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祖胜

作品数:37 被引量:84H指数:5
供职机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手术
  • 7篇肉瘤
  • 7篇肿瘤
  • 7篇转移瘤
  • 6篇软组织
  • 6篇软组织肉瘤
  • 5篇腰椎
  • 5篇手术治疗
  • 5篇脊柱
  • 5篇骨折
  • 4篇诊治
  • 4篇四肢
  • 4篇椎体
  • 4篇疗效
  • 4篇脊柱转移
  • 4篇恶性
  • 3篇诊治策略
  • 3篇骶骨
  • 3篇化疗
  • 3篇脊柱转移瘤

机构

  • 33篇新疆医科大学...
  • 5篇新疆医科大学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香港大学深圳...

作者

  • 37篇何祖胜
  • 32篇白靖平
  • 23篇江仁兵
  • 12篇周洋
  • 6篇买买提艾力
  • 6篇徐万龙
  • 5篇艾则孜
  • 3篇田征
  • 3篇李同相
  • 3篇吴泰相
  • 2篇徐以春
  • 2篇杨顺娥
  • 2篇李迅
  • 2篇邓强
  • 2篇黄卫民
  • 2篇刘永刚
  • 2篇党耕町
  • 2篇李国华
  • 2篇江仁斌
  • 2篇龚磊

