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莉娟

作品数:41 被引量:312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天文地球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7篇值模拟
  • 15篇数值模拟
  • 9篇绿洲
  • 8篇气候
  • 7篇中尺度
  • 7篇金塔绿洲
  • 7篇暴雨
  • 6篇夏季
  • 5篇土壤
  • 5篇热通量
  • 5篇湖泊
  • 5篇华南暴雨
  • 4篇汛期
  • 4篇中尺度系统
  • 4篇前汛期
  • 4篇温度
  • 4篇环流
  • 4篇MM5模式
  • 3篇土壤湿度
  • 3篇土壤温度

机构

  • 37篇中国科学院
  • 8篇兰州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成都信息工程...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中国科学院西...
  • 2篇防化研究院
  • 2篇黄河水利委员...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四川电力设计...

作者

  • 41篇文莉娟
  • 30篇吕世华
  • 11篇李锁锁
  • 10篇陈世强
  • 10篇奥银焕
  • 8篇孟宪红
  • 7篇李照国
  • 7篇张宇
  • 6篇程麟生
  • 5篇赵林
  • 4篇鲍艳
  • 4篇隆霄
  • 3篇左洪超
  • 3篇韦志刚
  • 3篇李振朝
  • 2篇高治定
  • 2篇张少波
  • 2篇李万莉
  • 2篇慕平
  • 2篇雷鸣

