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慧芳

作品数:15 被引量:6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同化
  • 3篇卫星
  • 3篇反演
  • 3篇SUB
  • 2篇地基
  • 2篇遥感
  • 2篇同化系统
  • 2篇反演模型
  • 2篇
  • 2篇CO
  • 1篇岛礁
  • 1篇地表
  • 1篇地理
  • 1篇地理学视角
  • 1篇冬小麦
  • 1篇度假
  • 1篇度假区
  • 1篇养殖
  • 1篇银滩
  • 1篇娱乐

机构

  • 1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北京市气象局
  • 1篇深圳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西安欧亚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15篇张慧芳
  • 11篇陈报章
  • 3篇陈婧
  • 2篇车明亮
  • 2篇杨晓梅
  • 2篇房世峰
  • 2篇苏奋振
  • 2篇严建武
  • 2篇孙少波
  • 2篇林晓凤
  • 2篇王志华
  • 2篇郭立峰
  • 1篇吕宁
  • 1篇张丹
  • 1篇薛晔
  • 1篇车涛
  • 1篇黄玫
  • 1篇王菲
  • 1篇陈斌
  • 1篇黄翀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理研究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高原气象
  • 1篇遥感学报
  • 1篇林业调查规划
  • 1篇中国工程科学
  • 1篇中国生态旅游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湿度模拟及参数优化——以黑河上游为例被引量:3
2017年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阿柔冻融观测站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观测资料,对通用陆面过程模式(CLM4.0)和动态陆面过程模式(DLM)青藏高原高寒地区土壤湿度模拟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两种模式均能够较好的反映浅层(<40 cm)土壤湿度动态变化,然而显著低估非冻结期土壤湿度;通过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土壤湿度模拟敏感性分析发现模式模拟土壤湿度偏干可能与模式中土壤有机质方案不足有关。在此基础上改进DLM模式土壤有机质和冻土液态水渗透方案,实验结果表明新参数化方案显著提高了高寒、高有机质含量地区模式土壤湿度模拟,平均偏差(BIAS)、均方根误差(RMSE),均方差(MSE)和相关系数(R)分别达到0.032 m^3·m^(-3),0.078 m^3·m^(-3),0.010 m^3·m^(-3)和0.866。
孙少波陈报章车涛张慧芳陈婧车明亮林晓凤郭立峰
关键词:青藏高原土壤湿度陆面过程
地理学视角下土地利用/覆被分类发展探讨被引量:8
2022年
随着对地观测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地理大数据时代正在到来,其多尺度、长时序、多模态等海量“超”覆盖数据为土地利用/覆被(Land Use/Land Cover,简称LULC)分类及变化检测带来巨大的机遇,支撑着新时代人、地两大系统相互作用关系的认知和实践。然而,多数地理学者认为地理学基本原理与核心思想并未因为大数据的到来而发生本质性变化。所以,从地理学基本原理角度理解LULC分类的发展,尤其在地理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方向,不失为一条可行的途径。为此,本文从区域、尺度、综合三方面的地理学基本原理视角将LULC分类技术的发展划分为地球观测数据匮乏阶段、人类行为数据融合阶段以及地理大数据“超”覆盖阶段分别探讨分析,以期主动把握LULC分类技术及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结果显示:在地球观测数据匮乏阶段,LULC分类多以类型还不丰富的遥感数据源,在空间分辨率较低的像元尺度上,进行以地表覆被状态为主的分类;发展到人类行为数据融合阶段,LULC分类在城市区域率先出现了对地观测数据和人类行为数据相融合,在街区尺度上进行以空间功能异质性划分、识别为主导的城市功能区分类;在地理大数据“超”覆盖阶段,LULC分类将实现多尺度协同、面向全空间的功能异质性划分,并在主体功能的基础上融合“社会-经济-自然”多维定量属性,本文称之为“空间场景”。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为地理大数据时代LULC分类的新技术发展和新产品应用提供有益启示。
王志华郜酷杨晓梅杨晓梅黄翀苏奋振颜凤芹黄翀张慧芳吕宁潘婷婷
关键词:遥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功能区
省级碳清单不确定性分析——基于陕西省2000-2012年碳排放测算被引量:6
2015年
