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鸿鹏

作品数:12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生物学
  • 5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水合物
  • 3篇甲烷菌
  • 3篇产甲烷
  • 3篇产甲烷菌
  • 2篇冻土
  • 2篇氧化菌
  • 2篇深海
  • 2篇细菌多样性
  • 2篇冷泉
  • 2篇甲烷氧化
  • 2篇甲烷氧化菌
  • 2篇古菌
  • 2篇古菌多样性
  • 2篇高通量
  • 2篇高通量测序
  • 2篇测序
  • 1篇底栖有孔虫
  • 1篇东沙海域
  • 1篇东太平洋
  • 1篇冻土层

机构

  • 12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地质调查...
  • 3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数...
  • 1篇南方海洋科学...
  • 1篇自然资源部第...

作者

  • 12篇崔鸿鹏
  • 8篇苏新
  • 6篇魏士平
  • 3篇张帅
  • 3篇刘晖
  • 3篇祝有海
  • 3篇卢振权
  • 3篇陈芳
  • 2篇杨胜雄
  • 2篇胡非
  • 1篇庞守吉
  • 1篇周洋
  • 1篇范晓鹏
  • 1篇刘浩东
  • 1篇宫达
  • 1篇杨娟
  • 1篇梁金强
  • 1篇徐健
  • 1篇王宏斌
  • 1篇程思海

