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馨

作品数:6 被引量:130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传播政治
  • 3篇媒介
  • 3篇媒介化
  • 3篇传播政治经济...
  • 2篇媒介化社会
  • 2篇经济学批判
  • 1篇奠基
  • 1篇心理学
  • 1篇学科
  • 1篇学科合法性
  • 1篇学派
  • 1篇政治经济学批...
  • 1篇芝加哥学派
  • 1篇社会
  • 1篇社会理论
  • 1篇神话
  • 1篇普世性
  • 1篇群众
  • 1篇群众思想
  • 1篇主义

机构

  • 6篇南京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杨馨
  • 4篇胡翼青

传媒

  • 1篇新闻记者
  • 1篇中国图书评论
  • 1篇新闻大学
  • 1篇新闻界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网络传播...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反思自由主义的普世性——评《群众与暴民:从柏拉图到卡内蒂》
2015年
我们一直非常期待看一位英国的学者如何评价欧洲大陆的群众思想,麦克莱兰和他的《群众与暴民:从柏拉图到卡内蒂》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范本。记得很多年前读社会心理学时,周晓虹教授所描述的社会心理学的三大源头:英国的本能主义心理学、法国的群体心理学和德国的民族心理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是从那时候才理解欧洲各国学术意识形态居然有那么明显的差异,以至于他们对于现代性人格的理解有着那么大的分歧。但当时就生成了一个问题,他们彼此之间是如何看待对方观点的呢?
杨馨胡翼青
关键词:群众思想自由主义柏拉图普世性民族心理学
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情感转向被引量:1
2021年
传播政治经济学继承了卢卡奇的“物化”批判传统,质疑主流传播学派的工具性研究,但物化的逻辑使得媒介、技术、意识形态三者被接合在一起,“技术恐惧”使得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也掉进了工具性的窠臼。本文梳理了马克思主义中的“内部性”批判传统,包括“情感劳动”的概念和雷蒙威廉斯提出的“情感结构”概念,以及情感社会学对劳动分工、劳动过程、劳资关系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情感转向,以及其中蕴含的传播政治经济学范式转型的可能性。
杨馨胡翼青
关键词:传播政治经济学
媒介的“下沉”与奠基——媒介化社会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被引量:22
2020年
在媒介化社会逐渐成为现实的今天,媒介化理论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夏瓦将媒介化视为基于媒介制度的社会结构化转型,库尔德利则将媒介化视为媒介成为人类社会"元资本"的实践化进程,但他们的理论或是面临着坠入结构功能主义窠臼的风险,或是面临着"意识形态批判"的指责。在媒介已经下沉为一种经济基础的今天,只有对"媒介化社会"进行政治经济学批判,才能更好地理解媒介化力量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奠基与形塑。
杨馨
关键词:媒介化传播政治经济学
媒介化社会理论的缘起:传播学视野中的“第二个芝加哥学派”被引量:52
2017年
在社交媒体兴盛的今天,媒介化社会渐渐成为传播学关注的焦点问题,这些研究强调了媒介在社会制度和人的行为两个层面的建构作用,具有浓厚的建构主义色彩。与其他观点不同的是,本文认为媒介化社会理论的起点可以回溯到20世纪70年代那场"回到人"的社会科学革命,其中第二个芝加哥学派将社会结构、社会变迁与个体感受以相对完美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统合了社会的"结构"(structure)和行动层面,并为所有相似的努力提供了重要的起点。尤其是欧文·戈夫曼的理论,分别从"角色扮演""框架"两个维度勾勒了"结构"与个体经验、行动如何发生勾连,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审视社会媒介化的新视角。
胡翼青杨馨
关键词:媒介化社会符号互动论
情感劳动的传播政治经济学批判——以L后援会为个案被引量:40
2020年
在2019年发生的"周杰伦粉丝打榜"事件中,"(明星—)粉丝—媒介平台—资本"的闭环暴露了其剥削本质,也体现出粉丝与偶像之间亲密关系的想象已经走向异化。在粉丝进行情感劳动(affective labor)的"社会工厂"中,媒介平台提供了外部的制度性框架,粉丝群体也以"自组织"(self-organized)的方式形成自身的规则,两者共同服务于资本的复制。随着情感与资本关系的进一步显性化,必然会出现关于情感的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域。
杨馨
关键词:媒介化粉丝
解构神话:传播政治经济学学科合法性问题辨析被引量:16
2016年
文森特·莫斯可将制度主义、北美权力研究、英国批判社会学、文化帝国主义、文化产业批判等多种研究路径整合到同一个框架下,通过厘清传播政治经济学与文化研究的外部边界,将传播政治经济学建构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该"学科"既没有一致的逻辑基础,也没有明确的边界和外部构型,其实质是一种"神话"的建构。莫斯可建构该"神话"的原因在于应对美国国内对左翼学者的边缘化,并争取实现学科话语的主流化。然而莫斯可的学科建构一方面不能得到主流传播学界的认可,另一方面又约束了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创造力,使其沦为一种保守主义的"技术决定论"。因此对传播政治经济学而言,学科化并不是当下最重要的问题,最重要的问题仍然是从传播这个视角切入,政治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看到何种独特的景观。去学科化与直面快速变化的实践可能是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唯一出路所在。
胡翼青杨馨
关键词:传播政治经济学合法性学科神话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