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玉涛

作品数:18 被引量:105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东莞市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血型
  • 4篇配血
  • 4篇交叉配血
  • 3篇抑郁
  • 3篇输血
  • 3篇ABO血型
  • 2篇血清
  • 2篇血清学
  • 2篇血型系统
  • 2篇溶血
  • 2篇舒肝
  • 2篇舒肝颗粒
  • 2篇献血
  • 2篇临床输血
  • 2篇免疫
  • 2篇抗体鉴定
  • 2篇抗抑郁
  • 2篇抗抑郁作用
  • 2篇反定型
  • 2篇肝颗粒

机构

  • 8篇北京市红十字...
  • 6篇云南中医学院
  • 3篇广东医学院
  • 2篇云南省中医医...
  • 2篇云南中医学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泰山医学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安贞医院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泰山疗养院

作者

  • 18篇侯玉涛
  • 3篇庄光艳
  • 3篇苗天红
  • 3篇陈章权
  • 3篇张烨
  • 3篇林亚明
  • 3篇刘凯
  • 2篇何素辉
  • 2篇刘素芳
  • 2篇邝珠芳
  • 2篇闫芳
  • 2篇张磊
  • 1篇邓亦峰
  • 1篇杨艳
  • 1篇柯庆喜
  • 1篇唐晓磊
  • 1篇刘亚庆
  • 1篇于晶晶
  • 1篇刘洪爱
  • 1篇吴博

传媒

  • 4篇北京医学
  • 3篇中国输血杂志
  • 2篇中西医结合研...
  • 1篇山西中医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云南中医学院...
  • 1篇实用中医药杂...
  • 1篇泰山医学院学...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免疫...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年份