传媒

  • 3篇现代地质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海洋学研究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 1篇2015年“...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台西南深海底栖有孔虫及其5万年来冷泉微生境变迁记录被引量:2
2020年
为探讨冷泉区底栖有孔虫组合特征、受控因素及其冷泉微生境随时间的变迁,本文对台西南海盆取自九龙甲烷礁和海洋四号区冷泉区的973-4和973-5两根岩心展开了底栖有孔虫及其壳体氧碳同位素研究。测年结果揭示两根岩心为晚更新世约5万年来海洋氧同位素期(MIS)MIS 3至MIS 1早期的沉积序列。两个站位共识别了底栖有孔虫79属233种,优势类别在973-4组合中为Uvigerina(23.3%)、Bulimina(10.71%)和Cibicidoides(9.87%),在973-5组合中是Bulimina(20.6%),两站位的组合优势和常见属种均以内生类别为主。有孔虫分异度显然同时受到正常深海环境因子TOC和沉积物粒度的影响。总体上,优势和常见类群与TOC相关性较弱,但与δ18 OUvigerinaspp.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说明有孔虫还受冷泉特殊营养物质和流体因子影响。5万年来,973-4和973-5站位底栖有孔虫组合生活的冷泉微生境,经历了由双壳-自生碳酸盐岩(MIS 3至MIS 2早期)向双壳-菌席(MIS 2晚期至MIS 1早期)的变迁。底栖有孔虫的优势类群也随微生境的变迁而演替,如973-4站位MIS 3-MIS 1的优势类群依次为U.peregrina、Cibicidoide-Bulimina、U.vadescens和Cibicides,973-5站位为Chilostomella+Globobulimina、Cibicidoides、Bulimina。有孔虫壳体氧碳同位素特征也随时间改变,从MIS 3到MIS 2早期,在自生碳酸盐岩水岩交换背景下,具有富δ18 O和亏损δ13 C特点(3.5‰~4.49‰,-2‰^-0.2‰);MIS 2晚期-MIS 1早期因双壳和菌席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影响,具有略富集δ18 O和略微亏损δ13 C的特征(2.5‰~3.5‰,-1‰^-0.1‰)。自5万年来两个区甲烷渗漏逐渐减弱,其间发生了几次增强事件。973-4站位记录了1次持续时间约10ka的增强事件(35~25ka);973-5站位记录3次(45ka,35ka,14~12ka)。其中,45ka时海底上涌的甲烷通量可能最大,在海底表面形成水合物。35ka时的甲烷喷溢增强事件可能为区域性事件。
苏新曲莹陈芳陈芳周洋杨胜雄于翀涵周洋
关键词:底栖有孔虫氧碳同位素台西南盆地
一株海洋锰氧化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Mn(Ⅱ)的氧化特性被引量:3
2015年
从北戴河海洋沉积物中共分离出120株真菌,经筛选得到一株锰氧化能力较强的菌株PSA-107h.经ITS测序并比较,该菌株与Ascomycete中的菌株有较高的同源性.随着Mn^(2+)浓度的增高,其对锰的氧化能力逐渐增强,但在高浓度Mn^(2+)时,其生长会受到一定的抑制.另外,发现PSA-107h在pH 5.0-9.0范围内都能对锰进行氧化,且在pH 6.0时对锰氧化的程度较高.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真菌对锰的氧化主要在胞间进行,且随着菌丝生长时期的延长,锰氧化程度逐渐升高.PSA-107h在7 d内对液体中1 mmol/L的Mn^(2+)的去除效率可达88.6%.本研究为微生物除锰提供了良好的菌种资源.
王文秀马靖宇朱祎捷崔鸿鹏魏士平
关键词:ASCOMYCETE锰氧化物
东太平洋水合物海岭沉积物中黏土矿物与水合物饱和度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为了探讨水合物储层中不同黏土矿物与水合物饱和度的关系,选取位于东太平洋水合物海岭国际大洋钻探计划204航次中的3个钻孔(1245B孔、1244C孔和1251B),开展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的测试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为主要黏土矿物(平均含量分别为40.3%、33.4%、21.4%);高岭石为次要黏土矿物(平均4.9%)。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三种矿物含量的垂向变化规律相似,但它们与蒙脱石的垂向变化趋势相反。该区水合物饱和度与蒙脱石含量呈正相关,且正相关程度在"细粒岩性"层段较高(R=0.55~0.97);水合物饱和度与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则显示负相关。3个钻孔中水合物储层厚度、水合物饱和度在各钻孔中分布的差异性表明水合物饱和度的受控因素复杂,首先是气源和流体迁移与供给,其次为沉积物岩性;而"细粒岩性"层段较高含量蒙脱石与水合物饱和度正相关关系可能代表了更次一级的沉积影响因素。为检验其它海区是否也存在黏土矿物对水合物饱和度的影响,将上述3个钻孔与印度外海Krishna-Godavari盆地17-07P钻孔记录进行对比。结果显示,17-07P孔的砂含量高,在粗砂层蒙脱石含量与水合物饱和度呈正相关,反映两个海域岩性对水合物饱和度控制机理不同。上述"细粒岩性"层段蒙脱石含量和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3种黏土矿物含量与水合物饱和度之间相关性的差异,可能因为蒙脱石具有特殊层状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层间表面带负电荷、具有可交换的层间水合阳离子等),有利于促进水合物的形成和富集,因而表现为正相关;而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自身属性与蒙脱石不同(吸水膨胀能力、对甲烷的吸附能力较蒙脱石弱),不利于水合物的聚集,表现为负相关。