传媒

  • 12篇高原气象
  • 5篇太阳能学报
  • 4篇冰川冻土
  • 2篇中国沙漠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大气科学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第六次全国动...
  • 1篇第32届中国...
  • 1篇第33届中国...
  • 1篇第35届中国...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6篇2007
  • 10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次干冷空气过境对鄂陵湖地区大气边界层过程的影响
1引言近些年来,非均匀下垫面和特殊气象条件下的大气边界层研究日益受到重视,较为突出的有湖泊以及干旱荒漠区中绿洲等;这种非均匀性不仅存在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内边界层特征也非常显著[1]。一般意义上,地表通量的变化在改变...
李照国吕世华文莉娟奥银焕赵林张少波
关键词:湖泊大气边界层非均匀下垫面冷空气感热通量
文献传递
“98.5”华南前汛期暴雨的湿位涡异常诊断:质量和热力强迫的数值分析被引量:16
2006年
利用MM5输出的高分辨率资料对“98.5”华南暴雨的湿位涡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了质量强迫和热力强迫引起的湿位涡异常。结果揭示:降水区位于负湿位涡的下方,负湿位涡的趋势走向与降水区的一致。造成本次暴雨的成因中包括湿对称不稳定和对流不稳定两种机制,湿位涡MPV(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的分量MPV2对MPV起主要作用,其中主要是MPV2v的贡献。质量强迫和热力强迫共同作用引起湿位涡异常变化,它们的作用大小相当,在研究暴雨时,不可忽略因降水造成的质量强迫。
文莉娟程麟生左洪超隆霄
关键词:华南暴雨湿位涡热力强迫
金塔绿洲风环流的数值模拟及结构分析
<正>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更改了模式中第三重模拟域中金塔绿洲及其周围地区与实际不符的植被类型,对金塔绿洲2004年7月5日进行了较为成功模拟。模拟结果揭示绿洲的白天情况如下:是一冷源,强度由低向高逐渐减弱,可维持...
文莉娟吕世华
文献传递
黑河中游金塔地区地表净短波辐射及净全辐射卫星遥感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使用Landsat-5 TM数据推算金塔地区地表反射比、地表温度、地表净短波辐射及净全辐射。将反演值与观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地表温度、地表反射比、地表净短波辐射、净全辐射反演相对误差分别小于6%、17%、12%、3%。结果基本可信,其频率分布也基本反应了当地各参量的实际分布情况。
孟宪红吕世华文莉娟
关键词:反演TM数据
WRF模式对金塔绿洲效应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7
2010年
利用美国NCAR中心的天气研究与预报模式WRF,对金塔绿洲的温度场、环流场、能量场的结构及其日变化特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WRF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非均匀下垫面上绿洲和戈壁的近地面温度、风场、净辐射、感热和潜热等要素的变化特征及日变化规律,较为完整地呈现出绿洲"冷岛效应",模拟的近地面风向和观测值吻合较好。通过对能量场的时空分析,发现下垫面的植被类型、土壤类型和土壤湿度对绿洲白天感热、潜热、土壤热通量和净辐射等有很大影响,绿洲白天净辐射峰值比戈壁大,潜热通量比感热通量大;白天大气向地面传输热量,绿洲地表获得的热通量大;而夜间地表向上传递热量,绿洲释放的热通量比戈壁大。更加细致地研究这些现象对深入了解绿洲气候的形成和维持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小航吕世华孟宪红文莉娟李万莉马迪
关键词:WRF模式冷岛效应金塔绿洲潜热通量感热通量
干旱区绿洲风环流观测被引量:4
2007年
利用2003年在甘肃省酒泉地区金塔绿洲开展的"绿洲系统能量和水分循环试验"获得的自动站点和系留探空资料,证实了绿洲风环流的存在。观测结果显示:夏季白天在一定高度内绿洲相对于荒漠温度较低,气压较高;随荒漠绿洲热力差异增大,低层将产生由绿洲向四周荒漠辐散的风场,绿洲上的垂直运动以下沉气流为主,探测高度内的荒漠风向也相应地转变为来自绿洲,而同期绿洲探测高度内的风向较为凌乱。尽管观测表明绿洲风确实存在,但在有些时段背景风速较大,由地表热力非均匀激发的局地绿洲风将被大尺度环流掩盖。
文莉娟吕世华陈世强奥银焕李锁锁鲍艳
关键词:局地环流荒漠金塔绿洲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引水区和黄河上游区域气候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利用引水区和黄河上游地区25个站1951-2000年50a的气温和降水逐日资料,分析了研究区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把引水区和黄河上游地区分成7个小区,利用小波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各小区气温和降水的多时间尺度特征.结果表明:黄河上游和南水北调西线引水区夏、秋、冬三季降水以同步的变化为主,其次为黄河上游与引水区之间存在反位相的变化.春季降水主要表现为黄河上游与引水区之间存在反位相的变化,其次才表现为一致的变化.各区的气温均以同步升温为主.降水具准3a和准22a周期,气温的振荡周期主要是2~5a的小周期和准11a的周期.引水区和黄河上游地区近50a来夏季的降水在一致变化的基础上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李振朝韦志刚吕世华文莉娟李锁锁
关键词:黄河上游气候特征经验正交函数分解
南水北调西线引水区与黄河上游降水过程的水汽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南水北调西线引水地区和黄河上游的可降水量、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和该区域的流场.结果表明:在5~9月间,该地区可降水量7月最大,其次为8月、6月、9月,最小为5月;水汽通量主要从南边界获得,北边界存在较稳定的强度不大的净收入,西边界不太稳定,会出现负收入.研究区域上空600hPa水汽通量主要为辐合,风场散度对水汽通量散度的贡献最大;向研究区域输送的水汽在低层既有直接从孟加拉湾输入,又有从盂加拉湾经中南半岛北部绕过来的,而高层则基本从孟加拉湾直接输入.
文莉娟吕世华韦志刚李锁锁李振朝高治定慕平雷鸣宋伟华
关键词:水汽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降水过程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青海湖水位演变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2024年
青海湖不仅是我国最大的湖泊,也是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青海湖水位急剧变化,其对周边的交通设施、居民安全和畜牧业发展等影响较大,因此需要对气候变化下的青海湖水位演变特征及其水量平衡进行研究。本文基于布哈河口水文站、下社水文站的水文数据,刚察气象站、CMFD气象数据以及水量平衡方程,首先分析了青海湖1956-2020年的年际水位演变特征和年内水位变化特征,以及水量平衡分量——入湖径流(R_(s))、湖面降水(P)和湖面蒸发(E)对水位变化的影响;其次揭示了相同月份计算的水位值变化与R_(s)、P和E的变化是同步的;最后进一步通过岭回归方法定量计算了R_(s)、P和E对基于12月份计算的青海湖水位变化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青海湖年均水位在1956-2004年以0.8 m·(10a)^(-1)的速率下降,其中在1979-2004年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E大于(P+R_(s));2004-2020年以1.9 m·(10a)^(-1)的速率上升,其中在2004-2018年间上升的主要原因是P和R_(s)的增加;青海湖水位有明显的年内变化,5月水位开始上涨,9月达到最高,其与R_(s)、P和E的月变化一致;当年的P、R_(s)、E变化对9-12月相同月份年均水位变化的影响大于去年,当年的P、R_(s)、E对12月年均水位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10%、70%和20%。
王梦晓文莉娟
关键词:径流降水蒸发
干旱区绿洲地表反照率不对称观测研究被引量:17
2009年
利用"绿洲系统能量与水分循环观测试验"2005年第一阶段资料分析发现,绿洲的地表反照率并不是呈现关于太阳高度角的典型对称分布,早上的地表反照率略大于相同太阳高度角的下午,在太阳高度角30°附近早上比下午平均大0.031,约为平均反照率的13.3%。白天风速较小、风向变化不定的风场和当日的土壤湿度差异对地表反照率不对称的影响较小。早晚地表反照率差异主要是由于绿洲内空气较为湿润、夜晚风速较小、气温下降形成的露水在早上增大对太阳辐射的散射造成的。而在日出后露水迅速蒸发,在太阳高度角为40°~50°,上午和下午的地表反照率基本重合。
文莉娟吕世华陈世强孟宪红李锁锁奥银焕
关键词:地表反照率太阳高度角露水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