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华 作品数:15 被引量:34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炎症指标对胃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预测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炎症指标预测胃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价值,以更好地筛查常规化疗方案不敏感的患者并确定最佳的个体化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44例接受SOX方案新辅助化疗的胃癌病例,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对患者3个周期化疗前后的腹部CT影像进行化疗疗效评估,同时把患者分成临床缓解组(CR+PR)以及无缓解组(SD+PD),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免疫细胞、炎症指标等情况。结果对所有病例的腹部CT影像进行化疗疗效评估后,总体病例的疾病控制率(DCR)为88.89%、临床缓解率(ORR)为36.11%。通过对临床指标以及炎症指标分析后发现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在临床缓解组比无缓解组高[(2.94±2.38)比(2.37±0.84),P<0.05]。结论对于接受SOX方案新辅助化疗的胃癌患者,更高的LMR提示有着更高的临床缓解率,但目前常规的临床以及炎症指标不能有效地预测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缓解率。 吴衍章 王志雄 李广华 周志豪 王昭关键词:胃癌 新辅助化疗 炎症指标 化疗敏感性 D2+淋巴结清扫术在进展期下1/3胃癌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D2+淋巴结清扫术在进展期下1/3胃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至少接受D2淋巴结清扫术的进展期下1/3胃癌的患者497例。利用治疗价值指数(therapeutic value index,TVI)即淋巴结站点的转移率乘以转移至该站点的5年生存率,评估清扫淋巴结站点的生存获益。结果D2淋巴结清扫术范围内淋巴结的TVI中,No.12a淋巴结TVI最低,为2.04(转移率8.47%);No.8p淋巴结TVI为3.13(转移率9.38%)而No.12b淋巴的TVI为0.87(转移率为4.80%)、No.l2p淋巴结的TVI为1.25(转移率为1.88%)、No.l3淋巴结的TVI为2.04(转移率为12.24%)、No.14v淋巴结的TVI为1.79(转移率为8.93%),均低于No.12a淋巴结的TVIO结论清扫No.8p淋巴结具有生存获益,在进展期下1/3胃癌中应纳入常规清扫范围。 周志豪 王志雄 黄嘉华 李广华 王昭关键词:胃癌 恶性肿瘤家族史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一级亲属恶性肿瘤家族史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8年至2015年行根治性胃癌切除术的106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一级亲属无恶性肿瘤家族史者954例,有恶性肿瘤家族史者111例,包括有胃癌家族史者53例,有其他恶性肿瘤家族史且无胃癌家族史者58例。采用双侧χ~2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胃癌患者一级亲属恶性肿瘤家族史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行Log-rank检验;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一级亲属恶性肿瘤家族史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有恶性肿瘤家族史胃癌患者的发病年龄和肿瘤长径显著低于无恶性肿瘤家族史的患者(P<0.05)。有恶性肿瘤家族史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均呈现高于无恶性肿瘤家族史患者的趋势。其中,有胃癌家族史患者的OS和PFS与无恶性肿瘤家族史患者无明显差异。但有其他恶性肿瘤家族史且无胃癌家族史的患者,OS和PFS均显著高于无恶性肿瘤家族史患者(P<0.05)。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校正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最大径,分化程度,T分期和N分期后,胃癌家族史和其他恶性肿瘤家族史与患者的肿瘤复发和死亡风险均无显著相关。结论有、无一级亲属恶性肿瘤家族史的胃癌患者之间存在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并且恶性肿瘤家族史与胃癌患者预后存在相关性,但其并不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石鹏 蔡钦波 李广华 何裕隆关键词:胃癌 恶性肿瘤家族史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PHLPP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PHLPP2在癌旁正常胃黏膜、胃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PHLPP2表达水平和胃癌病人临床病例特征和总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HLPP2在221例胃癌原发灶、30癌旁正常组织和175例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情况,并统计分析了PHLPP2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癌旁正常胃黏膜、胃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PHLP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31.3%和18.