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金山

作品数:77 被引量:182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国家教育部“985工程”“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3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1篇骨折
  • 13篇股骨
  • 12篇疗效
  • 10篇血管
  • 10篇起搏
  • 9篇心血管
  • 8篇心血管病
  • 8篇心脏
  • 8篇血管病
  • 8篇植入
  • 8篇起搏器
  • 8篇胫骨
  • 8篇内固定
  • 7篇心血管病学
  • 7篇血管病学
  • 7篇髓内
  • 7篇髓内钉
  • 7篇钢板
  • 6篇心房
  • 6篇疗效分析

机构

  • 39篇江苏省苏北人...
  • 35篇北京大学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湖南省人民医...
  • 1篇南通大学
  • 1篇邢台市人民医...
  • 1篇绵阳市中心医...
  • 1篇唐山工人医院
  • 1篇扬州大学医学...
  • 1篇清华大学第一...
  • 1篇石家庄市人民...
  • 1篇应急总医院

作者

  • 75篇何金山
  • 29篇李学斌
  • 24篇戴善和
  • 24篇段江波
  • 22篇昃峰
  • 21篇王龙
  • 21篇虞堂云
  • 21篇李鼎
  • 20篇苑翠珍
  • 19篇周岳来
  • 17篇陈鹏涛
  • 15篇吴寸草
  • 15篇胡元斌
  • 13篇王静成
  • 10篇韩奎敬
  • 9篇郭继鸿
  • 8篇方永超
  • 6篇王信山
  • 5篇王骅
  • 5篇徐捷

传媒

  • 7篇中华心血管病...
  • 7篇中国心脏起搏...
  • 5篇四川医学
  • 5篇中国循环杂志
  • 4篇临床骨科杂志
  • 4篇中国心血管杂...
  • 3篇临床心电学杂...
  • 3篇心电图杂志(...
  • 2篇中华心律失常...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江苏医药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海南医学