尚卫苏新白辰阳崔鸿鹏
关键词:黏土矿物
祁连山水合物分布区不同高寒生态类型冬季表层土壤中古菌群落及变化特征被引量:5
2015年
祁连山冻土区是我国青藏高原重要永久冻土区之一,也是我国陆域天然气水合物分布的重要地区。前期调查表明祁连山木里天然气水合物钻井区一带具有丰富多样的高寒冻土生态类型。为了解该地区高寒草甸和高寒沼泽草甸表层土壤中古菌群落的多样性及分布特征,对2014年初冬在该区采集的表层土壤样品利用16S rRNA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地球化学等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高寒草甸区土壤呈中性,而高寒沼泽草甸区土壤呈弱酸性。钻井区土壤中的TOC和顶空气甲烷含量均显著高于背景区,而在背景区内的两种生态类型土壤中的TOC和顶空气甲烷含量差别较小。钻井区(除1个点)微生物细胞丰度高于背景区2~5倍。冬季表层土壤中的古菌多样性较低,含泉古菌的3个类群和广古菌的3个类群。不同植被类型古菌群落的优势种群显著不同,在高寒草甸区为泉古菌门的GroupⅠ.1b,而高寒沼泽草甸区为广古菌门的甲烷八叠球菌目(Methanosarcinales)。根据研究结果推测,土壤水分可能是导致高寒草甸区和高寒沼泽草甸区细胞丰度和古菌群落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高寒沼泽草甸区内产甲烷菌占优势可能与土壤高TOC含量有关。高寒沼泽草甸土壤中存在较丰富的产甲烷古菌,它们在厌氧条件下的甲烷氧化作用也是土壤中甲烷来源之一。
李月娇苏新祝有海卢振权魏士平崔鸿鹏李来鹏刘晖张帅
关键词:古菌多样性
青藏高原冻土区土壤垂直剖面中微生物的分布与多样性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冻土区储存着大量的有机碳,全球气候的变化导致冻土不断融解退化,土壤微生物对冻土有机碳的分解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加重全球温室效应。在研究中,为了解冻土区土壤微生物的分布与多样性,对青藏高原冻土区垂直剖面中的微生物组成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剖面土壤样品中的古菌与细菌的16S r RNA基因和真菌的ITS序列进行PCR扩增,并分别构建其基因文库,通过序列的同源性比较进行系统发育学分析和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垂直剖面土壤中古菌序列分别属于泉古菌(Crenarchaeota)和广古菌(Euryarchaeota)两个门,它们分别占克隆序列总数的29.0%和71.0%;其中泉古菌门只包括Group1.3b/MCG-A这一种类型,在古菌序列中所占的比例为29.0%,广古菌门包括4种类型,其中Methanomicrobiales序列在古菌克隆文库中所占比例较高(52.0%);分层位看,冻土活动层古菌优势类群包括Group1.3b/MCG-A、Methanomicrobiales和Methanosaetaceae,过渡层的优势类群包括Group1.3b/MCG-A和Methanomicrobiales两类,而古菌在冻土层的优势类群只有Methanomicrobiales这一种类型。细菌序列分属于10个类群,其中放线菌(Actinobacteria)、厚壁菌(Firmicutes)与变形菌(Proteobacteria)为剖面主要的优势类群,分别占克隆序列总数的28.9%、16.9%和12.1%;在冻土活动层,细菌的优势类群为Proteobacteria和Firmicutes,而在冻土过渡层与冻土层,细菌优势类群仅包括Actinobacteria一种类型。所有真菌序列均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分别占克隆序列总数的75.3%和24.7%;子囊菌以Cladosporium sp.和Pseudeurotium bakeri为主要的优势类群,担子菌以Dioszegia sp.为主要的优势类群,所占比例分别为35.5%、34.4%和22.6%;真菌在冻土活动层的优势类群只包括Pseudeurotium bakeri这一种类型,而在冻土过渡层与冻土层,真菌优势类群则包括Dioszegia sp.和Clad
王艳发魏士平崔鸿鹏苏新祝有海卢振权胡非李来鹏张帅刘晖
关键词:青藏高原冻土区垂直剖面生态效应
祁连山含水量不同的两个湿地间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群落对比
崔鸿鹏苏新魏士平祝有海卢振权王艳发李月娇刘晖张帅庞守吉
构建新型的海洋地质微生物学课程体系培养创新性学科交叉型人才
2021年
“双一流”背景下,对学科及课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洋地质微生物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对传统地质学和微生物学的继承与发展,为适应现代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海洋地质微生物学进行了新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过程的构建,并建立了科学的评价与反馈体系,目的是提高海洋地质微生物教学质量,为进一步促进学生具备创新性思维的交叉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魏士平崔鸿鹏
