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阮志兵

作品数:20 被引量:125H指数:7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卫生厅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成像
  • 7篇磁共振
  • 5篇磁共振成像
  • 3篇相位对比
  • 3篇相位对比法
  • 3篇扩散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腔静脉
  • 2篇肿瘤
  • 2篇下腔静脉
  • 2篇腺癌
  • 2篇静脉
  • 2篇扩散加权
  • 2篇扩散加权成像
  • 2篇加权成像
  • 2篇X线
  • 2篇CT诊断
  • 2篇MR
  • 1篇动态增强磁共...

机构

  • 7篇贵州医科大学
  • 6篇贵阳医学院附...
  • 2篇南昌大学
  • 1篇贵阳医学院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七人...
  • 1篇十堰市太和医...

作者

  • 15篇阮志兵
  • 4篇焦俊
  • 3篇沈金丹
  • 3篇范光明
  • 3篇廖欣
  • 3篇范光明
  • 2篇张飘尘
  • 2篇聂红昉
  • 2篇高勤
  • 2篇焦俊
  • 2篇刘亚婷
  • 1篇于静
  • 1篇詹玮
  • 1篇许开元
  • 1篇刘于宝
  • 1篇陈学强
  • 1篇王瑞芝
  • 1篇盛伟华
  • 1篇詹松华
  • 1篇杜霞