根据可获得的能源消费量等数据,论述现有三种碳清单测算方法:能源消费计算法,终端能源消费计算法和分部门计算法,同时对分部门中工业过程和废弃物处理碳排放计算提出基于"直接投入材料量"的修正方法,并分别计算陕西省2000-2012年碳排放总量,对比不同方法结果,详细分析清单的不确定性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方法计算的碳排放值存在较大差异,分部门计算法充分考虑碳源和具体能源投入从理论上较另外两种方法可靠。数据来源、碳排放系数和分部门计算方法的选择是清单不确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直接投入材料量"修正方法可有效避免数据统计和碳排放系数的不确定性。
王小辉陈报章张慧芳
关键词:不确定性
滨海城市高精度温室气体监测网科学选址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2023年
为实现国家和城市尺度的“双碳”目标,落实减污减碳的总体要求,支持气候变化工作的成效评估,开展碳监测和评估试点工作非常重要.本研究以受海陆交互影响的滨海城市—深圳为例,基于基础地理数据、经济社会数据、排放数据、气象站数据和FNL再分析数据,采用WRF、HYSPLIT、FLEXPART-WRF、SAFE-C等模型,发展了一套适应于典型海陆交互区城市高精度温室气体监测网建设的科学选址方案.通过对各个模型结果进行整合分析,表明优选监测点位贡献度均在90%以上,均具有较高敏感性(平均敏感性为95.6%).本方案选取的温室气体监测点组成的温室气体监测网络能够满足深圳市反演1 km分辨率格网化温室气体源汇的目的.本文报道的科学选址方法对海陆交互滨海城市温室气体监测网建设具有参考和指导意义.
孙天乐方君君潘晓峰张慧芳陈多宏陈臻琪熊向陨刘淑安郑子铖陈报章
关键词:滨海城市温室气体监测
基于卫星-地基CO<Sub>2</Sub>数据联合同化的碳源汇估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卫星-地基CO<Sub>2</Sub>数据联合同化的碳源汇估测方法,所述方法结合CO<Sub>2</Sub>站点浓度、CO<Sub>2</Sub>卫星柱浓度,采用集合卡尔曼平滑方法求解出最优化的CO<Su...
陈报章张慧芳
文献传递
同步反演高分辨率人为CO<Sub>2</Sub>排放与自然CO<Sub>2</Sub>通量的同化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同步反演高精度、高分辨率人为CO<Sub>2</Sub>排放与自然CO2通量的同化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制备先验人为CO<Sub>2</Sub>排放、生物质燃烧的数据,驱动WRF‑GHG模型前向模拟CO...
陈报章张慧芳
基于卫星柱浓度和4D-LETKF混合同化算法的碳卫星同化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卫星柱浓度和4D‑LETKF混合同化算法的碳卫星同化系统及其构建方法。构建方法包括:搜集先验CO<Sub>2</Sub>通量数据并预处理;配置GEOS‑Chem模型;对GOSAT和OCO‑2碳卫星数据...
陈报章张慧芳
大气反演模型模拟的CO_2浓度与GOSAT卫星观测值的对比被引量:1
2015年
大气CO2反演法是碳浓度/源汇估算的重要方法,其估算精度一直受观测数据的制约(如观测数据不足、分布不匀和观测方法不统一等),而CO2卫星观测数据的出现将改变反演模型的这一现状.本文将中国大气碳同化反演模型(Carbon Tracker-China,CAS)模拟的CO2浓度与GOSAT-ACOS3.3卫星观测值(version 3.3 Atmospheric CO2 Observations from Space retrievals of the Greenhouse Gases Observing SATel-lite,L2 data products)作对比,分析了观测与模拟浓度间的误差分布特征,进而为CT-China同化GOSAT数据作前期技术储备.
张慧芳陈报章许光严建武车明亮陈婧房世峰林晓凤孙少波
关键词:CO_2浓度反演模型GOSAT观测值碳同化卫星观测
碳同位素联合同化模型及甄别人为碳排放与自然碳通量区域同化系统的构建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同位素联合同化模型及甄别人为碳排放与自然碳通量区域同化系统的构建方法。该模型结合大气CO<Sub>2</Sub>组成及CO<Sub>2</Sub>质量守恒定理,构建同化反演系统中CO<Sub>2</Su...
陈报章张慧芳
福建省林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根据统计数据,运用数学方法对福建省林业产业结构变动以及林业产业结构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9年,福建省林业产业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0.091%、0.152%和0.229%,全省林业结构不断优化,但与全国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2012-2018年间福建省各地市林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值波动小且有趋近于0的趋势,表明近期林业结构接近合理状态。除厦门市外,各地市林业产业高级化值均为正增长,表明总体林业产业结构趋于升级。各地市林业次级产业结构不尽相同,目前全省林业第三产业生态与服务功能价值普遍偏低。
涂勇凯王绍强王绍强黄玫张慧芳陈斌
关键词:林业产业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