  • 1篇2017
  • 6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0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兆伟运用加味连苏饮治疗呕吐的经验被引量:3
2014年
单兆伟教授是全国著名脾胃病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分会名誉主任,从医50余载,曾师从全国著名老中医、孟河医派名医张泽生教授近20余年,尽得薪传.作为全国第一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较全面地继承了徐景藩教授的学术经验.在脾胃病理论、临床和科研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临证注重辨证与辨病、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擅长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期病变、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炎症性肠病、消化道肿瘤等疾病的诊治.对呕吐的治疗也颇有独到经验,往往应手即效.笔者有幸跟随单兆伟教授学习,现将其运用加味连苏饮治疗呕吐的经验介绍如下.
侯玉涛张硕铉力赵芳
关键词:呕吐名医经验
北京地区疑难交叉配血意外抗体特异性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意外抗体是指ABO血型系统以外的抗体,即非抗-A、抗-B血型抗体,包括同种抗体和自身抗体,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HDN)重要的因素。由于人种、民族和地域不同,意外抗体的特异性和分布也不同,在发达国家已基本实现主要血型系统的同型输注,产生意外抗体的病例相对较少。目前国内仅要求ABO血型和Rh D血型的同型输注,因此产生意外抗体的病例相对较多[1]。
侯玉涛刘凯张磊闫芳
关键词:交叉配血ABO血型系统溶血性输血反应血型抗体
舒肝颗粒组方抗抑郁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4年
舒肝颗粒主要由当归、白芍、白术、醋香附、柴胡、茯苓、薄荷、栀子、牡丹皮、甘草组成,来自经方丹栀逍遥散。逍遥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集疏、养、柔于一方,有调肝治郁之效[1],并衍化出了许多有效良方,代表性者如丹栀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形成了逍遥散类方[2]。现代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均表明逍遥散类方有确切的预防和治疗抑郁症的作用[3]。在减少西药的毒副作用。
侯玉涛林亚明
关键词:舒肝颗粒现代临床应用类方抗抑郁作用白芍总苷调肝
一分为三辨证方法在出血性中风病的应用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出血性中风病"一分为三"证候的分布规律,并与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简称"94标准")进行对比。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27例出血性中风病3期(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患者,分别同时进行两种方法的辨证:按"94标准"辨证为对照组,运用"一分为三"的辨证方法(辨阴证、阳证、阴阳错杂证)进行辨证设为试验组,并于入组后第1、3、8、14天进行辨证观察研究。结果 "一分为三"辨证分型与"94标准"辨证分型基本吻合。结论使用"一分为三"辨证可执简驭繁概括出血性中风病"94标准"所辨的6种基本证型。
刘晓敏侯玉涛尹如娇林亚明
关键词:辨证研究
血液病致ABO抗原减弱的血型基因定型研究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清学定型出现ABO血型抗原减弱的血液病患者的基因分型,为临床输血提供血型依据。方法 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对320例血液病患者,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ABO血型鉴定,并对ABO血型抗原减弱的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PCR-SSP)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53例试管法正反定型相符,可确定ABO血型;210例反定型抗体减弱或异常;57例抗原减弱。57例抗原减弱患者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3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各2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淋巴瘤、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各1例。经基因分型,57例患者中A抗原减弱23例,确定A型血,B抗原减弱26例,确定B型血,A、B抗原均减弱8例,确定AB型血。结论 ABO血型抗原减弱最多见于AML和MDS患者,进行血型基因检测可明确ABO血型。ABO抗原减弱时经基因分型确定血型后,输血时可同型输血。
庄光艳闫芳侯玉涛苗天红
关键词:ABO血型基因分型临床输血
抗抑郁单味中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5年
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重者可有自杀倾向或自杀行为。目前,抑郁障碍的治疗仍以西药为主,如5-羟色胺(5-HT)和(或)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等,与中药相比,西药起效快、短暂性疗效好,但毒副作用大、临床应用依从性差。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抗抑郁单味中药已超过50种,现对具有抗抑郁作用的常见单味中药简要综述如下。
伊丽娥侯玉涛温洋洋林亚明
关键词:抗抑郁作用单味中药心境障碍再摄取抑制剂
B(A)血型的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定型及患者临床输血策略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对B(A)血型进行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定型,并对B(A)血型患者的血样进行分析,研究此类血型患者的输血策略。方法对58例正反定型不符的医院送检样本和本中心的献血员血样采用试管法鉴定ABO血型,同时采用PCR-SSP方法进行ABO基因分型;采用盐水介质和Liss-coombs卡交叉配血,分析论证38例该血型患者输注B型红细胞的可行性。结果 58例血样经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定型为B(A),其中39例为B(A)04,19例为B(A)02。38例临床医院送检的B(A)病例,与随机选择的100位B型献血员交叉配血,除1例有高效价抗-A的献血员与2例患者次侧盐水介质W+外,其余均相合。结论 B(A)血型有明确的血清学特异性,分子生物学定型B(A)02和B(A)04较常见,B(A)患者优先考虑输注O型洗涤红细胞和AB型血浆、AB型血小板,亦可输注配血相合的B型红细胞,抗-A效价低于128的B型血浆和B型血小板也可考虑输注。
张烨庄光艳刘素芳侯玉涛刘亚庆张磊
关键词:ABOB(A)血型交叉配血
人肥大细胞羧肽酶真核表达重组质粒DNA的免疫原性观察
2011年
目的观察人肥大细胞羧肽酶(hMC-CP)真核表达重组质粒DNA的免疫原性。方法以分泌性和非分泌性hMC-CP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S-CP,pcDNA3.1/CP)DNA为免疫原,分别以皮下及肌肉两种途径免疫BALB/c小鼠,间隔免疫时间2周,共免疫3次;末次免疫后第7天,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产生。结果以pcDNA3.1/S-CP、pcDNA3.1/CP DNA免疫小鼠后,都能诱导产生抗hMC-CP抗体,而pcDNA3.1空载体和NS则不能。通过肌注途径,以pcDNA3.1/S-CP免疫小鼠所得血清抗体效价均值为1∶6 400,以pcDNA3.1/CP免疫小鼠所得血清抗体效价均值为1∶3 200,两者比较,P>0.05;通过皮下注射途径,以pcDNA3.1/S-CP、pcDNA3.1/CP DNA免疫小鼠所得的免疫血清抗体效价均值均为1∶3 200,两者比较,P>0.05;而同一载体肌肉与皮下免疫,所得血清抗体效价比较,P>0.05。结论 hMC-CP真核表达重组质粒DNA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表达质粒是否为分泌性表达不影响其免疫原性,其免疫原性也不受质粒DNA注射途径的影响。
侯玉涛邝珠芳柯庆喜陈章权
关键词:真核表达质粒
1035例疑难交叉配血原因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了解1 035例疑难交叉配血产生的原因及意外抗体的分布特点。方法 2012年6月至2013年11月北京地区各医院抗体筛选阳性和(或)交叉配血不相合进行疑难配血的患者1 035例,所有患者进行输血前检查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意外抗体(除抗-A、抗-B外的抗体)的存在是引起交叉配血不相合的主要原因,抗体筛选阳性972例,占93.91%(972/1 035),其中,同种抗体最常见,占52.56%(544/1 035);其次为自身温抗体,占27.54%(285/1 035)。抗体鉴定为同种抗体的患者以Rh血型单一或复合抗体(2种或多种抗体连锁在一起)最常见,分别为34.23%(203/593)、16.02%(95/593);其次为MNS血型系统,占16.53%(98/593)。血型不符或者亚型是引起抗体筛选阴性而交叉配血不相合的主要原因,占5.12%(53/1 035)。结论意外抗体的存在是导致临床疑难配血的主要原因,抗体筛选在输血前检查中非常必要。
侯玉涛于晶晶刘素芳张烨
关键词:疑难配血抗体筛选抗体鉴定正反定型不符ABO血型
人肥大细胞类糜蛋白酶的促血管生成作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人肥大细胞类糜蛋白酶(mast cell chymase,MC-Chy)的促进血管生成作用。方法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4组实验组小鼠分别予腹股沟部皮下注射基质胶与MC-Chy质粒DNA50μg(Chy50组)、100μg(Chy100组)、150μg(Chy150组)、200μg(Chy200组)的混合物;抑制剂组小鼠给予MC-Chy质粒DNA150μg与基质胶的混合物腹股沟部皮下注射,然后每天注射类糜蛋白酶抑制剂chymostatin10μg至皮下的基质胶栓;对照组小鼠行腹股沟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及基质胶混合物。注射后第7天,以同样剂量的质粒DNA注射至各实验组小鼠皮下的基质胶栓,于第12天处死小鼠,取出胶栓,测定MC-Chy活性及血红蛋白浓度,并进行免疫组化学染色、HE染色,测量血管密度计数。结果 Chy50组(7.5±1.4)、Chy100组(21.7±2.7)、Chy150组(28.4±2.1)、Chy200组(25.8±2.0)血红蛋白浓度与对照组(2.9±0.7)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P<0.01,P<0.01,P<0.01)。Chy50组(9.3±2.7)、Chy100组(12.2±4.0)、Chy150组(15.4±3.1)、Chy200组(13.5±3.6)血管密度与对照组(5.9±2.7)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1)。HE染色可见到血管,免疫组化染色可见到棕黄色阳性颗粒及血管腔。结论人MC-Chy具有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
张志伟侯玉涛何素辉邝珠芳陈章权
关键词:肥大细胞类糜蛋白酶血管生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