传媒

  • 3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贵阳医学院学...
  • 2篇重庆医学
  • 2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CT和M...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1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声像图特点及病理对照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学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12个瘤体)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超声声像图特点,与病理学对照。结果 SPTP声像图分为囊性、嚢实性、实性三种,囊性表现者发病率较低。当瘤体较大时,肿瘤出现嚢实性改变较多,而当瘤体较小时,超声表现多以实性为主。囊实性表现为中低回声肿瘤的内部出现片状、裂隙状无回声为特点。结论 SPTP具有一定的声像学特点,超声检查可以准确显示肿瘤的部位和结构,为临床制定治疗策略提供客观依据。
廖欣焦俊詹玮于静阮志兵高勤
关键词:胰腺病理学实性假乳头状瘤
肺吸虫脑病的MRI诊断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 :探讨肺吸虫脑病的MRI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肺吸虫抗原皮内试验阳性病例6例,均行常规FSE序列MRI平扫、DWI扫描、Gd-DTPA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MRI影像表现特征及其与肺吸虫脑病发病机制的关系。结果 :6例患者发病年龄为9~20岁,所有扫描病例共计20个病灶,19个病灶位于大脑半球,1个位于基底节区。MRI表现为片絮状和囊状长T_1长T_2信号,囊状病变的囊壁呈短T_1短T_2出血信号,6例均示特征性的"隧道征"。增强扫描见环形强化5例,1例不均匀强化。结论:肺吸虫脑病的临床表现具有多变性和多样性,但其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MRI表现相对较为典型,"隧道征"及不规则出血信号具有特征性,MRI诊断该病具有重要价值。
许翠刘于宝陈海波许开元邹青陈学强阮志兵
关键词:吸虫感染肺疾病脑疾病磁共振成像
腹内疝的CT诊断(附28例分析)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探讨腹内疝的临床与影像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早期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28例腹内疝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全腹部CT平扫,同时将扫描的原始数据进行所需的冠状位、矢状位及任意方位的多平面重组,由2名腹部放射学副主任医师用双盲法评价图像。结果 28例患者术前CT均提示小肠梗阻,肠管绞窄6例,10例提示腹内疝(十二指肠旁疝5例,大网膜裂孔疝1例,盲肠周围疝1例,肠黏连束带内疝3例)。所有患者均行剖腹探查,手术证实所有患者均有小肠梗阻,肠管绞窄12例,腹内疝类型包括十二指肠旁疝7例(左侧5例、右侧2例),肠系膜裂孔疝1例,大网膜裂孔疝1例,盲肠周围疝2例,肠黏连束带内疝17例。各型腹内疝的共有CT表现和一系列个体征象与手术结果存在相关性,共有征象有:肠管异位(100%)、局限性肠梗阻(100%)、占位征象/周围脏器移位(100%)、鸟嘴征(85.71%)、缆绳征/漩涡征(89.29%)、肠缺血(71.43%)。结论腹内疝早期临床诊断困难,及时行CT检查并正确诊断至关重要,熟悉其影像征象早期诊断不难。
阮志兵焦俊闵定玉
关键词:腹内疝肠梗阻
肝脏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早期临床及CT表现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肝脏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HT)的早期临床、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HHHT患者的临床和CT图像资料。结果 4例HHHT均为女性,临床或既往均有不同程度腹痛伴恶心、呕吐,4例均有间断性鼻出血,2例有消化道出血史。所有患者均行上腹部CT平扫及动态增强检查。肝脏CT平扫均未见明显异常。肝脏CT动态增强表现:动脉期示肝实质染色不均,内可见弥漫分布大小不等点状及小斑片状明显强化影;门静脉期、实质期、延迟期肝实质染色未见明显异常;肝动脉及分支明显增粗、迂曲、延长,呈细小弹簧状,肝静脉和(或)门静脉动脉期早显。结论早期HHHT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对其认识不足是误诊、漏诊的主要原因,结合临床和CT动态增强扫描能明确诊断。
王瑞芝阮志兵盛伟华杜霞焦俊詹松华
尿毒症性肺并肺出血的CT诊断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尿毒症性肺并肺出血的CT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3例尿毒症性肺并肺出血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3例患者胸部CT表现为:双肺透亮度下降,两肺纹理增粗模糊,肺门增大增浓,以肺门为中心两肺大范围基本对称性分布毛玻璃样密度增高影与实变影,以中内带为主,胸膜下、肺尖及近膈处肺野未见明显异常影,即所谓的"蝶翼征";3例患者双侧胸膜腔见半月形游离积液影;心脏增大2例,以左心房、左心室增大为主。均经积极吸氧、扩血管、利尿、血液透析、纠正贫血、预防感染等处理5~11 d,复查胸部CT示肺部大范围实变影消失,1例一侧胸腔残留少量积液,2例心腔增大较前缩小。3例均病情好转出院。结论尿毒症性肺并肺出血的CT表现无特异性,密切结合临床多能确诊,合理正规治疗后短期复查CT变化迅速为其特点。对于原因不明的大咯血患者,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阮志兵
关键词:肺出血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3.0T MR相位对比法成像定量测定正常人下腔静脉血流的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探讨3.0T MR相位对比法成像(PC-MRI)测定正常成年人下腔静脉(IVC)血流的可行性,并评价IVC管腔面积与血流流量、流速的关系.方法 收集5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行IVCPC-MRI检查,所有志愿者均为行胸部或腹部常规健康体检者,临床及常规腹部影像检查无异常,并经超声检查排除IVC病变.观察1个心动周期IVC上段与中段血管面积、平均流速、平均血流量、反流分数及其时间-流量曲线,对不同性别、年龄(18 ~ 30岁组、>30岁组)及中段不同相位速度组间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对IVC上段不同相位速度编码值(60、80、100) cm/s分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IVC的管腔面积与流量、流速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50名受检者均成功完成检查.IVC上段面积、流量明显大于中段、流速明显低于中段,反流分数明显大于中段.男性(24名)IVC中段平均血流量高于女性(26名),分别为(37.94±7.32)和(33.68±6.65) m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9,P=0.017).18~30岁组(27名)IVC上段与中段平均血流量分别为(54.89±10.98)和(38.29±7.54) ml/s,均高于30岁以上年龄组(23名),分别为(44.96±8.49)和(32.65±5.59) ml/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4和2.15,P值均<0.01).60、80和100 cm/s相位速度IVC上段正向峰值流速分别为(55.36±6.30)、(61.30±12.42)、(62.55±13.09) cm/s,反向峰值流速分别为(42.37±19.18)、(32.79±24.67)、(24.61±21.20) 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258、7.794,P值均<0.05).不同相位速度编码值测定IVC上段与中段图像均清晰可测定(评分均在3分以上,3分11名、4分24名、5分15名).IVC相位速度图与心动周期的关系为正弦波关系,呈多相型波形特征.IVC上段及中段管腔面积与流速为负相关(r值分别为-0.466和-0.765,P值均<0.01),与流量无直线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259�
阮志兵范光明焦俊闵定玉
关键词:下腔静脉磁共振成像
3.0T MR相位对比法成像定量测定 下腔静脉血流的研究
阮志兵
脊椎骨巨细胞瘤的X线片、CT及磁共振表现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脊椎骨巨细胞瘤(GCT)的X线片、CT及磁共振(MR)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6例脊椎GCT的X线片、CT及MR资料,分析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X线片和CT密度或MR信号及强化形式。结果肿瘤位于颈椎4例,胸椎8例,腰椎4例;其中6例仅累及椎体,10例累及椎体和附件;8例侵犯相邻2个椎体,8例只累及1个椎体;16例均突入椎管、压迫脊髓。X线片和CT表现为椎体和(或)附件偏心性、溶骨性、膨胀性骨质破坏。MR表现为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16例病变的实性部分全部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脊椎GCT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CT和MR检查可以准确显示病变及肿瘤累及的范围,为临床制定治疗策略提供更准确的影像信息。
廖欣焦俊宋玲玲阮志兵高勤
关键词:巨细胞瘤X线螺旋计算机
扩散张量成像对浸润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浸润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早期疗效评估的可行性。方法:根据NAC第1周期结束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各向异性指数(FA)值的变化幅度,将30例患者(共有38个病灶)分为反应组和相对无反应组,比较两组患者NAC前及第1周期结束时肿瘤的最大径线、ADC值及FA值。结果:30例患者中反应组23例,共29个病灶,相对无反应组7例,共9个病灶;反应组NAC第1周期结束时肿瘤最大径较NAC前减小,ADC值较NAC前升高,FA值较NAC前明显下降(P<0.05);而相对无反应组NAC前及第1周期结束时肿瘤最大径、ADC、FA值变化不显著(P>0.05),反应组NAC前ADC值低于相对无反应组(P<0.05);反应组NAC前FA值略低于相对无反应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早期ADC值和FA值的变化可作为化疗疗效的评价指标。
刘亚婷范光明黄曌殊张飘层阮志兵聂红昉
关键词:乳腺肿瘤磁共振成像扩散张量成像新辅助化疗疗效
3.0TMR相位对比法成像定量测定下腔静脉血流的研究
目的:探讨用3.0TMR相位对比法成像(PC-MRI)测定正常成年人(不同性别组、不同年龄组)下腔静脉(IVC)中、上段面积、流速、流量的可行性及评价IVC管腔面积与流量、流速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采用PC-MRI(2...
阮志兵范光明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相位对比法下腔静脉流速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