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斌
- 作品数:11 被引量:69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一种可上下震荡的筛网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上下震荡的筛网,包括手柄、电机、转盘、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连接槽和筛网筐,所述手柄水平设置,在其一端安装有所述电机,所述转盘的中心固定在所述电机的传动杆端部,所述电机的传动杆水平设置,所述第一连...
- 郑文斌周东辉宋慧群朱兴全殷宏
- 文献传递
- 一种新型放牧动物耳标及耳标钳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放牧动物耳标及耳标钳,其中耳标包括耳标本体,在所述耳标本体上,设置有两个中空柱,在所述中空柱上,还包括耳标钉,所述耳标钉通过中空柱设置在所述耳标上。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与上述新型放牧动物耳标配套使...
- 周东辉郑文斌李法财宋慧群朱兴全
- 文献传递
- 宁夏奶牛球虫病流行病学调查与虫种鉴定被引量:10
- 2017年
- 奶牛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和等孢属球虫寄生于肠道引起的一种常见疾病。该病主要发生于犊牛,呈世界性分布,丹麦的一次调查结果显示,艾美耳球虫在奶牛中的感染率高达96.2%,其中犊牛的感染率为60.9%,给养牛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我国各地奶牛球虫感染情况十分普遍,报道的感染率范围为12.3%-75.0%。但宁夏至今尚未有奶牛球虫感染情况的报道。
- 倪晓婷吴耀东郑文斌马剑钢张晓轩孙晓林朱兴全周东辉
- 关键词:牛球虫病流行病学调查EIMERIA等孢球虫
-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及其在寄生虫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7
- 2015年
-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是以T4噬菌体体内核酸复制机制为原理,以多种蛋白及酶参与的一种新型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可在37--42qC条件下,20min内将核酸扩增至可检测水平。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操作简单,可在非实验室条件下实现对核酸的快速检测。自2006年问世后,已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安全、医学和转基因检测等多个领域。本文综述了RPA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寄生虫检测中的应用。
- 郑文斌吴耀东马剑钢朱兴全周东辉
- 关键词:隐孢子虫贾第鞭毛虫疟原虫
- 一种动物组织内线虫幼虫的回收及纯化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物组织内线虫幼虫的回收及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漏斗架,所述漏斗架上竖直放置外漏斗,所述外漏斗中套放有内漏斗,所述内漏斗的上端低于外漏斗的上端,所述内漏斗的下端可拆卸连接内离心管,所述外漏斗的下端...
- 郑文斌邹扬侯俊玲刘国华朱兴全
- 文献传递
- 吉林省鸽子鹦鹉热衣原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基因型分布研究(英文)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 2015年3-5月调查吉林省长春市和吉林市肉鸽与信鸽中鹦鹉热衣原体的流行情况及基因型分布。方法本研究共采集鸽子粪便样本399份,其中长春市样本282份,吉林市样本117份。利用PCR技术进行鹦鹉热衣原体ompA基因扩增、测序以及基因型分析。结果本实验结果显示:鹦鹉热衣原体的感染率为5.01%(21/399),其中吉林市鹦鹉热衣原体的感染率(9.40%)明显高于长春市的感染率(3.19%)。此外,品种也是与衣原体感染相关的主要风险因素,肉鸽的感染率为7.49%,而信鸽的感染率为0。ompA基因的序列分析显示,这些鹦鹉热衣原体都属于B型。结论综上所述,我国吉林省肉鸽具有较高的B型鹦鹉热衣原体流行,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潜在的威胁。
- 姚秋霞张晓轩陈凯马剑刚郑文斌许小琴朱兴全
- 关键词:鹦鹉热衣原体鸽子基因型
- 一种用于动物寄生虫粪检的筛网筐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动物寄生虫粪检的筛网筐,包括筛网部和漏斗部,所述筛网部包括筛网和筒状侧壁,所述筛网安装在所述筒状侧壁的底端、中心在所述筒状侧壁轴心上,在所述筒状侧壁外部安装有手柄,所述漏斗部顶端固定在所述筒状侧壁...
- 周东辉郑文斌宋慧群朱兴全殷宏
- 文献传递
-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及其在动物病原快速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30
- 2016年
- 建立动物疫病的快速诊断,对于我国养殖业疫病的预防及控制、进出口检疫、动物食品安全卫生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是近几年出现的1种有望替代PCR的新的核酸扩增技术。该技术主要依赖于3种酶:能结合单链寡核苷酸引物的重组酶、单链DNA结合蛋白和DNA聚合酶。反应过程中不需要模板链的热变性,可以在恒定的低温条件下快速扩增DNA或者RNA。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操作简便、适用于现场快速诊断等特点,在动物疾病早期诊断、实地检测、进出口快速检疫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本文对RPA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吴耀东徐民俊郑文斌冯胜勇朱兴全
- 关键词:动物病原
- 基于ITS序列鉴别3种感染白牦牛线虫的PCR-RFLP方法的建立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建立鉴别3种感染白牦牛线虫的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方法将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1头白牦牛小肠中分离的12条线虫进行消化并提取DNA,PCR扩增ITS序列并送测序,测序结果在GenBank数据库进行同源性分析。用DNAstar7.1软件分析序列之间的差异,用邻接(NJ)法构建系统进化树。根据序列选择特异的酶切位点,对PCR产物分别进行酶切反应,建立PCR-RFLP方法。结果 12条线虫均扩增出长度约900 bp的ITS序列片段,与预期结果一致。测序结果同源性分析显示,其中3种各4条分别与已报道的肿孔古柏线虫(Cooperia oncophora,GenBank登录号为AB534601)、环纹背带线虫(Teladorsagia circumcincta,GenBank登录号为JF680984)、奥斯特线虫(Ostertagia sp.,Gen Bank登录号为HQ844228)的序列相似性高于99%。ITS序列比较发现,3种线虫种间差异为4.3%~13.9%,种内差异均低于1%。其中肿孔古柏线虫与奥斯特线虫的ITS序列差异最大,为13.6%~13.9%;肿孔古柏线虫与环纹背带线虫ITS序列差异为12.9%~13.1%;环纹背带线虫和奥斯特线虫ITS序列的差异最小,为4.3%~4.8%。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3种线虫被分为明显的3支,且环纹背带线虫和奥斯特线虫有更近的亲缘性。ITS序列酶切结果显示,NdeⅠ酶可将环背带线虫和肿孔古柏线虫的ITS序列酶切成约650 bp和250 bp的片段,Eco RⅤ酶仅将肿孔古柏线虫酶切成约700 bp和200 bp的片段,2种内切酶均不能酶切奥斯特线虫的ITS序列。结论建立的基于ITS序列的PCR-RFLP方法可鉴别感染白牦牛的肿孔古柏线虫、环纹背带线虫、奥斯特线虫。
- 韩亮周东辉刘卿郑文斌朱兴全孙晓林
- 关键词:ITS序列PCR-RFLP
- 一种可左右摇摆的筛网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左右摇摆的筛网,包括筛网筐、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转盘、电机、手柄和连接槽,手柄水平设置且与筛网筐侧壁垂直,电机安装在手柄上且其传动杆竖向延伸,电机传动杆端部与转盘中心固定连接,第三连...
- 马剑钢郑文斌张晓轩周东辉朱兴全殷宏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