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血管
  • 3篇他汀
  • 3篇脑脊髓
  • 3篇脑脊髓炎
  • 3篇脊髓炎
  • 3篇伐他汀
  • 2篇动脉瘤
  • 2篇血管造影
  • 2篇造影
  • 2篇灶性
  • 2篇灶性脑缺血
  • 2篇实验性自身免...
  • 2篇实验性自身免...
  • 2篇缺血
  • 2篇自身免疫性脑...
  • 2篇颅内
  • 2篇颅内动脉
  • 2篇颅内动脉瘤
  • 2篇免疫

机构

  • 8篇徐州医学院附...
  • 5篇北京市仁和医...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徐州医学院
  • 1篇首都体育学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航天科技...

作者

  • 11篇雒东江
  • 7篇沈霞
  • 3篇张作慧
  • 2篇吕宪利
  • 2篇姜鹏
  • 2篇吴中学
  • 2篇崔桂云
  • 2篇李佑祥
  • 2篇平蕾
  • 2篇姜除寒
  • 1篇王梅申
  • 1篇陈晨
  • 1篇张玉芹
  • 1篇艾林
  • 1篇龚爱萍
  • 1篇杜庆伟
  • 1篇耿德勤
  • 1篇张明宇
  • 1篇刘永海
  • 1篇徐凯

