的硬化狭窄呈高度线性相关。结论冠脉机桥的病人更少发生冠状动脉硬化狭窄。 肖玉芬 张荣华 符炜 李显刚 林仁华 杨志敏 王显昆溶栓后早期PCI术中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研究 2013年 目的:观察溶栓后早期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术中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实际救治情况将106例STEMI患者分为溶栓后早期PCI使用替罗非班组(A组,52)和单独溶栓后早期PCI组(B组,54例),随访30 d,对比两组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及TIMI心肌灌注(TMP)2~3级情况、左心室功能及复合终点和出血情况.结果:两组基线无差异,术前TIMI 3级和TMP 2~3级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完成后两组TIMI血流3级率无显著性差异,但A组TMP 2~3级率显著高于B组(96.4% VS 75.5%,P<0.05).30 d随访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复合终点事件及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后早期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安全有效,不增加出血并发症,值得进一步临床探索. 张荣华 卢竞前 杨智敏 符炜 杨锋 吕云 李易关键词:心肌梗死 溶栓 替罗非班 微循环 急性心肌梗死50例急诊PCI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PTCA+支架术)梗死相关血管(IRA)的再通效果和病死率及近期临床并发症等。方法对个旧市人民医院收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0例给予PCI治疗,观察IRA再通率(TIMI血流)、病死率、近期临床并发症等。结果 IRA再通率(TIMI 3级血流)为100%(心源性休克4例全部成功)。无一例死亡,1例患者术后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经治疗后好转。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治疗是一种及时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对于重症患者,其是首选的治疗手段。 颜涛 张荣华 杨志敏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PCI 并发症 溶栓后早期PCI与急诊PCI治疗STEMI临床研究 2012年 目的:观察溶栓后早期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实际救治情况将212例STEMI患者分为溶栓后早期PCI(102例)和急诊PCI组(108例),随访30 d,对比两组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及TIMI心肌灌注(TMP)情况、左心室功能及复合终点和出血情况。结果:两组基线无差异,溶栓后早期PCI组冠脉造影时TIMI 3级率明显高于急诊PCI组(67%∶13.7%,P<0.001)开通率为41/42,介入完成后两组TIMI血流3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溶栓后PCI组TMP3级率仍显著高于急诊PCI组(50%∶25.3%,P=0.03);30 d随访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复合终点事件无差异。结论:溶栓后早期PCI治疗安全有效,不增加出血并发症,值得进一步临床探索。 白洁 卢竞前 杨锋 吕云 张荣华 田青 孙琳 李易关键词:心肌梗死 溶栓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老年患者介入术后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老年患者PCI后炎性因子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老年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IABP行PCI)和对照组48例(直接行PCI);分别测定入院时以及第1、7天的sCD40L水平;比较2组PCI术后1周、3个月的LVEF,随访患者术后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结果治疗组第1、7天的sCD40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3.19±0.39)μg/Lvs(3.51±0.42)μg/L,(2.98±0.34)μg/Lvs(3.12±0.41)μg/L,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1周、3个月的LVEF较对照组明显改善[(36.11±6.31)%vs(30.26±5.48)%,(44.69±5.02)%vs(41.52±4.17)%,P<0.05)];而2组术后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老年患者,急诊PCI术前采用IABP辅助支持治疗能明显降低术后sCD40L水平,能有效地改善左心室功能,并且安全有效。 邹云丞 吕云 杨峰 卢竞前 张荣华 白洁 高彦 李易关键词:主动脉内气囊泵 反搏动术 心肌梗死 CD40配体 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室上速研究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评价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对射频消融室上速的指导作用。方法:118例室上速患者分为CARTO组(69例)和常规组(49例),比较两组标测与消融过程的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放电次数、放电时间及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18例均完成射频治疗,2例常规射频失败患者转为CARTO指导下成功完成治疗,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RTO组较常规组在手术时间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8±36 min VS 119±52 min,P>0.05),但在X线曝光时间明显缩短(9±3 min VS 17±6 min,P<0.05)、放电次数显著减少(4±2次VS 9±3次,P<0.05)、放电时间显著缩短(196±73 s VS402±84 s,P<0.05)。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室上速安全有效,可明显减少放电次数和时间,缩短X线曝光时间。 张荣华 卢竞前 刘屹 肖玉芬 杨洁关键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导管消融术 CARTO系统 电解剖标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