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翁萍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1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2篇急性
  • 1篇凋亡
  • 1篇凋亡作用
  • 1篇血液
  • 1篇血液分析
  • 1篇血液分析仪
  • 1篇诱导细胞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因素
  • 1篇早幼粒细胞
  • 1篇早幼粒细胞白...
  • 1篇增敏
  • 1篇增敏剂
  • 1篇增生
  • 1篇指数对
  • 1篇融合基因
  • 1篇柔红霉素

机构

  • 6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建省肿瘤医...

作者

  • 6篇翁萍
  • 4篇徐淑娟
  • 2篇郭江睿
  • 2篇吴勇
  • 1篇陈元仲
  • 1篇陈萍
  • 1篇杨百华
  • 1篇沈建箴
  • 1篇陈小芳
  • 1篇黄美娟
  • 1篇林艳娟
  • 1篇刘庭波
  • 1篇祝亮芳
  • 1篇李晓帆
  • 1篇焦宇兵
  • 1篇何志鹏

传媒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PML-RARα融合基因不同亚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PML-RARα不同亚型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3年2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78例初诊AP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ML-RARα不同亚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78例患者中,女性32例,男性46例,中位年龄40岁(13~68岁)。最常见的PML-RARα融合基因为L型(48.7%,38/78),其次为S型(46.2%,36/78)和V型(5.1%,4/78)。S型患者中白细胞计数>10×10^9/L(高危)者最多见(61.1%,22/36),与V型、L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3,P<0.05)。78例中,合并CD34阳性8例(10.2%),合并FLT3-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17例(21.8%),合并DNMT3A突变12例(15.4%),附加染色体异常9例(11.5%);3种不同亚型间CD34阳性、FLT3-ITD、DNMT3A以及附加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型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维甲酸综合征(RAS)最多见(21/36),L型及V型较少发生(χ^2=7.633,P<0.05)。PML-RARα不同亚型患者间完全缓解率以及无病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ML-RARα不同亚型APL患者临床特点不尽相同,L型最常见,V型、S型中高危者多见,S型治疗期间合并RAS多见,不同亚型对完全缓解率及无病生存率无影响。
翁萍张淑遐陈小芳徐淑娟郭江睿何志鹏吴勇
关键词:基因融合PML-RARΑ
血液分析仪检验急慢性白血病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 探讨血液分析仪检验急慢性白血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慢性白血病患者50例(急性23例,慢性27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利用血液分析仪对患者的空腹静脉血样本进行分析,并比较检测结果.结果 由检测结果可知,急慢性白血病患者的血红蛋白分别为33.17±5.39g/L和31.68±4.32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白细胞及CRP则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但急慢性白血病患者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的组间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分析仪能准确判定急慢性白血病,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作为急慢性白血病的首选检测方法.
翁萍
关键词:血液分析仪急慢性白血病
水飞蓟宾作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增敏剂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飞蓟宾作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增敏剂的应用,本发明所述的水飞蓟宾能够增加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THP1、U937对化疗药物柔红霉素(DNR)的敏感性,可通过诱导细胞自噬,明显增加了柔红霉素的促凋亡作...
翁萍陈元仲黄美娟徐淑娟张淑遐田辉云
两例超二倍体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
林艳娟焦宇兵翁萍祝亮芳吴勇郑琳琳李巧瑜
20例毛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2022年
目的 探讨毛细胞白血病(HCL)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血液科收治的首次诊断为HCL的2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症状及相关诊治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以男性居多,占到65%;中位年龄51.6岁,其中18例经典型HCL,占比90.0%,2例变异型HCL,占比10%;首发症状主要是腹胀、面色苍白、乏力,其次是出血,个别患者伴B症状;临床病理表现主要是脾肿大、血小板减少,其次是肝肿大、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再次是变异型白细胞计数增高。病理活检表明所有病例均表现为增生活跃至极度活跃。通过流式细胞学分析,毛细胞表达CDl9、CD20、CD22、CD25、CDl03、CDllc;经典型HCL部分病例出现BRAFV600E突变;大部分患者携带乙肝病毒;核苷类似物是HCL治疗有效药物,对变异型HCL联合用药治疗有确切效果,本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达到80%。结论 HCL以男性多见,临床表现多样,以脾肿大、血小板减少为主,免疫表型特异性表达多样,核苷类似物为主要有效治疗药物,对变异型HCL联合治疗有良好效果。
徐淑娟杨百华李鑫张淑遐翁萍王怡婷耿海丽陈萍
关键词:毛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核苷类似物
体质指数对套细胞淋巴瘤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不同的体质指数(BMI)与套细胞淋巴瘤(MCL)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08例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生物学指标,分析不同的BMI对MCL患者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影响。进一步观察BMI与B症状、LDH及Ki-67指数的相关性,以及BMI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和常规化疗组中的差异。结果:108例患者确诊时中位年龄59(25-79)岁,男女比例是4.4∶1。Ann Arbor分期Ⅲ-Ⅳ期患者占88.89%,骨髓累及者占63.89%,脾脏浸润者占49.07%。以BMI≥24 kg/m^(2)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BMI组和低BMI组两组。低BMI组的5年PFS和OS率分别为31.9%和47.0%,高BMI组的5年PFS和OS率分别为64.6%和68.7%。与低BMI组相比,高BMI组的死亡发生率更低(P<0.01)。在多变量分析中,BMI是PFS的独立预测因素(HR=0.282;95%CI:0.122-0.651;P=0.003),也是OS的独立预测因素(HR=0.299;95%CI:0.129-0.693;P=0.005)。同时,存在B症状的患者的BMI低于无B症状的患者(P=0.01),但BMI对患者LDH和Ki-67没有影响。16例患者行Auto-PBSCT,且预后较常规化疗组明显好转,BMI在Auto-PBSCT组和常规化疗组未见明显差异。结论:BMI是套细胞淋巴瘤患者PFS和OS的独立预后因素,可能受B症状对BMI的影响。
张淑遐谢聿涵翁萍徐淑娟田辉云郭江睿刘庭波沈建箴李晓帆
关键词:套细胞淋巴瘤BMI预后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