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宇

作品数:10 被引量:71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针刺
  • 2篇得气
  • 2篇疼痛
  • 2篇网络
  • 2篇功能性磁共振
  • 2篇磁共振
  • 1篇单病种
  • 1篇信度
  • 1篇性别差异
  • 1篇抑郁
  • 1篇针刺得气
  • 1篇针刺镇痛
  • 1篇诊断标记物
  • 1篇镇痛
  • 1篇镇痛机制
  • 1篇镇痛效应
  • 1篇知觉
  • 1篇指数量表
  • 1篇致死病因
  • 1篇射频

机构

  • 10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佛山市南海区...

作者

  • 10篇史宇
  • 7篇吴文
  • 1篇郭世贵
  • 1篇王康玲
  • 1篇刘自平
  • 1篇李荣东
  • 1篇黄国志
  • 1篇杨建明
  • 1篇赵红炜
  • 1篇杨冬冬
  • 1篇张珊珊

传媒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第五届粤港澳...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关节炎中COL1A2分子作为诊断预测标记物及其在免疫浸润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2024年
目的 骨关节炎(OA)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OA的关键诊断标记物和免疫微环境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以期为OA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提供参考和帮助。方法 使用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的OA软骨基因表达数据集GSE169077进行分析研究,并使用基因表达数据集GSE55235进行关键诊断标记基因的验证筛选,同时分析数据中的免疫细胞浸润表达。结果 经过数据分析共获得402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230个上调表达基因和172个下调表达基因。经过筛选验证后,最终得到1个关键诊断标记基因,即COL1A2。结合免疫细胞浸润分析后发现,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T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在OA免疫微环境中高度表达。结论 本研究发现COL1A2基因可能是OA的关键诊断标记基因,COL1A2可能通过细胞外基质受体通路和黏着斑信号通路等途径发挥生物学效应,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T细胞等免疫细胞在OA的免疫微环境变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OA的发病机制,为其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杨冬冬赵萌杜家琇史宇
关键词:骨关节炎诊断标记物
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针刺得气脑机制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 MRI)技术,探讨针刺委中穴得气状态下的脑网络变化及针刺镇痛机制。方法:采用飞利浦3.0T Achieva磁共振成像仪分别采集16名健康志愿者在正常状态及针刺右委中穴得气状态下f MRI数据。利用静息态f MRI数据处理助手软件计算受试者在正常及得气状态下脑功能连接图像,用种子相关分析法,以后扣带回为种子点(ROI),分析其与全脑的功能连接图谱,比较得气与正常状态之间的差异。结果:针刺状态下明显出现酸痛、酸感、压感、麻木等得气感觉;针刺得气状态下在默认模式网络(前额叶、后扣带回、角回),疼痛矩阵(第二躯体感觉区、岛叶、前扣带回、额叶、顶叶)产生了较强而广泛的功能连接降低,另外苍白球、豆状核、尾状核、左小脑后叶也出现功能连接降低,而后扣带回与右小脑扁桃体、左脑海马旁回区、丘脑、辅助运动区功能连接增强[P<0.05,false discovery rate(FDR)<0.05]。结论:针刺委中穴产生明显得气感觉,在此状态下默认模式网络及"疼痛矩阵"产生广泛的功能连接减弱效应,推测该效应是通过边缘叶-旁边缘叶-新皮层系统这一内在的脑功能网络发挥调节作用,这可能与针刺得气镇痛中枢机制有关。
史宇吴文张珊珊刘自平郭世贵杨建明赵红炜
关键词:针刺得气
一种用于经颅磁刺激的小鼠固定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经颅磁刺激的小鼠固定器,涉及小鼠固定装置技术领域,包括筒体和活塞筒底,活塞筒底能够滑动连接于筒体内;筒体的前端设有鼻面部通孔,鼻面部通孔用于放置小鼠的鼻子部分;筒体的顶面设有经颅磁刺激天窗,经颅磁...
吴文李荣东梁智勇王康玲史宇刘思诗王祥龙张雪霏谢宇高莉洁
中文版认知储备指数量表在健康成人中的信度与效度
2023年
目的:对中文版认知储备指数量表(CRIq)的信度与效度进行分析,使其适应中国人群。方法:本研究共纳入590名健康志愿者(330名女性,260名男性),年龄(39.71±9.81)岁,受教育年限(15.34±3.23)年。由2名评定者对其中36名志愿者在不同的时间分别进行评估,以获得评定者间信度。为了获得重测信度,选取其中34名志愿者在第1次测量后2~4周再次使用问卷进行测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观察性别差异。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进行量表的效度评价。结果:CRIq克伦巴赫α系数为0.835,问卷的信度较好。评定者间信度高(ICC:0.998,95%CI:0.997~0.999,n=36)。重测信度结果较好(r为0.805~0.996,n=34)。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三因子(CRI-教育,CRI-职业活动,CRI-休闲活动),累积方差贡献率46.17%。结论:CRIq在中国健康成人中的信度及效度良好。
黄远秋林岳卿黄曦妍史宇钟海鹂吴文
关键词:信度
