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鹏

作品数:14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9篇储层
  • 4篇山岩
  • 4篇火山
  • 4篇火山岩
  • 4篇火山岩储层
  • 3篇油田
  • 3篇砂岩
  • 3篇盆地
  • 3篇孔喉
  • 2篇低渗
  • 2篇低渗储层
  • 2篇延长组
  • 2篇致密
  • 2篇致密砂岩
  • 2篇致密砂岩储层
  • 2篇砂岩储层
  • 2篇泥石
  • 2篇区长
  • 2篇维数
  • 2篇裂缝

机构

  • 12篇中国石油天然...
  • 9篇低渗透油气田...
  • 4篇中国石油
  • 2篇吉林大学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14篇宋鹏
  • 6篇杨卫国
  • 2篇徐洪明
  • 2篇许中杰
  • 2篇程日辉
  • 2篇于均民
  • 2篇周晓峰
  • 2篇谢启超
  • 2篇蒋飞
  • 2篇周新平
  • 2篇丁黎
  • 1篇孙栋
  • 1篇孙栋
  • 1篇杨红梅
  • 1篇王志文
  • 1篇李忠诚
  • 1篇宋鹏
  • 1篇李书恒
  • 1篇斯尚华
  • 1篇阮宝涛

传媒

  • 2篇世界地质
  • 2篇低渗透油气田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石化技术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物探化探计算...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青海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R/S分形分析法在黄陵长6超低渗储层裂缝预测中的应用
2016年
低渗储层微裂缝发育,是影v向产能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低渗油藏的开发中预测裂缝发育状况就显得尤为重要黄陵油田长6储层油层厚度大,连片性好,但储层岩性致密,微裂缝发育,直井开发单井产量低,且注水开发易见水,怎样快速有效识别黄陵油长6裂缝发育程度及分布特征,就显得尤为迫切.由于受黄陵油田特殊资料录取数量的限制,加之一些方法难以应用,通过建立裂缝的常规测井响应机理模型来识别裂缝的相对发育情况,利用常规测井声波时差分形几何中的变尺度分析(R/S)法来定性预测裂缝在低渗储层中的发育程度,选用声波时差测井序列的分维值进行层段裂缝发育程度评价,进而预测裂缝发育区,预测结果较为真实可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杨卫国宋鹏刘丽丽李成王博
关键词:R/S分析分形维数
陇东地区X233区长7致密岩心覆压孔渗变化规律被引量:3
2020年
为了明确致密岩心在地层条件下孔隙度和渗透率与上覆压力的关系,利用CMS-300覆压测试系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手段,分析了X233区致密油储层与A区超低渗储层岩心覆压孔渗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上覆压力增大,致密油储层岩心孔隙度呈减小趋势,减小的幅度较小,反映出加压作用造成的孔隙度损失率较小(RΦ=0.9);经过加压变化过程,岩心样品发生了线弹性变化;(2)随着上覆压力增大,致密油储层岩心渗透率呈减小趋势,减小的幅度较大,反映渗透率对压力有敏感性及压实作用造成的渗透率损失率较大(RK=0.19);(3)随着上覆压力增加,致密油储层覆压孔隙度和覆压渗透率与上覆压力均呈指函数递减关系;(4)经过加压变化,致密油储层渗透率与超低渗储层渗透率都与上覆压力呈指数关系;与超低渗储层相比,致密油储层经过长期的压实、胶结与溶蚀等作用,且软塑性变形物质含量相对较少,因此,压实作用对致密油储层造成的孔隙度损失率小、渗透率损失率大。该研究成果对于分析陇东地区致密油储量和油气田开发提供了一定基础数据。
王楠斯尚华宋鹏宋鹏杨红梅王洪君
姬塬油田安83井区长7致密油储层特征研究
2013年
姬塬油田安83井区长7是近年进行致密油开发试验的热点。储层特征研究表明:安83井区长7层地面空气渗透率为0.17mD,属典型致密油;岩石类型为碎屑长石砂岩,填隙物以铁方解石和水云母为主;孔隙类型以粒间孔和溶孔为主;孔喉结构细微,发育微米、纳米级孔喉,中值半径为80nm,孔喉关系复杂,孔喉半径比为420.2~640.7;裂缝发育,宏观裂缝主要为高角度裂缝;储层非均质强,隔夹层发育。安83井区长7储层特征研究为认清致密油渗流机理、优化开发技术政策奠定了地质基础。对实现致密油攻关试验的突破具有重要的意义。
何右安何小娟黄琼杨卫国宋鹏
关键词:储层特征裂缝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油层组砂岩中绿泥石膜的生长模式被引量:15
2017年
为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砂岩中绿泥石膜与物性的关系,利用铸体薄片和带有能谱仪的扫描电镜技术对绿泥石膜的赋存特征进行细致观察和分析,研究其成因和生长模式对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绿泥石膜由里层膜和外层膜组成,外层膜依据晶体大小细分为小晶体亚层膜和大晶体亚层膜。小晶体亚层膜生长于早成岩阶段B亚期,此时绿泥石结晶速度快,产生的晶体较小,晶形较差,集合体密集排列,对流体具有阻滞作用。里层膜生长在颗粒表面溶蚀产生的小孔腔中,在小晶体亚层膜的双向阻滞作用下,里层膜具有贫铁、镁而富硅质的化学组成,因生长空间狭窄致使晶体小、晶形差、集合体杂乱堆积。进入中成岩阶段,随着孔隙连通性变差和油气进入,流体流速减小,物质供应变慢,晶体结晶速度放缓,可形成稀疏的大晶体亚层膜。通过占据结晶底质,石英质碎屑颗粒表面的小晶体亚层膜阻止石英次生加大,而长石质碎屑颗粒表面的小晶体亚层膜和骨架颗粒表面的里层膜,通过阻滞颗粒溶解或消耗颗粒溶解出来的硅质流体,致使原生孔隙流体中的硅质浓度不足以生成大量的自生石英颗粒,它们共同作用抑制石英胶结,从而保护了原生粒间孔隙。