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1.3% vs. 70.0%, 18.3%vs. 70.0%,31.3%vs. 18.3%, P值均<0.001);并且,PHLPP2的表达与远处转移和TNM分期存在显著相关性;PHLPP2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57%,阴性表达胃癌患者5年生存时间仅为3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PHLPP2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HR 0.56, 95%CI 0.37~0.85, P=0.006).结论 PHLPP2在胃癌及转移淋巴结中呈低表达, PHLPP2阴性与肿瘤远处转移及更差的预后相关。PHLPP2蛋白有可能成为胃癌预后预测的标志物。 杨东杰 王志雄 王志雄 徐建波 吴晖 吴晖 李广华 陈创奇 张信华 蔡世荣关键词:胃癌 线粒体转录因子A相关的微小RNA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和增殖调控研究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筛选并验证可调控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微小RNA(miRNA)。方法以癌基因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作为靶基因,通过miRwalk2.0软件筛选可能调控结肠癌增殖的mi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NA在30例结肠癌手术标本和3种结肠癌细胞系(SW480、HT-29和HCT116)中的表达。选取其中表达量最低的miR.204和SW480进行后续研究。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TFAM和miR-204的作用关系。分别应用miR-204慢病毒和anti—miR-204慢病毒上调和下调miR-204的表达,通过Westernblot检测慢病毒感染后SW480细胞中TFAM蛋白水平的变化:并采用MTT实验和Brdu实验观察慢病毒感染后SW480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初筛获得miR-204、miR-211、miR-214、miR-381、miR-590.3p5种miRNA,其中miR-204、miR-211、miR-214和miR-38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组织明显降低(P〈0.05),在3种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亦较正常结肠细胞降低(P〈0.05),其中miR-204的表达量最低;而miR-590—3p表达水平则在结肠癌组织和3种结肠癌细胞中均明显上调(P〈0.05)。结肠癌组织中miR-204表达与TFAM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TFAM与miR-204可直接结合。通过慢病毒感染上调miR-204表达后,SW480细胞中TFAM蛋白表达下降,细胞增殖能力升高(P〈O.05);下调miR-204表达后,TFAM蛋白表达升高,细胞增殖能力下降(P〈0.05)。结论miR-204可以通过降低TFAM的蛋白表达来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 吴恺明 何裕隆 李广华 彭建军关键词:结肠肿瘤 微小RNA 线粒体转录因子A 细胞增殖 Borrmann Ⅳ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分析BorrmannⅣ型胃癌与非BorrmannⅣ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21年8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中心诊治的252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比BorrmannⅣ型胃癌与非BorrmannⅣ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使用倾向评分匹配(PSM)的方法获得匹配队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的差异;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探讨影响BorrmannⅣ型胃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2525例胃癌患者中,287例BorrmannⅣ型胃癌和2238例非BorrmannⅣ型胃癌。两组患者在确诊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直径、病理组织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无腹膜种植、TNM分期、手术是否达到R0切除等参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无肝脏转移、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微卫星状态、是否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BorrmannⅣ型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为17.3%,匹配前后的Kaplan-Meier生存分析均提示该类型胃癌患者预后较非BorrmannⅣ型胃癌患者差;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肿瘤侵犯浆膜层或邻近组织(pT4)(HR=1.56,95%CI:1.09~2.23,P=0.015)、pTNMⅣ期(HR=2.00,95%CI:1.44~2.77,P<0.001)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BorrmannⅣ型胃癌具有侵袭性强、转移率高、根治切除率低等特点,该型胃癌患者的预后差,早期明确诊断并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能较好地改善该类型胃癌患者的预后。 