关键词:课程体系课程实施教学质量
东南极达尔克冰川−183 m深处冰层融水细菌多样性研究
2024年
【目的】目前对于南极冰层微生物研究较少,而且研究手段多为纯培养和高通量测序,对于其中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仍知之甚少。本研究拟研究东南极达尔克冰川冰层中微生物群落组成。【方法】采用纯培养法、单细胞分选和高通量测序3种方法对东南极达尔克冰川冰层微生物进行研究,探究该生境中微生物的群落组成。【结果】从达尔克冰川中分离出10门19纲94属。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门,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为优势纲,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为优势属,结果显示冰层中存在较为丰富的微生物多样性。其中,纯培养法分离出25株细菌。单细胞分选方法分离得到24株细菌。高通量测序共得到55183条序列,聚类出116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3种研究方法得出的优势种群不尽相同。通过单细胞分选和纯培养法共获得7株细菌,它们与数据库最近源16S rRNA基因序列的相似度小于98.65%,其中有2株菌株与最近源16S rRNA基因序列的相似度小于95.00%,推测可能有2个潜在新属,5个潜在新种。【结论】本研究通过纯培养法、单细胞分选以及高通量测序3种方法对东南极达尔克冰川冰层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发现,该生境中细菌多样性复杂。对比3种方法,其各有优势和局限性。这意味着结合使用多种研究方法研究微生物多样性,可获得更加全面的微生物群落组成。研究结果可为挖掘南极微生物资源提供数据基础。
刘梦泽崔鸿鹏李冰宫达范晓鹏徐健荆晓艳王琛蒋宏忱
关键词:细菌多样性高通量测序
西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区表层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对沉积扰动的响应被引量:2
2021年
本文基于大洋第48航次在西太平洋马尔库斯-威克海山多金属结核区采集的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高通量测序结果,开展底栖细菌群落结构调查,共获得253012条序列,分属于41个门、85个纲、189个目、261个科和322个属。其中,变形菌纲(Proteobacteria)为优势类群,分为γ-、α-和δ-三个亚群,分别占总序列条数的24.76%、20.21%和6.48%。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及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等类群的序列数和属种较丰富。对序列条数大于1%的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分析,共获得优势菌群23个目,包含6个优势科,10个优势属,其中,铁锰功能细菌占10.20%,主要来自交替单胞菌属(Alteromonas)(6.90%)、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1.80%)和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1.00%)等,另外还存在参与氮和硫元素循环的种属。PICRUSt功能预测分析显示结核区细菌主要涉及信号转导、蛋白转运、原核生物固碳、群体感应、能量转换、氨基酸和嘧啶代谢等功能。BC1826站位与其他站位相比,细菌多样性较低。结合沉积柱粒度分析结果,推测BC1826站位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与沉积扰动有关,两者具有一定的响应关系。与已有研究成果汇总对比发现,西太平洋结核区与东太平洋结核区的细菌群落组成结构有较大差异。
王苑如崔鸿鹏李继东孙栋王春生杨娟
关键词:深海沉积物细菌多样性西太平洋多金属结核
南海东沙深海冷泉区973-5重力柱沉积物古菌多样性被引量:3
2020年
中国南海东沙一带冷泉发育,但目前国内外对深海冷泉区微生物研究甚少,特别是缺乏利用高通量测序的记录。对东沙深海冷泉区973-5站位(该站位水深约3000 m)长约935 cm的重力岩心进行了高通量分析。结果显示:该站位微生物细胞丰度为5.3×108~34.0×108个/g,随深度变深而增加,其变化趋势与甲烷含量变化可对比,与粒度、有机碳的变化也具有相关性。测序结果显示,岩心中主要古菌类群是MBGB(39.9%)、C3(15.8%)以及ANME1(12.0%),随着深度的变化群落组成有所改变。硫酸盐-甲烷界面(SMI,760 cm)上下出现了大量的MBGB和ANME-1类群,pH也不断增加,暗示了这一区域存在不断增强的甲烷厌氧氧化作用。岩心底部出现了一定量的ANME-1和ANME-2类群,暗示除了在SMI附近甲烷氧化和硫酸盐还原反应强烈,其下部可能还有水合物的分解与甲烷的上涌,为ANME类群生存提供了营养物质。与东沙海区其他站位相比,973-5站位的甲烷通量较高,但没有发现产甲烷菌,推测该区沉积物中高浓度的甲烷来源为周边浅部或深部断裂系统运移供给。
滕田田苏新刘浩东崔鸿鹏崔鸿鹏陈芳程思海杨胜雄王宏斌梁金强
关键词:古菌多样性高通量测序冷泉东沙海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