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萍

作品数:139 被引量:632H指数:16
供职机构: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6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18篇专利
  • 12篇科技成果
  • 1篇标准

领域

  • 113篇农业科学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经济管理
  • 3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56篇茶树
  • 39篇茶园
  • 25篇小绿叶蝉
  • 17篇害虫
  • 13篇茶尺蠖
  • 13篇尺蠖
  • 12篇种群
  • 12篇假眼小绿叶蝉
  • 11篇药效
  • 11篇药效试验
  • 11篇黄板
  • 11篇茶叶
  • 8篇茶小绿叶蝉
  • 7篇叶片
  • 7篇田间
  • 7篇黑刺粉虱
  • 7篇粉虱
  • 6篇多样性
  • 6篇天敌
  • 5篇选育

机构

  • 84篇重庆市农业科...
  • 54篇重庆市茶叶研...
  • 18篇四川农业大学
  • 9篇西南大学
  • 4篇重庆文理学院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云南省普洱茶...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湖北省农业科...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铜仁职业技术...

作者

  • 139篇彭萍
  • 74篇胡翔
  • 62篇王晓庆
  • 57篇侯渝嘉
  • 39篇徐泽
  • 38篇林强
  • 27篇李品武
  • 19篇盛忠雷
  • 19篇陈世春
  • 18篇郭萧
  • 15篇李中林
  • 15篇黄尚俊
  • 12篇邓敏
  • 10篇唐敏
  • 10篇徐进
  • 8篇候渝嘉
  • 6篇邬秀红
  • 6篇段小凤
  • 6篇邓敏
  • 6篇林强