黄嘉华 唐维 李广华 何裕隆 王志雄关键词:临床病理特点 预后因素 胃癌第8p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2022年 目的分析胃癌第8p组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参数的联系,探讨该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资料,探讨第8p组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比较第8p组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转移阳性组)与阴性患者(转移阴性组)的生存,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研究第8p组淋巴结转移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第8p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共653例胃癌患者被纳入研究,第8p组淋巴结的转移率为6.43%(42/653)。转移阳性组中,术前腹部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T)提示胃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转移阴性组(95.2%比58.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阳性组中T_(4)肿瘤(78.5%)、TNMⅢ期(95.2%)比例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阳性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2.3%和77个月,预后较转移阴性组差;多因素分析显示第8p组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2.86,95%CI:1.41~5.83,P=0.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浆膜层或邻近组织(T_(4)期)(OR=3.38,95%CI:1.64~7.69,P=0.002)、术前腹部增强CT提示胃周淋巴结转移(OR=11.52,95%CI:3.47~71.42,P<0.001)是胃癌患者发生第8p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第8p组淋巴结转移是胃癌患者疾病进展的标志,第8p组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的预后较转移阴性者差,当术前的腹部增强CT提示胃周淋巴结存在转移、肿瘤分期达T_(4)期时,第8p组淋巴结更容易发生转移,建议在术中将第8p组淋巴结一并清扫。 唐维 刘一帆 李广华 王志雄关键词:胃癌淋巴结转移 胃周淋巴结 一种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菌群标志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菌群标志物及其应用。本发明菌群标志物为肠杆菌目(Enterobacteriales)耶尔森氏菌属(Yersinia)。本发明的菌群标志物可用于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 陈剑辉 蔡世荣 翟二涛 张天豪 赵日升 钱焱 黄志鑫 戴伟钢 叶锦宁 陈斯乐 李广华 刘剑秋 徐翔 陈俊廷 柳逸楠 马艳 李子康 李嘉淇 梁婉素文献传递 275例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情况及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分析胃癌组织的微卫星不稳定状态,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2020年8月至2022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资料,分析胃癌组织的微卫星不稳定状态,探讨相关位点突变与错配修复蛋白缺失情况,对比分析微卫星不稳定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共275例胃癌患者被纳入研究,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占比为6.91%(19/275),临床参数如确诊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病理组织类型、TNM分期、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情况等均未与微卫星不稳定状态有显著的统计学相关(P>0.05)。而有明确记录的BorrmannⅠ、Ⅱ、Ⅲ、Ⅳ型分别占2.7%(7/257)、25.7%(66/257)、62.65%(161/257)以及9.0%(23/257),在微卫星稳定组/微卫星不稳定组之间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2),MSI-H组中并无BorrmannⅣ型的患者,而BorrmannⅠ型在低度微卫星状态(MSI-L)组中占比更高。结论本研究中仅Borrmann分型与胃癌组织的MSI状态有关,且在MSI-H组中并无BorrmannⅣ型的患者,二者之间是否存在潜在的分子机制仍有待研究。 林祺 唐维 王志雄 李广华关键词:胃癌 微卫星不稳定 临床病理因素 BORRMANN分型 术后胃瘫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9 2018年 术后胃瘫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并造成很多不良后果。对胃正常生理运动功能的研究有助于指导术后胃瘫的治疗。很多机制参与术后胃瘫的发生发展,如神经-化学因素、炎症反应、阿片类麻醉药物、部分胃切除、补液过多、低血压和缩血管药物等等。术后胃瘫治疗应采取综合性的治疗,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一系列预防性措施。针对性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目前新的治疗方法如内镜下内毒素及支架治疗、胃电起搏治疗的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腔镜下幽门成形术可用来治疗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胃瘫。而以经口内镜下胃幽门肌切开术(gastric peroral endoscopic pyloromyotomy, G-POEM)为代表的微创治疗在难治性胃瘫中的作用日益受到推崇。 李广华 叶锦宁 王昭 何裕隆关键词:术后胃瘫 药物治疗 内毒素 胃电起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