传媒

  • 4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5
  • 3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环磷腺苷葡胺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海马iNOS含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中的表达,观测环磷酸腺苷葡甲胺(MAC)在对其含量的影响,探讨MAC在脑缺血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化学比色法检测脑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TTC染色观察再灌注48h缺血损伤面积。结果iNOS活性在正常组及假手术组脑组织内极低,在缺血再灌注组和治疗组活性显著升高(P<0.01),于再灌注48h达到高峰,在MAC预处理组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MAC预处理组TTC染色缺血损伤面积也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iNOS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中活性显著增高,MAC预处理能有效抑制iNOS激活,减轻缺血性损伤范围,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中脑损伤中起到保护作用。
雒东江平蕾沈霞
关键词:脑缺血环磷酸腺苷葡胺一氧化氮合酶
大脑前动脉A1段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被引量:1
2013年
大脑前动脉A1段动脉瘤的发生率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1%,但由于其体积小、宽颈并且和穿通支血管的密切相关,血管造影时有漏诊,而且治疗有一定困难。关于大脑前动脉A1段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文献报道较少,本文将血管内治疗9例大脑前动脉A1段动脉瘤的经验报告如下。
雒东江吕宪利姜鹏李佑祥姜除寒吴中学
关键词: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大脑前动脉血管造影穿通支
阿伐他汀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免疫功能的影响
2009年
目的观察阿伐他汀(Atorvastatin)对EAE的治疗作用并初探其治疗机制。方法以豚鼠脑、脊髓为原料提取髓鞘碱性蛋白MBP,免疫Lewis大鼠建立EAE模型。建模后每日对大鼠神经症状进行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IL-12和IL-4水平。结果与EAE组相比,Atorvastatin组大鼠发病时间有所延迟,症状有不同程度减轻。与正常组相比,EAE组大鼠17d、21d时,IL-4水平明显升高(P〈0.01),13,17,21d时IFN-γ、IL-12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IFN-γ、IL-12浓度与神经症状评分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RIFN-γ=0.904,P〈0.01;RIL-12=0.885,P〈0.01)。与EAE组相比,Atorvastatin组13d、17d时IL-4水平明显升高(P〈0.01)。IFN-γ、IL-12水平在13,17,21d时均显著低于EAE组(P〈0.05)。结论Alorvastalin能改善EAE大鼠的症状,其机制可能与纠正Th1/Th2失衡有关。
张作慧陈晨雒东江沈霞崔桂云
关键词: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阿伐他汀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4
小血管内放置支架治疗脑动脉瘤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报告应用Neuroform支架、Leo支架及Wingspan支架治疗12例颅内小血管动脉瘤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的颅内小血管的宽颈动脉瘤的病例资料,血管的直径是1.0~2.5mm。动脉瘤的位置:4例A1段,2例前交通支,1例A2段,2例M1段,1例M2段,2例P1段。术后3~6个月复查脑血管造影,术后3~12个月进行临床随访。结果对12例载瘤动脉直径≤2.5mm的颅内动脉瘤进行了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共放置自膨式支架12个(Neuroform支架6个,Leo支架3个,Wingspan支架3个)。11例支架放置过程顺利,术中及术后没有发生介入相关的并发症;1例支架释放时没有准确放置到位。1例术中发生支架内血栓。随访没有发现与介入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论随着Neuroform支架、Leo支架及Wingspan支架等新型微血管内支架系统的发展,提高了对颅内小管径血管的宽颈动脉瘤的治疗效果。
雒东江吕宪利姜鹏李佑祥姜除寒吴中学
关键词:小血管颅内动脉瘤
阿托伐他汀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治疗作用的研究
2012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每组6只。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以豚鼠脑、脊髓为原料提取髓鞘碱性蛋白(MBP),免疫Lewis大鼠建立EAE模型。模型组注射抗原后以蒸馏水灌胃,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灌胃。建模后每日对大鼠神经症状进行评分,采用MTT法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ELISA法检测大鼠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和IL-4水平。结果 (1)与模型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大鼠神经系统症状有不同程度减轻;(2)MTT法显示:与模型组大鼠相比,阿托伐他汀组大鼠的T细胞增殖被显著抑制(P<0.01);(3)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13d时IL-4水平无明显变化,17、21d时,IL-4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13、17d时IL-4水平明显升高(P<0.01),IFN-γ水平在13、17、21d时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改善EAE大鼠的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纠正Th1/Th2失衡有关。
雒东江张作慧
关键词: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阿托伐他汀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
阿伐他汀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治疗作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观察阿伐他汀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治疗效果,初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采用Lewis大鼠建立EAE模型,口服给药,观察临床症状,MTT法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ELISA法测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结果阿伐他汀能显著改善EAE临床症状(P<0.05),同时明显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P<0.01),显著降低大鼠血清IFN-γ水平(P<0.05)。结论阿伐他汀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抑制髓鞘破坏,有效缓解EAE。
沈霞张作慧崔桂云雒东江王慧
关键词:阿伐他汀EAE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T淋巴细胞增殖IFN-Γ
43例烟雾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通过全脑血管造影(DSA)诊断及分析43例烟雾病(Moyamoya)病的临床表现和特征。方法分析北京天坛医院神经放射中心2009年2—9月经DSA确诊的43例Moyamoya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43例患者年龄5~45岁,其中15岁以下11例,平均年龄27.5岁;脑卒中是本组Moyamoya病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发生率为76.7%(33例);儿童及青少年患者以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为主,而成年患者以出血性脑卒中发病为主;患者均有颈内动脉或其分支狭窄、闭塞和Moyamoya血管形成。结论对于无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脑卒中患者,尤其有卒中史或反复发作者则要考虑Moyamoya病的可能;DSA是诊断Moyamoya病和对其搭桥手术后进行疗效观察的最直接检查手段。
雒东江艾林张明宇
关键词:烟雾病全脑血管造影
复发性脑出血40例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2004年
目的 通过对 4 0例复发性脑出血的发病率、出血部位、易发等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阐述复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特点 ,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 1995年 5月~ 2 0 0 4年 7月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及江苏省盐业公司总医院内科住院的 4 0例再发脑出血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4 0例再发性脑出血占本院同期脑出血例幸存者的 7%。有高血压病史 31例 (77.5 % ) ;第 1次出血到第 2次出血时间以半年到 2年内复发率最高 (6 7.5 % ) ;复发时间最短 6个月 ,最长达 5年。再出血发生于对侧占 85 .5 % ,同侧占 15 %。结论 复发性脑出血病灶大多在首发病灶的对侧 ,病死、病残率高 ,且再发与高血压关系密切 ,任何引起血压波动的原因都可能导致脑出血的再发 。
雒东江沈霞张玉芹
关键词:复发性脑出血再发性脑出血临床相关因素分析病残率血压波动出血时间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5
2005年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利用Dade-Behring ProSpec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系统,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患者hsCRP血清水平,观察ACI不同病程含量变化。并对其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标准评分。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不同时期血清hsCR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 <0.05),卒中后第7天水平最高,随后逐渐下降;血清hsCRP含量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r =0.53,P <0.01),重型患者hsCRP浓度明显高于轻、中型患者。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明显升高,且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变稳定程度的敏感指标之一。
杜庆伟刘永海雒东江赵莲花张遵胜沈霞
关键词:免疫比浊法急性期血清ACIHSCRP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功能障碍相关因素40例分析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中毒后并发迟发脑病的相关因素,为此类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依据。方法对40例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阐述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和头颅CT,MRI及脑电图的特征,以及合并癫痫、脑梗死的特点。结果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的有24例,首发症状以痴呆和尿失禁最为多见,共24例,昏迷持续时间8h~5d。昏迷清醒后到迟发性脑病出现时间为7~21d,平均为16.5d。40例患者均行高压氧和对症治疗,治愈19例,显效12例,有效6例。结论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急性期高压氧和综合治疗尤为重要,恢复期病程较长,躯体和心理康复应贯穿病程的始终。
雒东江沈霞龚爱萍
关键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脑电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