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家燕

作品数:30 被引量:245H指数:8
供职机构:湖北文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语言文字
  • 5篇文化科学
  • 5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历史地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3篇英译
  • 11篇翻译
  • 9篇隐喻
  • 5篇红楼
  • 5篇红楼梦
  • 5篇《红楼梦》
  • 4篇译文
  • 4篇隐喻翻译
  • 4篇英语
  • 4篇文化
  • 4篇翻译研究
  • 3篇英译文
  • 3篇语言
  • 3篇诗歌
  • 3篇教学
  • 3篇概念隐喻
  • 2篇对等
  • 2篇语法
  • 2篇语法隐喻
  • 2篇语境

机构

  • 15篇襄樊学院
  • 11篇浙江大学
  • 5篇湖北文理学院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湖北工业大学
  • 1篇燕山大学
  • 1篇徐州师范大学

作者

  • 29篇肖家燕
  • 5篇李恒威
  • 2篇王小潞
  • 2篇卢颖
  • 1篇庞继贤
  • 1篇王山珍
  • 1篇刘泽权
  • 1篇吴长青
  • 1篇王旭
  • 1篇赵德芳
  • 1篇张珊珊
  • 1篇张东平
  • 1篇李儒寿
  • 1篇张薇
  • 1篇曹秀萍
  • 1篇张瑛

传媒

  • 3篇襄樊学院学报
  • 3篇中国外语
  • 2篇襄樊职业技术...
  • 2篇英语研究
  • 1篇红楼梦学刊
  • 1篇教学研究
  • 1篇四川外语学院...
  • 1篇自然辩证法通...
  • 1篇国际学术动态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燕山大学学报...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江南大学学报...
  • 1篇宜春学院学报
  • 1篇湖北经济学院...
  • 1篇外国语文
  • 1篇中学生英语(...
  • 1篇教师教育论坛
  • 1篇第18届世界...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唐诗景物造型化特征看诗歌意象意境的翻译——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为例被引量:4
2011年
中外译者的合作翻译是唐诗英译的最佳翻译模式。但是诗歌的意象、意境的翻译仍是中外译者的最大困难。通过对唐诗景物造型特征的研究,以雅克不逊提出的"符际翻译"理论为方法论,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为例,论证了画成为翻译唐诗意象、意境的有效辅助翻译手段,使诗歌"诗歌视觉化",可以更好的展现原诗的意象意境。
卢颖肖家燕
关键词:唐诗英译符际翻译意象意境
试析方言语音对英语发音的影响——以襄樊地方方言为例被引量:1
2001年
任何国家和地区的方言总会影响这一地区方言使用者准确接受另一种语言 ,襄樊地区的方言也不例外。由于英语和汉语方言语系之间存在着声母和韵母方面的差异 ,这种差异自然会影响襄樊地区的人讲英语的纯正度 ,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元音 [i]、[u]、[ei]、[ ]和 [ ]这五个音位和辅音 [l]、[n]、[ ]、[θ]、[ ]、[r]、[ ]和 [ ]等几个音位上。
赵德芳肖家燕
关键词:元音辅音方言语音英语发音
文学语境与人名隐喻的翻译研究——基于《红楼梦》英译文的个案研究被引量:30
2007年
人名隐喻是《红楼梦》的艺术特色之一。小说的人名同时投射到人物形象、性格及作品的主题等较抽象的概念上,使人名在一定语境中兼而实现了称谓功能以及表现人物与主题的文学功能,成为颇具特色的文学隐喻。一部作品的主题、人物等文学因素是人名隐喻赖以生成的环境因素,也是其存在的依据,和文化语境一样,制约着人名的文学解读与翻译。文化和文学语境交织存在,有时会发生冲突。文学语境与人名隐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上述观点为霍译本的人名意译策略提供了一定的解释,并赋予文学作品的人名翻译评价以新标准。
肖家燕庞继贤
关键词:文学语境英译《红楼梦》
从三个视角探讨认知与文化被引量:1
2008年
认知科学是人类认识自身和改善自身生活的基础学科之一;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程的基本特征;人的认知受文化多样性的影响。鉴于此,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中心(CSLC)于2007年5月28-31日举办了首届“认知与文化研究”国际会议。45位与会者来自于世界上十多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张薇肖家燕王旭
关键词:文化多样性人类文明基础学科
优先概念化与隐喻的翻译研究——《红楼梦》“上—下”空间隐喻的英译策略及差额翻译被引量:13
2008年
"上—下"空间隐喻系统与UP-DOWN空间隐喻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形成对应,于是前者与后者对等切换似乎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对《红楼梦》中"上—下"隐喻英译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显示:少部分"上—下"是地位隐喻可以迻译,其他都是通过意译实现转换。这些事实表明:隐喻概念系统的对应仅为隐喻迻译提供一定的基础,能否迻译最终还取决于民族文化模式中的优先概念化,它是"上—下"空间隐喻翻译策略的取舍依据,并造成差额翻译。
肖家燕
一首英语商标词诗歌的词汇隐喻和人际功能分析被引量:2
2002年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为指导,首先对一首自由体诗歌的词汇所蕴含的隐喻意义进行分析,其次,对小句的人际功能进行描述,从而揭示构成该语篇的商标词在表达语篇的广告意义方面所起的作用,并说明该语篇试图建立一种友好的广告方与广告受众之间友好的人际关系。
肖家燕
关键词:商标词词汇隐喻人际功能
异化策略与政治隐喻的翻译——以《毛主席语录》的英译为例
主席语录》堪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最畅销的小红书,该书出版后产生了17种外语译文,其中英译文的影响最为广泛,也更为深远.在该文本众多的文体特征中,隐喻显得尤为突出,集中表现了叙述者的政治思想、战争观念,以及关于国际关系、社会...
肖家燕刘泽权
交流与传承——第二届《论语》翻译研讨会综述被引量:3
2013年
《论语》是中国典籍文化的核心著作,其翻译研究是中国典籍文化海外传播和古今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典籍翻译的繁荣与发展。2012年10月18日至21日,湖北文理学院继中山大学之后隆重举办了第二届《论语》翻译研讨会。
肖家燕李儒寿
关键词:《论语》翻译研究传承典籍文化典籍翻译
中国现代诗歌英译的对等性探讨——从“夜班车到站是十二点”及其英译文的功能分析谈起
2005年
从功能语法纯理功能之一的语篇功能的基本观点出发,评析"夜班车到站是十二点"及其英语译文的小句主位结构和衔接手段,探讨原文和译文在主位结构和衔接手段方面所表现的相似性,从而论证中国现代诗歌英译中存在形式上的可译性和对等性。
肖家燕
关键词:主位结构对等性
概念隐喻视角下的隐喻翻译研究被引量:61
2010年
隐喻研究从修辞学到认知语言学的转向为隐喻的翻译研究带来诸多启示。在概念隐喻视角下,一些基本规律得以揭示:以文学作品中隐喻的翻译为例,隐喻翻译是以译者的文化认知体验为基础的过程;文化语境、文学语境和上下文语境是译者取舍翻译策略的内在依据。因此,其翻译结果始终是差额翻译,有关差额状况可以翻译策略为基本依据进行模糊评价。
肖家燕李恒威
关键词:隐喻翻译概念隐喻语境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