年份

  • 8篇2023
  • 8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7篇2016
  • 11篇2015
  • 7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7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骨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采用Smith Peterson入路 ,应用切开复位三枚空心螺纹钉内固定加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骨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32例。结果 随访 1年 6个月至 7年 ,骨折愈合率 10 0 %,股骨头坏死率 3 13%。结论 切开复位三枚空心螺纹钉内固定加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骨术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何金山戴善和王信山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
心脏性猝死的进展被引量:4
2015年
2005年,全球有5800万人死亡,其中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肿瘤等)3500万(60%),随着当前经济水平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在全球人口死亡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心源性猝死是导致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增加对心源性猝死的认识,发现心源性猝死的预防措施,对于降低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何金山
关键词:猝死心源性猝死冠心病
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3种非手术方法的疗效作临床研究。方法将131例(176指)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分为Ⅰ—Ⅲ°。按就诊先后随机分这3组。A组(CA)中药外敷。B组(SI)鞘内注射曲安缩松。C组(SIS)鞘内注射曲安...
王宇昌何金山潘明德
文献传递
高功率短时程肺静脉隔离方法应用的单中心经验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评估高功率短时程(HPSD)消融方法在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前瞻性观察本中心3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应用HPSD消融方法的术中和术后情况,总结这部分患者射频消融手术时间、左房操作时间、放电时间、X线曝光时间和肺静脉隔离成功率,以及相关的并发症。结果30例患者年龄(65±10)岁,射频消融手术时间为(60±12.5)min,左房内操作时间(40±6.2)min,双侧肺静脉隔离时间(24±5.5)min,放电消融时间为(10±3.6)min,X线曝光时间为(3±1.6)min。全部患者均完成了肺静脉隔离,在术中有2例发生了2次POP声。在随访期内,未见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HPSD消融方法,以损伤指数为基础,结合阻抗变化,在阵发性房颤患者肺静脉隔离中,是安全、有效的。
段江波何金山王龙李鼎昃峰吴寸草周旭苑翠珍李学斌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射频消融阵发性心房颤动
不同双钢板固定方法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分析不同双钢板固定方法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骨科2008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78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平行双钢板固定治疗46例(A组),行垂直双钢板固定治疗32例...
何金山虞堂云戴善和陈鹏涛周岳来方永超王骅
室性期前收缩负荷和逆传P波可独立预测左室功能障碍
2013年
室性期前收缩是心脏结构正常患者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频发时可导致左室功能障碍和左室扩大.为解释其原因,人们提出了钙离子稳态失衡、心肌氧耗增加及心肌不同步收缩等假说,但室性期前收缩导致左室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及所需的时间依然没有定论. Ji-Eun Ban,Hwan-Cheol Park等在Europace上发表文章,探讨了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合并左室功能障碍的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和电生理学特点,提出了室性期前收缩负荷和逆传P波可独立预测左室功能障碍.
何金山郭继鸿
关键词:室性期前收缩左室功能逆传
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7年
虽然当前药物治疗已取得长足进步,但心脏性猝死仍是导致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ICD)应用于猝死高危患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可有效降低长期死亡率。当前的ICD系统包括心腔内电极和皮下脉冲发生器,可提供除颤和起搏功能。
何金山李学斌郭继鸿
关键词: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心脏性猝死心血管病患者脉冲发生器
膝关节周围骨折伴腘(股)动脉损伤2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伴腘(股)动脉损伤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1995年1月-2007年10月我科收治膝关节周围骨折伴腘(股)动脉损伤28例,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同时行腘(股)动脉损伤静脉移植修复术17例,直接行端端吻合术5例,行单纯修补术6例;对小腿严重创伤合并筋膜间室综合征者行小腿筋膜切开减压术3例,修复损伤神经3例,2例同时伴深静脉损伤无缺损者直接行吻合术。结果28例随访0.5—1年,23例6h以内行骨折开放复住内固定及血管修复建立血循环者,其中21例下肢功能良好;2例小腿肌肉坏死并发感染、高热,清创处理后体温逐渐下降,切口反复不愈伴骨外露,后高位截肢或因合并症自动出院;3例伤后48h出现血循环障碍,转我院急诊探查,吻合血管,术后血循环未见好转,并二期手术,但足部运动功能大部分丧失。结论膝关节周围骨折伴腘(股)动脉损伤应尽早行骨折复位固定,修复损伤腘(股)动脉以恢复血循环。
胡元斌戴善和郭开今冯新民虞堂云顾德毅何金山
关键词:膝关节周围骨折内固定
右心室内膜低电压区面积可预测ARVC患者预后
2013年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是一种遗传性心肌病,常因心室电学的不稳定性而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导致猝死.因而对ARVC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指导恶性事件的预防和治疗十分必要.目前,对于ARVC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室颤导致心脏骤停、晕厥、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有症状患者置入ICD.对于具有猝死家族史、严重右室功能不良、心内电生理检查可诱发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等传统危险因素,但无症状的患者是否预防性置入ICD尚存在争议.
何金山郭继鸿
关键词:标测右室ARVC低电压内膜
起搏电极导线引起心脏穿孔的处理策略研究
2021年
目的探讨起搏电极导线引起心脏穿孔的处理策略。方法研究入选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并明确诊断心脏穿孔的患者4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情况、穿孔电极类型、临床表现、胸片、超声心动图、CT、程控参数以及处理方法等。总结心脏穿孔的最佳处理策略。结果46例患者发生了心脏穿孔,急性心脏穿孔者23例(50.0%),发生于术后1~29(14±8)d,慢性心脏穿孔者23例(50.0%),发生于术后35~2555(1147±812)d。临床表现中以胸痛、肌肉跳动最常见,分别为18例(39.1%)、8例(17.4%)。程控参数中以起搏阈值升高为主,为42例(91.3%)。29例(63.0%)患者的胸片提示电极顶端紧贴或穿出心脏影外缘,20例(43.5%)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提示心脏穿孔。6例接受胸部CT检查的患者均发现了心脏穿孔。本研究中由内科经静脉拔除电极导线者34例,成功拔除者32例(94.1%),2例患者因考虑术后心脏压塞风险较大,故保留原电极导线;外科参与电极导线拔除者12例,且全部(100%)成功拔除穿孔电极导线,44例心脏穿孔患者拔除穿孔电极导线后均未出现心包积液以及心脏压塞。结论心脏穿孔常以胸痛、膈肌刺激为主要临床表现,可通过程控、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在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无周围器官损伤的情况下,采用经静脉拔除穿孔电极的手术方式是安全可靠的。
张艺民李学斌昃峰段江波何金山周旭
关键词:起搏电极导线心脏穿孔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