传媒

  • 8篇新疆医科大学...
  • 3篇中国临床解剖...
  • 3篇中国循证医学...
  • 2篇新疆医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骨科临床...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骨肿瘤骨...
  • 1篇世界肿瘤杂志
  • 1篇肿瘤基础与临...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第九届全国骨...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10篇2011
  • 8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腺癌骨转移瘤中干细胞样肿瘤细胞的分离及其MDR1、ABCG2的表达研究
2011年
目的对乳腺癌骨转移瘤干细胞样肿瘤细胞(类SP细胞)进行分选,检测MDR1、ABCG2在乳腺癌骨转移瘤细胞分选亚群中的蛋白表达差异。方法应用Rho123结合流式细胞分选术(FCA)对乳腺癌骨转移原代细胞进行Rho123low和Rho123high亚群分选,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MDR1、ABCG2蛋白在2个亚群中的表达状况。结果在乳腺癌骨转移瘤原代细胞中存在Rho123low和Rho123high2个亚群,2个亚群细胞中MDR1、AB-CG2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Rho123结合FCA可在乳腺癌骨转移瘤原代细胞中分选出具有干细胞特性的Rho123low亚群(类SP细胞)。
李迅杨顺娥白靖平江仁斌何祖胜焦谊龚磊
关键词:骨转移瘤罗丹明123流式细胞仪肿瘤干细胞ABCG2
四肢恶性黑色素瘤诊治失误24例分析
2010年
目的分析24例四肢恶性黑色素瘤初次在院外就诊时存在诊治缺陷的原因。方法对我科2005年4月~2008年11月收治的24例四肢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初次在外院就诊时采取的不正确诊断及治疗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患者均在外院经过初次诊断或治疗,其中11例诊断方式不合理(采用了表面活检或穿刺活检),1例病理检查有误,10例患者手术方式不合理,5例患者治疗方式不完善,10例随访不完善。首诊三级医院11例,首诊二级医院9例,首诊镇级医院1例,首诊校医院诊所1例,首诊私人门诊2例。结论对恶性黑色素瘤最基本的活检以及治疗方法需规范化,对门诊就治的四肢软组织包块应提高警惕,同时应提高初次就诊医院的病理诊断水平。
何祖胜锡林宝勒日江仁兵周洋艾则孜江.吾布力买买提艾力白靖平
关键词:黑色素瘤四肢诊治
带血管蒂组织瓣移植在治疗四肢软组织肉瘤中的应用
2011年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组织瓣移植术在四肢软组织肉瘤中的应用与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9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带血管蒂组织瓣移植治疗16例四肢软组织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例足底内侧动脉皮瓣部分坏死,经二次游离皮片植皮后愈合。1例腓肠肌内侧头肌瓣结合游离植皮术后,边缘出现坏死,经换药后痂下愈合。其余14例病人组织瓣均全部存活,16例病人在生存期内同部位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四肢软组织肉瘤能够通过局部扩大切除术及带血管蒂的皮瓣移植术达到局部的控制,避免生存期内接受截肢术。
何祖胜锡林宝勒日白靖平江仁兵周洋艾则孜.买买提艾力
关键词:四肢软组织肉瘤带血管蒂组织瓣
生殖股神经腰大肌内段的形态特点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为腰椎前路手术中避免或减少生殖股神经(GFN)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择15具30侧成年男性尸体标本,研究GFN在腰大肌内的走行及分支形态特点,选择术中易于触及的骨性结构或突起作为标志,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GFN腰大肌内段可分为由L1脊神经前支发出(Ⅰ型,6侧,占20%),L1~2前支联合发出(Ⅱ型,17侧,占56.7%)及从发出点分为生殖支和股支(Ⅲ型,7侧,占23.3%)3种类型。Ⅰ型、Ⅱ型GFN纤维及Ⅲ型的生殖支向前内下方穿越腰大肌,在L3/4椎间盘上或下方经腰大肌前腱膜穿出,Ⅲ型的股支从腰大肌腹穿出。GFN腰大肌出口毗邻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输尿管及交感神经链等重要结构。结论:在显露L2~4椎体侧前方时容易损伤GFN。在注意避免损伤GFN时,经由腰大肌显露腰椎侧前方可减少大血管、输尿管、交感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赵疆白靖平项泽文锡林·宝勒日杜万福何祖胜
关键词:腰大肌
症状性椎体血管瘤的诊治策略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症状性椎体血管瘤的诊治策略。[方法]回顾自2004年11月-2010年08月间的26例症状性椎体血管瘤,其中A组(观察组):12例患者,对症保守治疗,定期复查随访;B组(治疗组):2例颈椎症状性椎体血管瘤行放射治疗;10例症状性椎体血管瘤行椎体成形术;2例症状性椎体血管瘤行手术治疗。[结果]A组随访8-32个月,症状缓解,未见明显影像学改变;B组随访3-73个月,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根据不同部位及不同类型的椎体血管瘤选择相应的治疗策略,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MRI是诊断椎体血管瘤的首选方法。
江仁兵徐以春白靖平锡林宝勒日何祖胜周洋
关键词:椎体血管瘤诊治策略
C型臂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椎体转移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研究C型臂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胸、腰椎椎体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在C型臂引导下,对83例胸、腰椎椎体转移瘤患者的114个椎体实施PVP,对比观察实施PVP前、后患者生活质量、骨痛评分、脊柱稳定性的改变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经统计学分析,PVP治疗前、后生活质量(t=1.65,P<0.05)及骨痛评分(t=6.33,P<0.05)均有统计学差异,PVP治疗后脊柱稳定。术后9例14椎发生骨水泥渗漏,但都未引起临床症状,无骨水泥毒性反应、肺栓塞、感染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治疗胸、腰椎椎体转移瘤较为有效的方法。
买买提艾力.哈斯木白靖平徐万龙江仁兵何祖胜锡林宝勒日
关键词: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椎体转移瘤C型臂
老年软组织肉瘤患者手术并发症风险预测及危险因素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验证POSSUM评分系统预测老年软组织肉瘤患者手术并发症的临床价值,寻找手术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建立该组群手术风险评估系统做初步研究。方法回顾162例老年软组织肉瘤手术病例,其中140例应用POSSUM评分系统预测手术并发症概率,绘制ROC曲线评价其预测能力;对19个因素进行单因素筛选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用22例进行验证。结果 POSSUM预测手术并发症概率绘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7,小于研究中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清蛋白、肿瘤大小、肿瘤深浅、术前放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OSSUM预测老年软组织肉瘤患者手术并发症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准确性偏低,在临床应用中需进一步验证或改良。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前低蛋白血症、直径较大的肿瘤、深部肿瘤、术前放疗是手术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杨良锁锡林宝勒日何祖胜江仁兵周洋白靖平
关键词:软组织肉瘤POSSUM
脊柱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椎间盘疾病的系统评价
目的:分析脊柱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的疗效。方法:检索Coehrane图书馆,Coehrane协作网背痛专业试验数据库、Medline、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手工检索中文文...
何祖胜
关键词:融合术退行性腰椎META-分析
文献传递
骶骨前孔区应用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3
2004年
目的 :为后路骶神经管扩大减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对 2 6具 (5 2侧 )成人尸体进行骶前孔区血管、神经走行特点的观察 ,对具有临床意义的数据进行解剖学测量。结果 :①骶外侧动脉的分支进入骶前孔 ,S1多在骶前孔外上缘 (5 6.3 %) ,S2 多在骶前孔内上缘 (73 .1%) ;②臀上动脉与骶丛相交点水平线上距S1AB线 (横线与骶前孔内侧缘交点的垂线 ) (3 0 .0± 7.3 )mm ,S1水平线下方 (-11.3± 9.9)mm ;③骶外侧静脉与臀上静脉及出骶前孔的静脉存在吻合支 ,骶前静脉丛与椎体静脉有广泛吻合 ;④S1、S2 、S3 、S4神经与AB线的夹角分别为 (63 .1± 11.7)° ,(71.2± 11.8)° ,(70 .2± 11.3 )° ,(79.7± 16.2 )° ;⑤梨状肌多起自S2~ 4椎体侧方 ,梨状肌上缘与S1、S2 的垂直距离为 (-11.5± 11.0 )mm ,(12 .7± 10 .0 )mm。S1神经与梨状肌上缘相交点与S1的距离为 (2 2 .9± 9.8)mm。结论 :后路骶神经管扩大减压术是相对安全的 ,但应避免损伤骶前孔区的血管 ;后路骶神经管扩大减压术最好沿骶神经走行方向进行 ,到达梨状肌上缘即可。
刘永刚白靖平锡林宝勒日田征何祖胜田永让聂培力
关键词:骶丛梨状肌
37例足部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足部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科室2000年1月~2010年5月收治的37例足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恶性黑色素瘤。1例放弃治疗,36例确诊后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其中单独手术4例,手术+化疗6例,手术+免疫治疗4例,手术+放疗5例,手术+化疗+免疫治疗15例,手术+化疗+免疫治疗+放疗2例。37例随访3个月~7年。14例患者于1~25个月内死亡,其余患者存活。结论目前,足部恶性黑色素瘤仍是不能根治的疾病,但经过正规手术,辅助化疗、免疫、放射治疗,有助于患者恢复足部良好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买买提艾力.哈斯木吴飞艾则孜何祖胜锡林宝勒日
关键词:手术治疗化疗免疫治疗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