脉冲射频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系统评价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评价脉冲射频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效果及有效性。方法:数据库检索Pubmed、CENTRAL、EMBASE.com、Cochrane中心、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开始至2015年2月11日。严格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脉冲射频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随机对照试验,依据Cochrane Handbook 5.1.0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文献质量,文献数据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7项试验纳入本次研究,共380名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脉冲射频组(1天、1周、1月、3月、6月)比对照组有更好的镇痛效果,同时比对照组有更高的镇痛有效率和优良率。统计结果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与传统方法如神经阻滞相比,脉冲射频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6月内效果更明显,有效率更高,且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少,易恢复,是较理想的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方法,但远期镇痛效果差,需要反复治疗,是该方法的不足之处。
史宇吴文
关键词:脉冲射频神经病理性疼痛META分析
功能性磁共振研究针刺镇痛机制的系统评价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关于针刺镇痛机制的功能性磁共振研究较多,但由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具有高敏感性,受影响因素多,使得单一试验的结果并不完全可靠,故以Meta分析的方法更系统全面地描绘针刺镇痛对大脑脑区的影响。方法:数据库检索Pubmed、CENTRAL、EMBASE.com、Cochrane中心等多个国内外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开始至2015年2月15日。收集基于疼痛状态(无论病理性疼痛或者疼痛模型)的针刺镇痛f MRI研究,使用Ginger-ALE 2.3软件计算脑区ALE分布图。结果:共有9篇文献纳入研究共197个受试者。Meta分析显示,疼痛状态针刺刺激激活脑区共提取9个试验82个坐标,岛叶、屏状核、舌回、顶下小叶、前扣带回、颞中回激活增加;疼痛状态针刺刺激负激活脑区共提取9个试验48个坐标,角回、扣带回激活降低,余分组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通过对既往研究Meta分析认为,针刺镇痛通过岛叶、前扣带回、后扣带回这些大脑的重要位点,改变疼痛矩阵、边缘系统、默认模式网络等区域网络的功能,从而实现其针刺镇痛的效果。
史宇吴文
关键词:针刺镇痛功能性磁共振ALE
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的脑电频谱特征研究
2020年
目的观察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ASMR)的脑电频谱特征,从神经电生理学角度揭示ASMR的神经机制。方法自2019年6月至12月对从南方医科大学在校学生中招募的33例健康受试者随机播放ASMR音频和白噪音,同时采集受试者听音频过程中的情绪反应以及脑电δ、θ和α节律的功率信息。结果16例受试者听ASMR音频时触发ASMR,纳入ASMR组;17例受试者未触发ASMR,纳入对照组。在听ASMR音频时,与对照组相比,ASMR组受试者的愉悦度及δ、θ节律的功率明显更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SMR组中,受试者听ASMR音频时的愉悦度及δ、θ节律的功率均明显高于白噪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MR可以提高个体的愉悦度,其机制可能与δ、θ节律的功率增强有关。
蔡桂元史宇吴文
关键词:情绪反应神经机制
针刺委中穴得气状态下的脑网络研究
目的 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探讨针刺委中穴得气状态下的脑网络变化.方法 采用飞利浦3.0T Achieva 磁共振成像仪分别采集12例健康志愿者在正常状态及针刺右委中穴得气状态下fMRI 数据....
史宇
关键词:针刺得气
卒中后抑郁发病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被引量:48
2016年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脑卒中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前3位的致死病因,也是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1]。与其他卒中后并发症相比较,目前临床医师对于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史宇杨冬冬黄国志吴文
关键词:脑卒中发病率致死病因单病种卒中类型
安慰剂镇痛与反安慰剂致痛的神经脑网络机制研究
研究目的:  安慰剂镇痛和反安慰剂致痛效应日益受到临床和科研工作者的关注,目前基于脑功能成像的相关研究未得出一致性结论,提示安慰剂效应和反安慰剂效应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差异性。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安慰剂镇痛和反安慰剂致...
史宇
关键词:安慰剂镇痛效应性别差异人格特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