周晓峰丁黎杨卫国宋鹏于均民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王府断陷火石岭组火山岩储层裂缝特征与分布规律被引量:6
2015年
以岩芯裂缝和薄片资料为基础,结合成像测井技术和地震资料研究王府断陷火石岭组火山岩储层裂缝特征及分布规律。该区火山岩储层发育原生裂缝和构造-后生裂缝,原生裂缝张开度小,对改善储层意义不大;而构造-后生裂缝张开度大,延伸较远,能提高储层的储渗能力。通过FMI成像测井可识别出高导缝、高阻缝、微裂缝和钻井诱导缝,其中高导缝和微裂缝一般为有效裂缝。根据高导缝走向和构造特征,将研究区火山岩储层裂缝分为3个区:北部区、中部区和南部区,其中北部区和南部区受顺直断裂控制,高导缝具有两个优势走向;中部区受交叉断裂控制,高导缝为一个优势走向。中部区裂缝平均密度最高,倾角属性也显示为有利裂缝区,可以作为勘探和井位部署的重点区域。
宋鹏
关键词:裂缝成像测井火山岩储层
火山岩冷却单元及其天然气成藏意义——以松辽盆地王府断陷为例被引量:8
2015年
应用地质、测井和地震结合的方法,以松辽盆地王府断陷火石岭组火山岩为研究实例,研究火山岩冷却单元及其天然气成藏的意义。根据火山作用方式、岩性与岩相序列样式,将冷却单元划分为熔岩型、碎屑岩型和碎屑岩+熔岩型3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冷却单元内部具有不同的岩性和岩相组合,具有不同火山岩储层意义。其中熔岩型冷却单元的储层条件最好,最有利于天然气成藏,其次是碎屑岩+熔岩型冷却单元,而碎屑岩型冷却单元的储层条件最差,含气性也最差。冷却单元组(对应于火山机构)是基本的成藏单元,冷却单元组的叠置形成天然气成藏系统,从下到上表现出水层、气—水同层、气层的分布规律。
蒋飞程日辉许中杰宋鹏徐洪明王茂汀
关键词:火山岩储层火山机构天然气成藏
合水地区长7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喉结构分形特征被引量:15
2019年
致密砂岩油藏储量丰富,前景广阔,但开发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开展致密储层微观孔喉结构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7致密砂岩储层,在开展18块岩心高压压汞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致密储层的微观孔喉结构及其分形特征。研究发现,合水地区长7储层的喉道半径主要分布在10-2~100μm,岩石孔喉结构存在两段分形和三段分形特征。储层物性与总分形维数无明显相关性,但储层孔喉特征参数与总分形维数存在一定相关性,表明了研究区孔喉结构的复杂性,可以用分形维数表征孔喉结构的非均质性。
谢启超冯波宋鹏宋鹏刘建刘建
关键词:孔喉结构分形维数储层非均质性
基于统计学的火山岩储层流体识别新技术被引量:4
2012年
目前对于火山岩储层流体的识别技术还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特别是对于气藏的流体识别,更是目前开发的一个热点。常用的流体识别方法有图版法、曲线重叠法、三孔隙度组合法、比值法和参数法等。虽然每种方法都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流体的性质,但是由于火山岩储层岩石成份复杂多变,利用上述五种方法分别会出现试采数据点少,曲线刻度单一,岩石骨架参数求取不准确,测井序列响应不敏感和数据单一等诸多问题。因此这里以松辽盆地南部英台气田为例,避开火山岩气层岩石成份复杂的问题,通过统计学的原理放大流体性质,提出一种新的针对火山岩气层流体识别技术,从而对流体进行有效识别。
宋鹏阮宝涛杨武林李忠诚王志文
关键词:火山岩储层流体识别统计学概率分布
应用岩性统计法定量分析沉积相——以陕北地区延长组长8段为例被引量:1
2016年
为了提高沉积相判识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应用岩性统计法定量分析了陕北地区延长组长8段沉积相。以传统的沉积相分析为基础,统计了各类沉积微相的岩性、厚度、厚度比、层比等数据,分析优选了沉积相敏感参数,建立了砂质岩、泥质岩厚度比-层比定量判识图版。通过传统沉积相分析验证,其准确率在70%以上,表明利用岩性统计法定量分析沉积相是可行的。
周新平张文选刘广林宋鹏楚美娟陈璐
关键词:延长组
华庆油田长6油藏油水层识别方法被引量:2
2016年
华庆油田长6油藏砂体分布范围广、油层厚度大。由于储层物性差、油水关系复杂,造成测井油水层解释符合率低,部分油井出现高阻产水,影响油田高效开发。通过沉积、成岩以及成藏等研究,认为储层孔隙结构、胶结程度、流体成分等微观特征差异是形成高阻水层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以传统交会图版法为手段,提出了综合沉积、成岩、成藏因素的微元网格分析法,并将研究区划分为11个区域,量化了全区油水层物性下限。微元网格交会图版油水层识别方法现场应用效果良好,经试油、生产动态资料验证,综合解释符合率在86.9%以上,解释精度能满足油田开发需要。
宋鹏杨卫国孙栋孙栋周新平黄天镜
关键词:华庆油田长6油藏油水层识别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