传媒

  • 2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2篇南方农业
  • 11篇西南园艺
  • 6篇中国茶叶
  • 6篇福建茶叶
  • 4篇西南农业大学...
  • 3篇植物保护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茶叶通讯
  • 3篇西南大学学报...
  • 2篇茶业通报
  • 2篇茶叶科学
  • 2篇植物医生
  • 2篇应用昆虫学报
  • 2篇中国植物保护...
  • 1篇茶叶科学技术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茶叶加工
  • 1篇中国植保导刊
  • 1篇环境昆虫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9篇2013
  • 6篇2012
  • 14篇2011
  • 10篇2010
  • 8篇2009
  • 5篇2008
  • 7篇2007
  • 8篇2006
  • 12篇2005
  • 12篇2004
1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类型群落茶园生态效应研究被引量:17
2004年
通过对不同类型群落茶园生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多物种群落茶园能改善茶园小气候,改良茶园土壤理化性能,增加茶园内有益生物的数量,从而有利于茶叶品质的提高,促进茶园系数的良性循环。
彭萍侯渝嘉徐泽胡翔
关键词:群落茶园生态效应
0.5%果圣水剂防治茶角蜡蚧药效试验被引量:4
2003年
彭萍侯渝嘉林强张玲
关键词:茶树害虫果圣水剂药效试验安全性
一种黄板引诱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黄板引诱装置,包括黄板(1),其特征是:它还包括由支架(2)构成的矩形腔体,所述黄板(1)构成该矩形腔体的后壁,所述矩形空腔的侧壁、顶壁和前壁均由纱网(3)构成。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的优点...
彭萍王晓庆郭萧徐一茗盛忠雷
文献传递
茶树不同部位叶片对茶尺蠖发育适合度的影响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e Prout是茶树主要害虫之一。茶尺蠖主要为害幼虫,取食茶树枝叶,造成新梢嫩叶的缺失,在茶尺蠖种群大暴发时甚至导致茶树光秃。茶尺蠖在取食时具有一定的迁移性:幼龄幼虫主要为害茶树上部叶...
郭萧王晓庆彭萍林强胡翔盛忠雷
关键词:茶尺蠖叶片茶树
文献传递
冷驯化对茶尺蠖抗寒性生理指标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冷驯化作为一种有效提高耐寒能力的途径,在昆虫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当前昆虫耐寒性研究的热点。为了解茶尺蠖Ectropis oblique(Prout)对冷驯化的生理响应机制,本文研究了不同冷驯化对茶尺蠖抗寒性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分别对茶尺蠖快速冷驯化0℃2 h、5℃2 h,长时间冷驯化5℃24 h、5℃48 h,利用热电偶方法测定了茶尺蠖的过冷却点,采用生理生化测定法研究了其体内的抗寒性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长时间冷驯化处理使茶尺蠖过冷却点显著降低;虫体内含水量显著降低;脂质和糖原含量显著增加;蛋白质含量略有增加但无显著差异;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3种保护酶活性显著升高及ATP能量代谢酶活显著降低。短时间冷驯化使茶尺蠖过冷却点显著降低;虫体内含水量降低但差异不显著;脂质、糖原和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OD、CAT、SOD 3种保护酶活性及ATP能量代谢酶活分别显著升高和降低。【结论】长时间冷驯化和快速冷驯化均能提高茶尺蠖耐寒性,这是虫体内的水分、脂肪、糖原、蛋白质等含量以及抗逆酶活性变化的综合反映。本研究结果对深入研究茶尺蠖越冬策略以及结合气候条件确定茶尺蠖的分布,为评价田间死亡率及预测翌年发生程度提供重要依据,对制定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段小凤王晓庆李品武田景涛彭萍陈世春
关键词:茶尺蠖冷驯化过冷却点抗寒性生理机制
茶毛虫和茶细蛾性诱剂的田间防控效果研究被引量:19
2011年
应用茶毛虫、茶细蛾性引诱剂在重庆、云南、河南、湖北等省茶区进行田间诱蛾试验。结果表明,性诱剂分别对茶毛虫(♂)、茶细蛾(♂)具有较强的引诱活性。通过在重庆和河南的茶园调查显示,使用性引诱剂诱杀成虫后,茶毛虫幼虫数量平均下降79.81%、76.83%;在重庆地区,第2、3代茶细蛾每平方米幼虫比空白对照区平均下降了98.67%。性引诱剂的应用,减少了靶标害虫的田间落卵量以及后代幼虫的数量,防治效果明显。
盛忠雷王晓庆彭萍赵丰华姚学坤毛迎新胡翔林强
关键词:茶毛虫性诱剂
重庆茶区蚁科昆虫群落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采用样地法对重庆主要茶区20个样地进行蚂蚁群落多样性调查,结果发现茶园蚁科昆虫分属5亚科31属67种。英格来铺道蚁、来氏大头蚁为优势种,在茶园中数量多,分布范围广泛;而吉氏酸臭蚁、史氏盘腹蚁等种类虽然分布范围相对较窄,但其数量优势在所在地区较明显。对于这类优势种群,可进一步探究其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对害虫的控制能力,丰富茶园害虫的天敌种类。
胡翔许姗姗彭萍王晓庆盛忠雷林强鲁礼勋
关键词:蚁科昆虫多样性
炭疽病胁迫下的茶树叶片高光谱特征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试验以茶树不同炭疽病受害程度的叶片及健康叶片为材料,室内测定其光谱反射率。结果表明,炭疽病危害后,茶树叶片的光谱值随发病程度的增加表现出有规律的变化,740~1000 nm波段的光谱反射率随病情加重呈现下降趋势;而1370~2500 nm波段却表现出相反趋势。在742~974 nm和1374~2500 nm,炭疽病受害程度与光谱反射率呈极显著相关。对光谱一阶微分特征分析表明,在680~780 nm范围内处理间变幅最大,有2个波段的一阶微分值与受害程度表现出极显著相关性,分别为715~763 nm和776~778 nm波段。建立的炭疽病严重度诊断模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利用植被指数(Rg-Rr)/(Rg+Rr)建立的模型精确度最高。
王晓庆冉烈彭萍崔正龙
关键词:茶树炭疽病受害程度
一种成虫饲养产卵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成虫饲养产卵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培养皿(1),在培养皿(1)内竖直设置有由塑料胶片卷制而成的培养筒(2),在培养筒(2)的顶部套设有白纱布(3),在所述培养筒(2)内设置有产卵条(4)。本实用新型具有结...
王晓庆徐一茗彭萍
文献传递
一种茶树种植中茶网蝽的识别监测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树种植中茶网蝽的识别监测系统。它通过采用以VGG16网络结构的主干网络与第一特征融合网络、第二特征融合网络进行融合,形成双向特征融合结构,在将浅层特征融合到深层特征的同时、将深层特征反向融合到浅层特征,从...
王晓庆陈世春江宏燕胡翔彭萍尹旭敏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